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要用好伟大抗疫精神活教材
2022-05-30王华英
王华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因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反映,是新时代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活教材。伟大抗疫精神既具有政治高度,又具有思想含量,既包含理想追求,又包含信念品质,既闪耀道德光芒,又闪耀文化火花,既体现先进性要求,又体现普遍性要求。怎样用好伟大抗疫精神这个活教材,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五个作为”。
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题词”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熟的必修课,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伟大抗疫精神是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和崇高的精神殿堂,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政元素。把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题词”,就要使之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融入理想信念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融入“四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情怀和家国情怀;融入红色文化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决心,引导学生从思想和政治的高度、从见证者和亲历者的角度、从现实和未来的维度,深刻领悟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
作為道德教育的“主声部”
道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内容,是激发大学生向上向善本能的驱动器,是学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淬火炉。伟大抗疫精神是时代奏响的进行曲和英雄赞歌,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鲜活生动的丰富资源。把伟大抗疫精神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声部”,就要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进一步增强崇德向善、逆行担当的精神;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培育与践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融入中华传统美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的培育与践行,进一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铸造优秀品德,使学生从看得见的身边人和摸得着的身边事中充分吸收伟大抗疫精神的道德养料。
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
校园文化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的催化剂,是塑造学生精神品质的软环境。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案例和教育启示。把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主基调”,就要使之与学校的人文景观打造、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利用文艺演出、才艺展示、文化展馆等宣传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浓厚氛围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与校园宣传和媒介推广相结合,利用学校官网、官微和公众号大力宣传抗疫故事,让学生在思想引导中接受精神的感召;与读书节、文化艺术节、护士节和医师节等节会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实践中接受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从国之大者、抗疫故事、英雄事迹的宣传和展示中,深刻领悟伟大抗疫精神诠释的文化自信与职业情操。
作为实习实训的“主心骨”
实习实训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二课堂”,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营养剂,是砥砺学生品德意志的“磨刀石”。伟大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关键时刻冲在前的坚毅品质和职业操守,为高校开展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把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实习实训的“主心骨”,就要把生命至上与培养大学生以人为本的职业态度相对接,把举国同心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对接,把舍生忘死与培养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相对接,把尊重科学与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专业素质相对接,把命运与共与培养大学生的道义担当相对接,使学生从实际演练和社会实践中深刻领悟伟大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练好专业基本功点燃思想的“航标灯”。
作为党建活动的“主旋律”
党建活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凝聚思想力量的指挥棒,是学校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定盘星。伟大抗疫精神是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生动诠释和真实写照,为高校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鲜明主题和广阔空间。把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党建活动的“主旋律”,就要使之融入“微载体、大教育”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中,健全以“微积分”为载体的学生党员培养机制,建立以“微阵地”为载体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站点,实施以“微活动”为载体的学生党性修养提升工程,成立以“微社团”为载体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以“微通讯”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宣传平台,引导学生在参加党建活动中不断挖掘和拓展伟大抗疫精神的思想富矿,体验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作者系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