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寄怀文化梦 竹外一灯青
2022-05-30朱慧敏
朱慧敏
循跡巴山,晨夕黾勉,共一江嘉陵月冷,藉诗书寄情幽梦。
思耕桑隅,闾巷勤劬,历十方师友情浓,凭笺素讬怀秋声。
记忆,仿佛圈圈斑驳的年轮,在时间之树的圆弧切面上漾起微光;又似《诗经》里蒹葭苍苍的底片,辽远却又耐人回味。
眷眷今昔,历历浮生。许多年来,那个踽踽独行的身影,临嘉陵,过西蜀,行汴梁,寓商城,笔头磨尽,案牍劳形,四十载艰辛砥砺,八千里风雨前行。品读之,犹如静观一条无语东流的河。
大学毕业25年来,余波在中学教过语文,也曾从事统战工作和文化事业。清贫寂寥中,他追溯商都旧事、传承古典文化,仅最近十几年, 1000余万字的本职文字工作量给他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就是如影随形的眼疾和勤苦劳碌的生活;而他却承袭坚韧不拔的特质,依然固守精神家园。
负笈巴蜀:往事并不如烟
1980年,幼小的余波背井离乡远赴重庆。因为家境贫寒却成绩优异,他每月都得到学校的助学金和民政局的补助。13岁时,余波参加现场考试,获得重庆市教委主办的首届“智慧之花”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并最终成长为“重庆市三好学生”,名列沙坪坝区1994年度“十大高考优秀学生”。1994年4月,家庭突遭变故,虽然高考在即,余波却不得不放弃学业,白天摆摊贴补家用,傍晚则伫立在奔流不息的嘉陵江畔,忍不住还要看看复习资料。幸而,学校向余波伸出了热情援手,他得以如期参加高考,最终以超出录取分数线43分的总成绩被四川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录取。翌年,亲人辞世,少年失怙,余波辗转回到阔别15年的河南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余波当了5年中学语文教师,26岁时,获得郑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被评为名师;从事过2年统战工作;而立之年,他投身文化战线,主要从事文件撰写和编纂刊物,并两度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本职工作文字量达到1000余万字。
备述人物:弘扬文化艺术
为弘扬传统文化,履行“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职责,22年来,余波有幸为著名歌唱家杨洪基、舞蹈家杨丽萍,书画名家唐玉润、刘世清、张万一、张寅彤、徐启程、毛鸿雁、李长生、董治国、王德忠、胡爱芬等撰写艺术赏析文章100余篇(约50万字),并先后在《人民政协报》《团结报》《人民武警报》《中国文化报》及《中华英才》《中国财经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报道》《中原文史》《协商论坛》《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山西工人报》《东方城乡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另外,余波在河南省直机关工委《党建之窗》《河南工商行政管理》等刊物发表作品20余篇(首);并有10余篇原创稿件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中国图书馆网、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民革河南省委员会网站等转载。
余波曾为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的60余万字的巨著《论大净王侯风云路——群星荟萃中的金少山》(作者苏笑神),以及团结出版社、中国文艺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几部典籍撰写数篇万字前言、后记;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炎黄书画院等举办的“军民情·强国梦”庆祝建军90周年书画作品展,以及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举办的“翰墨基石”书画展撰写前言和画册序言;为《张寅彤绘画作品集》《荣宝斋·李长生画集》《王德忠书法集》等数十本专辑撰写序言和后记。
余波曾参加全国政协、中华诗词学会等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政协委员诗书画大赛”,获得优秀奖(即二等奖);参加民革中央“两岸情”散文随笔大赛,获得三等奖。他撰写的长篇人物传记《一位民革老人的台海情结》和《丑学之父苏笑神》分别入编民革中央《情系海峡 缘结两岸》和《亲历者赞》丛书。2018年年初,团结出版社出版《风雨故人——民革前辈故居》大型摄影集,余波有幸为之撰文,该书在北京举办了首发式。
余波的事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曾为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治印,与梅兰芳、程砚秋、金少山、周信芳同台演出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宝罗先生,在生前101岁时为余波题词(图1),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原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钮骠先生曾为余波题词(图2),曾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的荆桦先生也曾为余波题词(图3),还有嵩山法王寺方丈释延佛禅师曾为余波题词(图4),汝州风穴寺方丈释永海禅师曾为余波题词赠书(图5)等。
建言献策:笃行委员使命
与政协工作结缘19年,并担任11年政协委员,在建言献策这条道路上,余波克服客观困难,历经执着探索:自2010年以来,由他撰写的关于北伐战争主题纪念馆、黄河文化、城市道路命名、城区文化旅游等10余篇调研报告,被作为郑州市政协全会或常委会发言,有的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受到媒体的关注。在中原区,他撰写的关于民间文艺创作、档案事业经费等数十篇政协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甚至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经费难题。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余波曾坚守在基层社区简陋的办公室,用钢笔一笔一画地替弱势群体撰写各种补助申请;他还曾经与深陷困顿的读者长谈,极力挽救他们受伤的心灵。为撰写扶持贫困艺术家的提案,余波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邀请10余位生活困难的民间书画家座谈,进而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由此向市、区两级政协提出相关建议,得到主管部门的书面答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余波6次被评为中原区优秀政协委员,获得民革河南省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2018 年 11 月,民革中央团结出版社出版《实践者行——民革优秀党员报道集(河南卷)》,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为该书作序。全文 5000 余字,先后收录全省 37 名同志的先进事迹,余波位列其中。
多年来,余波用异乎寻常的耐心和毅力寒窗苦读、奋笔疾书,于勤勉的工作中默默求索生命的本真,抒发奉献社会的情怀。闲暇时的余波喜欢在笔墨纸砚中寻找恬静与快乐,曾向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书画家陈天然先生请教书法艺术(图6),更是坚持每日练习,不敢懈怠。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生活的际遇,恰似雨后那一抹天青,往往可遇而不可揣测。逐梦的人,道阻且长,行者可至。且让笔者赋诗一首,以兹祝福。诗曰:
思耕北陇两鬓星,岁华空晚一灯青。
寻常巷陌逐诗语,傍檐窗寒素月明。
红岩翠峦云出岫,嘉陵千帆望潮生。
回环复沓牵丝墨,半世文牍老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