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水利:跨越两千年的工程奇迹

2022-05-30

莫愁·小作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堰体成都平原沙石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有一个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

超级阶梯

都江堰市地处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从高空俯瞰,一座清晰的“台阶”沿近南北方向延伸,将两侧分为两个迥然相异的世界。

“台阶”以西是群山的世界,两大冰分据南北。北部是龙门山,地形起伏较大且高低悬殊,其中,光光山最高海拔4582米,为都江堰市最高点;南部属于邛崃山东支,其中海拔2434米的赵公山最引人注目,笔直陡峻的山体一字排开,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山墙。

“台阶”以东是平原的世界,最低海拔不足600米。从高山到平原,沿途急剧变化的地形好似一道巨型屏障,挡住了水的去路。每逢夏秋季节,远道而来的暖湿气流沿着成都平原向西推进,迎面撞上“超级阶梯”而被迫爬升,形成频繁的降雨,这便是著名的华西雨屏带。

丰沛的降雨在群山之中汇聚成溪,纵横交错、弯曲摆荡,加上地形高低悬殊,或切割出峡谷,或跌落成瀑,或流入湖泊,最终大大小小的河流汇入岷江。

岷江汹涌澎湃,裹挟着沙土碎石冲出山口,进入平原在山前不断摆荡。河流中的沙石则呈扇状沉积下来,经年累月,居然冲积出一片广袤的沃土。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都江堰成了一座分隔两个世界的“超级阶梯”。但是,从阶梯奔流而下的岷江却在平原上肆虐泛滥,成了人们的“大麻烦”。

超级工程

在多雨的季节,水量暴增的岷江在冲出山口之后犹如脱缰的野马,常常漫过堤岸、肆意横流。但冲出山口的岷江水并没有顺直穿过整个平原地带,而是迎面撞上了玉垒山,于是江水只能被迫向南流淌,从而造成了成都平原东旱西涝的现象。

“收服”这条狂躁大江的,是都江堰。

??岷江海拔比成都城高二百七十多米,这条“地上悬江”喜怒无常——时而洪涝,“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时而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秦国李冰父子治蜀期间,征发民工修建了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于是,“泽国赤盆”变成了“天府之国”。

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座分水堤坝,名为“金刚堤”,它将岷江分为近西一侧的外江和靠近玉垒山一侧的内江,堤坝的顶端名为鱼嘴。鱼嘴可以根据河水的流量按固定比例实现分流。在丰水期,岷江径流量大,流经鱼嘴的江水有六成的水量进入外江,四成进入内江;而在枯水期则恰恰相反。这便是“四六分水”,设计可谓精巧绝妙。此外,鱼嘴还具有排沙的功能,以洪水期为例,大量的水流进入外江,同时也带走了大部分沙石,而进入内江的沙石则需要工程的第二部分来处理。

在金刚堤的末端有一段名为“飞沙堰”的低矮堰体,这段堰体仅比河床高出约两米。在一般情况下,它属于内江堤岸的一部分,当洪水来临时,内江水位迅速抬升,高过堰体的水流便会溢出至外江。与此同时,内江中的沙石也会在河流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沿着堰体排泄出去,故而得名“飞沙堰”。

工程的第三部分则是一道位于玉垒山山脊上的缺口,内江水经此缺口,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而且该缺口细长如瓶颈,可像水龙头般控制进水量,人们赞其为“宝瓶口”。

就这样,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外加其他辅助设施便组成了这座宏伟的超级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因何伟大

但是如果仅止于此,都江堰水利工程也许算不上伟大,它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选址。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又探查了周围地貌,并勘测了岷江,最终将工程位置选在了岷江穿越山地与平原交界的一点。

其二,持续千年的维修。都江堰并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程,沙石淤积会改变河道的形态,从而影响工程整体的效用,所以疏浚河道必不可少。每逢冬春之时,岷江水位下降,人们需淘除沙石直到适当深度。同时,飞沙堰、金刚堤等其他结构,也需在此期间完成加固和修复。一年一度的工程维护,人称“岁修”,这也正是都江堰历经两千两百多年,依然能够发挥作用的奥妙所在。

其三,放射状灌溉系统。经宝瓶口流出的内江水,为成都平原提供了可靠水源。为了将水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历朝历代的人们又将内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条干渠在平原地带发散开来,再由干渠细分为更多、更小的河道和水渠。它们流经田野,穿过城镇,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放射状灌溉系统,其灌溉面积在两宋时期便达到1300平方千米。所以说,都江堰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它不光化解了“洪水猛兽”,甚至还变水害为灌溉之利,成为惠泽万民的利民工程。

都江堰建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不过,有了它,就一劳永逸?却也不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中国一片凋敝,都江堰维修失时,又屡遭地震、洪水侵袭,渠首残破不堪。灌区农田一片泽国,民不聊生。直到1949年年底,都江堰才看到重生的希望。

沿“宝瓶口”对岸的“观澜亭”向南不过百余米即是伏龙观,后人在这里祭祀李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曾是“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所在地。正是一年一度“岁修”,才让“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的佳话延续至今。给都江堰定期“体检、治病”成为毫不含糊的大事。爽利如川人,更在1997年颁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率先为一座水利工程制定地方性法规。

“尤其近十年,整个灌区用于工程维护、续建改造的资金有数十亿元,又有现代科技‘加持,都江堰的身子骨越来越壮实了。”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如是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好些人为都江堰揪心——它处在全省十个极重灾区之一啊。可没想到,除了鱼嘴轻微受损,竟没得大碍!”

今天的都江堰,刻印历史的沧桑,更充满发展的活力。不但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更用不断延展的水网、快速“长大”的灌区,阐释着古老遗存“活在当下”的生命价值。

截至目前,都江堰灌区面积超过2.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成都平原的1.2倍。可以说,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水旱频仍的成都平原才从此沃野无垠,崛起为中华大地上的经济中心之一。如今,都江堰早已名扬天下,它跨越两千年,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世界水利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这就是都江堰,跨越两千年的工程奇迹。

综合自《光明日报》(2022年06月09日 01版)、《環球少年地理》(2021年9月刊)等

编辑 闫清

猜你喜欢

堰体成都平原沙石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浅谈拦河围堰填筑新工艺的应用
沙石中的宝石
撒网的父亲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堰堰体悬臂混凝土施工
沙石赋
牛栏江引水工程盘龙江入口段瀑布堰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