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墩农民的“王老师”

2022-05-30胡亦澄毛思洁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王老师草莓现代农业

胡亦澄 毛思洁

7月20日,走进慈溪市坎墩街道现代农业园区,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树藤,状如翡翠,长势喜人的小番茄缀满枝头,红似玛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产品效益优、品质高,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农民范瑞士说,这一切,都离不开王老师。

农民口中的“王老师”是坎墩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技员王旭强。1982年从宁波农校毕业后,他就在慈溪从事农事服务工作。40年间,他将农业先进技术与乡土实用技术结合,推广40余项农业实用技术,主持参与20余个农业科学研究项目,完成“菜瓜嫁接苗繁育与推广”等10个农业科技项目,发表50余篇论文。今年,他被评为推广研究员,成为宁波首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心系农業发展◎变荒地为沃野

2004年,王旭强在慈溪坎墩街道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支持工作。“当时坎墩的农业,远不像现在这么兴盛。农田荒废率很高,种地的收益有限。”王旭强说,“当地农民大多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低的作物,比如棉花、白菜等,对种地也没有什么规划,有就种,没有就算。”王旭强认为,当地农民需要引路人和榜样示范新品种种植,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在他的建议下,坎墩街道从其他地区引进了一些技术农民。

来自河北的孙永涛是坎墩街道现代农业园区引进的第一个技术农民。2004年,他租了4亩地种植西瓜、黄瓜,取得较好收益。2007年,他想在农田试种味美“颜值”高的红颊草莓,实践时却犯了难:坎墩的土地为微盐碱性土地,会抑制草莓的生长。种下后即使能开花结果,草莓的产量和个头也无法达到平均水平。孙永涛便向王旭强求助。在进行多轮试验后,王旭强发现部分土地盐碱性较弱,适合种植草莓。于是,他指导孙永涛在这些地块上,通过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少用化肥等措施,成功种出又甜又大的草莓。一个占地0.6亩的大棚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这让孙永涛“种”出了信心。当年,他就将规模扩大到12个大棚。2009年,他种植草莓的收入达15万元,亩均收入达2.5万元。

王旭强说:“一开始,坎墩本地农民没看到收益,对我们要进行的农业转型升级比较犹豫。但技术农民种植后,有了增收致富的示范,本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推广草莓种植也容易起来。”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里草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草莓产业发展很快,去年坎墩共有60余户农民种植草莓,种植面积达300亩,亩均收入达3万元左右,今年预计种植面积还会增加。”王旭强说。

2005年,现代农业园区试种大番茄、“二代千禧”小番茄等品种,经过几次更新迭代,番茄种植技术日渐成熟。2018年,农民们开始试种“浙樱粉一号”樱桃番茄,试种成功后园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许多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二代千禧小番茄每亩产值只有一两万元,而‘浙樱粉一号樱桃番茄每亩产值达三四万元,翻了一倍以上。”王旭强说。目前,现代农业园区约有15%的农民从事“浙樱粉一号”樱桃番茄种植,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园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樱桃番茄种植基地。

在王旭强的努力下,现代农业园区一改曾经农作物种类单一、经济效益差的状况,种植的瓜果蔬菜品种丰富,效益高。目前,王旭强已推广大棚葡萄1万亩、春化蚕豆7000亩、“浙樱粉一号”樱桃番茄600亩。

勤跑勤总结◎帮农民答疑解惑

走在田间小路上,王旭强精神抖擞,步履飞快。看他的相貌和体态,很难相信他现在已近退休年纪。在四十年的工作生涯里,他习惯蹲在田间地头钻研农业技术,为农民们答疑解惑、传授经验。他说每天穿梭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大棚里,看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感觉自己“很有奔头”。对于农技工作,王旭强认为两点最为重要。“要会跑、会总结。”他说。农业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温度湿度一变,产出的作物就会不一样”。而要掌握这些细节上的内容,少不了在田间与农民和作物“交流”。

2019年10月,四塘南村村民胡泽发现大棚里的草莓出现叶子长不大、茎部发黑情况。“我想王老师见多识广,肯定能找到症结,于是马上打电话给他。”胡泽回忆道。王旭强赶到大棚后,询问草莓发病情况,观察发病部位,确认草莓患上了蓟马虫害。“回去后,王老师开出药方,指导我如何治虫。过了一段时间,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胡泽说。

农民李小超在现代农业园区承包了40亩地,在种植小番茄和西瓜方面颇有心得。2020年,他辟出五六亩地开始种植草莓,由于缺乏经验、管理不善,草莓苗迟迟没有开花。眼看着别人头茬草莓相继上市卖上了好价钱,他心急如焚。于是,他给王旭强打去求助电话。王旭强赶到大棚后,现场给出了解决方案。经王旭强指导,李小超补种了新苗,并改善了种植方法。

在田间“把脉问诊”的同时,王旭强还从全国各地请来高校的农学教授为农民们开讲座,让农民们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丰富农民们的种植知识。他还通过视频连线,邀请省市农技专家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病害防治、种子种苗供应等综合性服务。

在王旭强的帮助下,坎墩街道不少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现在,四塘南村村民胡泽仅樱桃番茄一项每年销售额就超30万元,由负债户变成年收入超50万元的新型农民。三四灶村低收入农民卢长苗膝下无子女,生活困难,王旭强指导他种葡萄,每年靠两亩葡萄他就能有2万多元收入。

脚踏实地◎助力乡村振兴

在2005年坎墩街道刚开始决定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时候,坎墩农业发展的道路还不像现在这么明朗。种什么、怎么种都是问题,农民们正需要像王旭强这样的“军师”。

王旭强在进行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农民们拥有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却很少相互交流。于是,他就成为农民间技术互动的桥梁。有农民种植的新品种获得了好收益,王旭超就推荐给其他农民;有农民遇到什么种植上的问题,王旭强解决后也会将方法告诉其他农民。这样,农民们拥有的经验得到了传播和共享,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越来越大,农产品品质越来越好,销路也越来越通畅。王旭强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蔬果丰收的时节,收购商自己会找上门来,两三天就将收获的作物抢购一空,可以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坎墩的农产品最远可销售到新疆、黑龙江等地。下一步,王旭强计划做好果蔬包装,建好物流链,让坎墩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走出国门。

去年8月,王旭强劳模工匠(农业)创新工作室在现代农业园区挂牌。“工作室的职责除了给农作物‘看病问诊,还要帮助引进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传授农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王旭强说。工作室在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法、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事前参与、事中分析、事后总结,开展各类试验,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加快新项目推广,让更多农民受益。

在王旭强的带领下,近五年,工作室累计推广新品种27种,推广面积达4万余亩,帮助园区年增产值上亿元。■

猜你喜欢

王老师草莓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奇妙的旅行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有趣的动物
草莓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