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盐池,看城乡巨变
2022-05-30郭存阳
郭存阳
近日,由盐池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盐池非凡十年”主题采访活动圆满结束。近30名区内外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为期2天的采访行程中,记者先后走进盐池县城北生态防护林、盐池县第六小学、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大水坑镇双梁井村、惠安堡镇大坝村、麻黄山乡等地,围绕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红色资源保护等进行了采访报道。
盐池县委宣传部部长郑慧玲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全方位展示盐池县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为推动全县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媒体舆论支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曾记畔村的“幸福路”
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坐落于盐池县城西北方向20多公里的山茆上。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约200毫米,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以上,生态十分脆弱,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地方,“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村里单身汉随处见”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今年52岁的村民鲁永胜说:“以前我家1年只能收入1000多元,收入主要靠种地获得,当季雨水好地里的收成就能好些,要是遇上旱年,连吃饱饭都困难。”后来,曾记畔村开始实施扶贫政策,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们发展生产,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推广舍饲养殖。2014年鲁永胜获得了5万元贷款,买了100只羊,到2022年,他家已经有300多只羊。不仅如此,一家人还住上了砖瓦房,买了汽车,每年收入6万多元。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村互助资金为平台,借力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支撑,大力发展滩羊养殖、小杂粮种植等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此外,曾记畔村党支部还立足当地历史,不失时机发展红色旅游。曾记畔村冯家老宅,毛泽民曾来此了解农村情况,鼓励乡亲们安心发展。村民冯万仁不仅借给红军马匹,还送给毛泽民一件羊皮大氅,并把自己的狐皮领子拆下来洗干净缝在了上面,此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如今,这件羊皮大氅(复制品)保存在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冯家老宅则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
曾记畔村筹资800万元,建設了占地500平方米的“红色讲堂”,配套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邀请区市县专家学者授课,吸纳区内外团队前来考察学习,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养殖业,涉足旅游业,曾记畔村因地制宜谋求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沙丘变绿洲,生态建设“显身手”
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曾经风卷黄沙弥漫天的盐池县大水坑镇双梁井村,如今已是路旁有树荫、沙塬花果香、满目葱郁绿。
近年来,大水坑镇党委瞄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要求,借助山林权“以地换林”改革,镇村两级联动,在不断加大全域生态建设步伐的同时,对标生态振兴目标任务,全力打造集生态保护、绿色景观、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
“以前一到春天黄沙满天飞,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树,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老百姓的心里也舒坦了。”大水坑镇党委书记张旭说道。
大水坑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生态综合治理的有效抓手,双梁井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按照“党委主导、政府负责,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部门联合、资金捆绑,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治理思路,探索创新“党建+生态”发展模式,以“支部引领、企业投资、农户配合”三方合作方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作用,统筹推进党支部联建调度、村居环境整治、发展生态农业等工程,为生态建设注入组织动力,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打造的双梁井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首期项目已栽植苗木1100亩,成活率达95%以上,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张旭介绍,建立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借助污水处理厂中水的充足灌溉,乔木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有效遏制了区域草原沙化趋势,改善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的万亩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管好护好造林成果,形成“果园经济”,与周边葡萄采摘、滩羊养殖、文旅民宿、烧烤营地一体化发展,以点带面、互相协同、互促互进,带动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