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尘熙攘笔中情

2022-05-30朱正文

散文诗(青年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临池用墨用笔

朱正文

书法一道,最能体现中国儒、释、道三家哲学观念,白纸黑字,纸笔之间的摩擦,却能产生如此美妙莫测的线条,黑白世界,其趣其妙,使我心醉,让我着迷。

余自幼素爱书画,少年时师从著名书画大师钟增亚先生,习画的同时学习书法,钟师常常教导:“字太过随意,流于轻滑;过于拘谨,又病于呆板,字形字势必须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方能达到刚柔相济,挥洒自如的境地。”如今,恩师已游仙境,教诲犹在耳畔,思念却永远留在心中。余后来痴迷篆刻,又拜齐白石高足、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教授为师,李老教我治印,并授小篆《峄山碑》用笔之法。80年代末,余游学京华,幸蒙著名书法大师沈鹏先生指点,开悟颇多,尤得行草用笔用墨之心法。尔后南下鹏城,喜遇良师——著名金石书画大师田原教授,田老书法功底深厚,各体俱精。在田老耳提面授之下,临池时亦常有心得,积渐悟为顿悟,书法、篆刻又上了一个台阶。转益多师,加上刻苦练习,是我一直坚持的学习方法。

中国文字的每一次演变,都使书法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从最早比较完整的甲骨文,然后是钟鼎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我们的老祖宗在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书法珍品。面对如此浩瀚的文化遗产,我爱《峄山碑》的线条流畅,遒劲有力,亦喜欧阳询《九成宫》的法度森严,险峻挺拔;既爱《石门颂》《曹全碑》的淳厚古朴、圆浑高雅,又喜汉简书法的一派潇洒自如……每每读帖临帖,手摹心追,愈感先人之伟大,自己之渺小。真是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近代杰出的书画家黄宾虹先生曾曰:“学书必先探其源流,继须洞奥古之书法理论,然后细究用笔用墨之法,必如此,临池之功,始见深厚。”可谓会心之言,余也深有体会,唯有遵循这一法则,方能求得书法艺术的真谛。

书法家最重学识修养,更讲究道德人品,人品即书品。历代有名的书法家,同时亦是大文学家、大画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同样也是一篇精妙绝伦的散文。我志趣广泛,更以读书为乐,涉猎颇多,常从其他领域中触类旁通,吸取丰富的养分,从武术中悟到用笔的力度,从音乐中感悟书法的韵律,从现代设计艺术中解读汉字的结构和章法的處理,从佛学中领悟书法恬淡虚无的意境……人们常言“相由心生”,余谓之“艺由心生”。什么样的人生历练,由心生发出何种模样的艺术风貌,后天的学识底蕴,人格魅力,皆能在作品中反映,因此,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不同个体的生命品质。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是艺术家精神升华的表征。

红尘熙攘,时光如白驹过隙,蹉跎岁月中,余一直坚持临池,未尝有过停歇。挥毫落纸如云烟,往事渐行渐远,回首漫漫求艺路,心内一片感慨,一声叹息。艺海无涯,吾尚扬帆,唯不断求进,方能到达艺术的圣地。

猜你喜欢

临池用墨用笔
找不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微思考
《临池》
临池不辍的习书人——徐惠生
临池笔墨天然趣 抒臆胸怀自我情——书法家赵恒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