APP下载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22-05-30林康权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工学职业专业

林康权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促进职业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突破口。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和落实归根到底是由职业学校的教师来完成,本文根据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分析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探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学习的同时交叉进行企业实践,达到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基本内涵和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1.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学历本位走向职业能力本位,从以理论学习为主走向以实践过程为主。

2.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3.工学结合是一种教学组织。它使教学过程包含了“工程”和“学程”两个有机结合,必然形成对“工程”的管理和对“学程”的管理之“共同治理”的组织系统。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学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纪律、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

4.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探索。它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任务。要求探索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要求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强调职业性。工学结合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以社会的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强化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做法,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工人”。

2.注重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把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提升,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

3.具有引领性。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以逐步带动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改革,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4.形式多样性。从具体形式上来看,工学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引企入校式、办校入企式、生产教学一体化、订单式、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形式等。在“工”与“学”的关联度上,也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工与学完全对口;二是部分对接;三是完全无关。

5.校企合作开放性。工学结合也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开放性以及不断加强合作的功能拓展上,包括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使企業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参与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自身特点,其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专业技能等方面都与普通模式存在差异,所以,该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观念

面对现代技术的多变性,企业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都必须要适应日渐复杂的新工作,而这些工作总是一种持续变化的状态,因此,对于适应社会岗位而言,即使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人员也不一定能够规范、可靠和高效地在岗位上执行任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还希望员工爱岗敬业、讲究诚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协调能力等。

因此,“职业能力”对职业教育而言是指能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而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学校常常只要求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学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功利取向的劳动力管理手段,它所能表征的仅仅是能够显性化、行为化的静态知识与技能,并且它通常把职业能力与生活背景割裂开来。

所以,教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观念,改革课程内容,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的变化需求。

2.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了解行业动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和设备的更新升级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学习行业最新知识,以便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积累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

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专业教学必须跟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因此,专业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就必须到与自己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践,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只有这样,在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时,才能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讲;在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时,才能为学生做好示范操作。

4.调整职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目前,中职毕业生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半成品,还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要想培养学生具备与工作过程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满足学生不同就业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团队要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并对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使之更加适应学生将来的任职岗位要求。

5.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用现场教学、虚拟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接受知识。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较早地熟悉就业环境,以便毕业后,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三、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该教育模式的要求。

1.学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知识

要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观念,则先要了解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基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可能性与社会现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等外部因素,而对实现技术可能性的关键因素——人则考虑较少,结果不但生产效益不理想,而且还束缚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德国的学者提出了“关键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即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在职业能力发展理论中,还提出一个毕业的学生从新手到专家须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即新手、有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具体的理论知识可参考姜大源主编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2.到企业生产一线兼职或顶岗实习

教师通过深入生产实践一线,了解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向,才能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才能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国家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是从2016年4月11日就开始实施。因此,到企业实践不仅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对职业教师的要求。

教师到企业实践,重点是感受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加深对教学理念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参加专业培训和外部交流

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培训的途径大概有三种:一是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二是参加本专业的短期培训,培训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大家聆听专家教诲,共同发展提高;三是开展内部相互培训,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进行科组内部教师培训,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网上的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和分享,从中学习同行们的经验。

4.參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课题研究是一个载体,教师在从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5.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课程文本的开发,也是一种促进手段,让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把课程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相结合,形成相关的学习领域,最后根据学习领域设计一个或多个学习情境形成项目课程。具体的课程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6.掌握多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则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即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任务或项目中,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学生完成这一任务或项目,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内容。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方法,如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四、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认识自我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懂得“如何教”,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教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由此感知,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在学习中成长、在互动中提升、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工学职业专业
盐工学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