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内景观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探析
2022-05-30郭文龙袁星同
郭文龙 袁星同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人民对交通工程的要求已从单纯的功能角度转入环保、舒适、美观的方向。鉴于此,在对隧道洞内景观已有研究调研基础上,对隧道洞内景观设计的意义、必要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和研究,使得隧道洞内景观的发展符合隧道工程特性,可为今后隧道洞内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隧道洞内景观;景观设计;交通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2)07-0109-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级交通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速公路的发展步伐。截至2020年,我国隧道里程和数量惊人,相对于2019年,隧道总里程增幅达到10.04%,隧道数量增幅达到7.49%,我国隧道规模已然成为世界领先[1]。
隧道将公路外环境隔离,形成视域狭窄、视点单一的驾驶空间,降低了路况复杂性,提高了驾驶操纵简易性,避免了驾驶员受外环境因素的干扰。随着隧道数量的逐年攀升,使得高速公路洞内行驶时间增加,长时间在幽暗的洞内环境下,使得驾驶员迫切寻求视觉连续感,不自觉的产生逃逸心理,从而会发生超速和超车等行为,增加驾驶安全隐患。隧道洞内环境的变化带给驾驶员心理、生理以及驾驶行为上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从驾驶安全角度考虑,洞内景观设计应得到重视。
关于景观与人体之间的交互影响,国内外学者已经做出了相关性的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各类交通事故的伤亡原因和伤亡率,大量的实例对比分析得出:景观对交通事故伤亡有直接影响,优秀的景观设计很大程度上减低了事故的伤亡率。Pierre Thiffault 与 Jacque S Bergeron[2]研究了道路环境的复杂度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道路环境变化不明显,周边植被颜色和造型上缺乏特色,会直接导致驾驶员的审美疲劳,造成驾驶疲劳。Mok J H 等[3]学者通过对城市道路的调查统计,对比分析得出:道路景观环境改善后,交通事故有较大的降低幅度。Liu Y C 与 Wu T J[4]选用城市复杂道路(道路环境一般)和单一乡村道路(道路环境优美)两种方案,邀请试验人员进行实车试验,对比分析两种道路环境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得出道路环境确实对驾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环境优美的单一路况也会造成驾驶分心。
综上,关于隧道景观与人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集中于自然景观、公路景观和隧道洞口景观等方面,而关于隧道洞内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文基于隧道洞内景观调研基础上,对隧道洞内景观特点、审美特性、景观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隧道洞内景观设计理论,给今后的隧道洞内景观设计一点借鉴。
1隧道洞内景观
1.1 景观
随着人们生存环境和精神层次的提升,其含义在不断的变化。随着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的含义开始朝着科学系统的方向发展,景观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扩展[5]。
1.1.1 视觉意义上的景观
《辞海》中认为景观是“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表明景观即是风景、景色,是一种视觉意义上的概念,景观被意指为风景的含义,被文艺界沿用到现在[6-7]。
1.1.2 地理学意义上的景观
由于旅游和探险活动的兴起,景观的意义不再仅仅拘泥于山水、地形地貌等呈现的景色,而是科学地了解、分析其在空间、时间上的演化,这个阶段,景观便指的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各种实体[8]。
1.1.3生态学意义上的景观
1970年后,随着人口和大量工程建筑物的出现,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将自然景观改造成人工或半人工景观是一种错误做法,自此生态学意义的景观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发展迅速。
1.1.4现代景观
21世纪时期,景观又被赋予为某一特定空间中土地及该土地上空间的综合体。现代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理解为视觉的审美对象、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具有结构、功能内外联系的生态系统,一个记载历史、传递文化、承载希望的符号……
1.2 隧道洞内景观
近年来极端天气的突增,保护环境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随着“绿色国土生态工程”启动后,“绿色交通”的打造提升到了日程上,设计者们也逐渐认识到隧道洞内景观设计,有利于降低驾驶视觉负荷和心理压力,对提升隧道驾驶舒适性和保证道路整体设计风格的重要性。
2 隧道洞内景观审美角度
2.1 审美
21世纪是审美经济年代,文化、审美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条件,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隧道洞内景观作为审美客体,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隧道作为交通设施,由于其独特的半封闭结构特性,与隧道外环境隔离,使之成为了道路上最大的封闭区间,因此隧道洞内景观不同于一般建筑设施和道路景观,它是隧道洞内所能看见的各种人造景观与结构设施的综合体。
2.2 审美视角
隧道洞内景观是由具有不同造型、不同功能、不同颜色的个体组成的空间群体形态,宏观上讲,它属于一种建筑艺术。视觉审美包含公路隧道洞内景观审美在内的一切形态艺术审美的主要方法,有静态视觉审美与动态视觉审美之分。
动态视觉审美是审美主体相对于审美客体处于运动状态,一般是在车辆快速运行过程中进行的,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评价及心理反应均来源于车辆行驶过程接受的动态视觉信息。
动态视觉审美接受的信息及诱发的心理反应与静态视觉审美具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审美主体对接受的视觉信息反应变得延缓甚至迟钝,基本无法辨认审美对象的细节,只能辨别其宏观形态,且景观清晰度与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景观尺度、车速具有密切的关系;②随着车速的增大,驾驶员为了保证驾驶安全,会将视线往前移动,导致注视视野减小;③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随之其心理紧张程度就会越大。
动态视觉审美与静态视觉审美具有很大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讲动态视觉审美可以看作是静态视觉审美中的远景、中景、近景的逐渐变化,但心理反应仍存在较大差异。
综上,简单的把静态视觉审美套用在隧道洞内景观设计中,与行车过程中所见景色差异性较大,而对于功能、环境的等关键性指标,评价过程若仅仅依靠动态视觉效果的一瞬间的感受,设计结果未免过于草率,因此对于隧道洞内景观应采用动态视觉效果与静态视觉效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设计方案相对更加科学合理。
3 隧道洞内景观设计
3.1 隧道洞内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3.1.1功能因素
隧道洞内景观作为隧道永久工程的一部分,决定了其与其他景观的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不能抛弃其实用性而单纯追求内在的精神享受,必须考虑重要的功能作用,使得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交融、工程功能与人文审美相融合。
隧道洞内景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护功能、运营功能2个方面。
第一,防护功能也即其基本力学功能,主要用于承受上方土压力,稳定隧道结构,同时保障隧道洞内线路避免落石漏水等危害。
第二,运营功能是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可以缓和洞内外亮度差异,减少内外环境差异带给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缓解边墙效应给驾驶员带来的压迫感。
3.1.2环境因素
隧道洞内景观环境影响因素包含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3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主要包含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水体等因素。隧道洞内景观设计之初应对景观附近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考察,充分发挥其有利因素,应尽量保证修建过程中不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可。
第二,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经过历史的洗礼,地域的不同导致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是景观设计的摇篮,其独特性和艺术性是地域文化赋予景观设计的最主要特征。隧道洞内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解决好文化环境与整体布局风格的协调一致性,使隧道融入到周边环境,也有利于产生多元化的地域隧道洞内景观。
第三,社会环境。隧道洞内景观修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环境资源的一种占有,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对自然环境等不可恢复的影响,社会环境受到隧道洞内景观修建的影响明显要小得多,一般可以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来进行弥补或恢复。
3.1.3美学因素
21世纪是大经济审美时代,审美已不再处于艺术行业,逐渐发展到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各个行业中。提到景观,人们第一个联想到的词汇可能就是“美”。隧道洞内景观之美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洞内装饰之美,而是多角度的视觉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融合之美,隧道洞内景观布局应着重考虑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3.2 隧道洞内景观设计理论
3.2.1基于色彩心理学的景观设计理论
色彩使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给我们视觉带来不同的享受。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遵循色彩心理学规则,合理运用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和心理影响,使得色彩设计合乎审美常态,增加视觉享受。所以色彩设计,应该把握住统一原则、调和原则、对比原则和均衡原则。
色彩带给肉眼的影响明显,对于驾驶者的心理改变作用较大,给驾驶行为造成一定的改变,主要表现形式如下:①交通运输中,红色指示灯给我们的都是警告的信号,绿色指示灯给我们的是安全的信号,因此在通行过程中,当驾乘人员看见红色时会不由自主地警惕起来,从而降低车速,反之看见绿色时则会放松警惕,比较容易超速;②色彩存在视觉错觉,在高速驾驶过程中,这种错觉感往往都会扩大,当错觉感增大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判断,给驾驶安全带来隐患,比如强烈色彩对比在隧道洞内会给驾驶员带来视觉吸引,对道路上其他信息的接受度降低,影响驾驶员对交通信息的及时收取和处理能力,极易造成交通事故;③对于交通系统中色彩使用比较单一的情况,例如我们的道路环境都是粘贴复制,在这种没有标志感的道路上驾驶,驾驶员很容易产生枯燥感,枯燥感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产生逃逸感,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和愉悦感,在这种逃逸心理中,很容易发生超速肇事的事件。
综上所述,色彩可以很好地调节驾驶状态,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是提高隧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良好方法。
3.2.2基于交通心理学的景观设计理论
公路隧道洞内昏暗狭窄的驾驶环境,与洞外的明亮开阔的驾驶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给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可以直接反应驾驶环境的优劣,对隧道洞内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指标。
視觉刺激会极大的影响瞳孔直径,并且瞳孔直径与人的心理活动、思想认知存在直接的关系,说明人体瞳孔直径可以很好的反应人类的心理变化。
4 结语
通过对隧道洞内景观设计的调研,并基于隧道审美主体和审美视角的特性,对隧道洞内景观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通过对隧道洞内景观的界定,得出隧道景观设计是现代化工程和美学结合的大势所趋,研究意义重大;②隧道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对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③提出了基于色彩心理学和交通心理学的理论上,对隧道洞内景观进行设计的方法,是提升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OL].海外网,2021-05-20.
[2] Thiffault P,Bergeron J.Monotony of road environment and driver fatigue: a simulator study[J].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03,35(3):381-391.
[3] Mok J H,Landphair H C,Naderi J R.Landscape improvement impacts on roadside safety in Texas[J].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2006,78(3):263-274.
[4] Liu, Yung-Ching Wu, Tsun-Ju. Fatigued driver's driving behavior and cognitive task performance:Effects of road environments and road environment changes[J].Safety Science, 2009,47(8):1083-1089.
[5] 公伟,武慧兰.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6]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7(4):433-439.
[7] 杜玲玲.高速公路三维虚拟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8] Naveh Z.,Lieberman A. S..Landscape Ecology[M].Berlin: Springer-Verlag,1984.
收稿日期:2022-02-24
作者简介:郭文龙(1988—),男,湖北武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铁轨道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