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让生态优势成为最亮丽底色

2022-05-30郑秀亮

环境 2022年7期
关键词:珠海市珠海市民

郑秀亮

山海相拥、陆岛相望、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就像一颗天然孕育的珍珠,在南海之滨闪闪发光。

空氣质量全国领先,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守住良好生态环境,珠海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搬”进城市,不断擦亮珠海生态文明“金字招牌”。

用最严的举措守好生态

一条优雅宁静的长河从珠海的主城区穿过,清澈的河水中倒映出两岸热闹喧哗、鳞次栉比的大厦,彰显着属于珠海的青春与活力,这就是珠海的“母亲河”——前山河。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条孕育珠海人民和澳门同胞的母亲河,曾经每逢大雨,上游地区黑臭污水就会顺流而下,使其沦为倍受诟病的“问题河”。

“前山河整治,不仅关系珠海的面子,更关系珠海的里子。”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科长黄思嘉告诉记者,为整治前山河,珠海市采取“地方政府+央企+地方国企”“EPC综合整治+管养提升”全面联动的模式全力攻坚。通过系统治理,2020年,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主要水质指标氨氮年平均浓度较2019年大幅度下降了50.7%,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创近5年来水质最佳,前山河退“黑”还“清”,摇身变成名符其实的“风景河”。

“近几年珠海的空气质量在各种‘蓝天榜单上频频上榜,肉眼可见的蓝天白云逐渐增加,市民朋友圈中晒出的常态化‘珠海蓝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科副科长梁铭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珠海人,她亲历4年“蓝天保卫战”,见证了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守护“珠海蓝”的决心和行动。

守护一抹绿色,需要的是定力与智慧。珠海从立市之初就瞄准高质量发展模式——把涉污企业拒之门外,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严把生态红线的举措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为守护生态环境,珠海还打造了诸多有力武器,多次开创全国先河。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督查科科长苏志锋告诉记者,珠海生态治理近期再加码,“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美丽中国珠海实践,计划五年投入 500 亿元建设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实现市域污水管网全覆盖,建成‘无废城市,村庄100%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把最好的风景留给市民

沿着情侣路漫行,一边是青山葱茏,一边是碧海微澜,咫尺是山,足下是海,城市仿如坐落于山海之间。珠海情侣路,最美的海岸风情,全都呈现给市民。

把最贵的土地用于建公园,把最好的空间用来建设公共建筑,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市民。珠海,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从不缺乏魄力与勇气。情侣路修建过程中,在菱角嘴拐弯处,有一块突到路面的巨石。当时珠海市有关领导认为,宁可让情侣路绕一绕,也不要因建设而破坏了原生地貌和自然环境,菱角嘴就这样被坚持保留了下来,情侣路因此兜了个大弯。

“看,那是瀑布,那是黑天鹅,那山坳里面还有兔子。”在香山湖公园,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范玉坤带领记者感受了一番森林绿地与城市生活和谐共融的美丽画卷。

“以前这里就是荒山草地。”范玉坤就居住在香山湖公园边上,他告诉记者,这些变化得益于珠海2017年启动实施“美丽珠海”系列行动,而“公园之城”行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实施“公园之城”行动以来,珠海新建和改造市政特色公园43个、社区公园185个,拥有全市最大面积海景大草坪的海天公园、国内首条离岛滨海栈道东澳岛山海云道和全国首条智能健康步道景山道示范段等相继开放,深受珠海人民欢迎。2020年底,珠海已建成各类公园733个,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5千米可达综合公园,10千米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在绿荫处处的社区公园,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尽享安康闲适的休闲生活;在清新海风润泽身心的海边,新修复的香炉湾沙滩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场所……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获得感”随处可见,已然成为常态。

建最全的队伍传播理念

2021年,珠海市文明办对7万市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绿色生活公众知晓率达97.6%。

“在珠海,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倡共建共享的事业,建设美丽珠海也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罗洁琼告诉记者,珠海市把培育生态自觉作为构建全民参与的核心内容,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5月22日,珠海首个生态环境保护类桌游“鸟瞰珠海”举行首发仪式,以珠海生态环境特色及常见鸟类为素材,以当下学生时髦的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入认识鸟类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

“为了吸引公众参与,我们的宣教活动不断推陈出新,紧贴市民生活。”罗洁琼告诉记者,2012年,珠海率先研究编制了中小学生态文明教材,在中小学普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去年开始,我们在中小学策划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班会课活动;今年,我们准备在大学开展‘同上一节思政课活动,珠海每个大一新生都会上一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课。珠海30万中小学生、10万大学生,都将吸纳成为珠海生态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

2021年10月27日,珠海生态文明高校行动联盟成立,成为服务全市高校师生的平台,珠海十所高校成为联盟成员。“联盟拓宽大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渠道,通过学生带动市民,高校辐射城市,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水平。”罗洁琼告诉记者,联盟很快启动品牌活动“生态珠海研学课堂”“生态文明实践教育课堂”,通过“研学活动+职业体验”的模式,增强青少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每期活动报名都是‘抢破头。”

“通过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我们的生态文明宣传员遍布全市。”罗洁琼告诉记者,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全局337名干部职工均注册成为志愿者,94%以上组织参与过志愿服务。政府积极推行绿色政府采购、绿色办公、绿色行政、绿色公共建筑,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纷纷制定生态文明公约,企业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氛围,在珠海逐步形成,为美丽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珠海市珠海市民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珠海之旅
黄昏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