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

2022-05-30李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李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变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品德培养需置于才能培养之前,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已成为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班主任工作教学实践,对小学班主任如何提升日常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以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原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育人的真正目的。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和重要性

1. 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一词,取树立德业之意,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一词,取培育人才之意,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 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人是教育的对象,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的首要前提便是立德。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认识不够深刻,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其成长、成才的关键内容,能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有益的道德保障。

二、德育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 德育教育的概念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习、交流和做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其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要吸收课堂中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道德素养。由此可见,保证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非常重要。

(1)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学生个人所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气质、兴趣、能力、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会在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与学生在精神上进行平等对话,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与碰撞,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渐促进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对于正处于人格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接受这样的德育教育,是在小学期间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保障,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有目的性地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效把控自己的思想动向。

三、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德育教育意识薄弱

素质教育自实施以来一直都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在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时,会无意识地倾向于智育,弱化德育,导致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意识略显淡薄。同时,部分小学班主任未能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德育教育第一实施者的身份,德育教育在其思想观念上得不到应有重视。

2. 德育教育方式简单、传统

对德育效果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便是德育方式。目前,小学班主任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大部分还是简單的说教,实践活动较少,很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虽然能向学生传播更多的德育知识,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得不到提升。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式地接受教育,不能充分理解德育内容,更不能利用德育知识指导自身的行为。这无法实现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让德育教育时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 德育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小学班主任在组织德育教育活动时,德育内容的选择往往容易停留在教材层面,不能将教材中的德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从而导致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对简单,不够丰富。

四、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1. 更新德育观念

要想有效地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小学德育建设,班主任要注重更新德育观念,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者,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更应该认识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时代正在慢慢褪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逐渐凸显,班主任应该采用“双主体”的德育观念,即教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筹划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参与、体验、评价主体,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2. 创新德育方法

首先,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小学班主任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所任教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寻找德育教育的课堂切入点,实现德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让学生在数学竞赛中感受成功与失败,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作为班主任,自身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时刻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相信“身教”胜于“言传”,以身作则,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接受班主任讲授的德育知识,在耳濡目染之下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内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德育知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节假日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践行德育知识,在实践中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最后,创建家校合作平台。对于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容易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把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及时上传,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也可以让家长和班主任共同完成班级典型案例研究、德育教育实施、集体反思、互评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有效沟通。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平台上提供专业的德育教育或家庭教育的视频,改善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转变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资源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发挥,家校共育合力完成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3. 从实际出发开展德育工作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来自学生自己、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小学生多样化的性格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加大对学生个性方面的关注度,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对学生有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学生的具体德育方法,对学生正在面临的问题给予更加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实现德育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小学班主任开展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深远。因此,需要班主任与时俱进、改变思路、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于红花. 关于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 读写算,2022(3).

[3]苏良才.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路径[J]. 家长,2022(2).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