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态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22-05-30刘红文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自主学习

刘红文

[摘 要]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要让课堂富含“趣意”、洋溢“爱意”、充满“诗意”、透出“新意”、彰显“深意”、富有“创意”,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回归自然本色。

[关键词]生态课堂;自主学习;和谐动听;演绎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0-0092-03

生态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回归自然本色。

一、让课堂富含“趣意”

数学知识看似单调枯燥,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创设情境,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分西瓜的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翻过火焰山,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口种植了一大片西瓜,此时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好客的村民送了一个大西瓜给来化缘的八戒,八戒抱过西瓜,连声说:“谢谢!谢谢!”这时孙悟空说:“公平起见,我们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八戒听了极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而且俺的饭量大,俺要吃这个西瓜的[18]。你要是不同意,那我至少也要吃[15]。”聪明的悟空听后,立即切了西瓜的[18]给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说:“上当了!”

笔者提问:“孙悟空满足了八戒的要求,为何八戒还说上当了?”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3个相同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4份、5份、8份,并各取其中1份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得出[14>15>18]的结论,并由此悟出“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正因为学生想解开八戒为何上当的谜,求知的欲望被激起来,他们才会带着这份兴致去学,成为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课堂洋溢“爱意”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有了“爱意”,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存在。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开展“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的游戏。在所有大月、小月出生的学生都陆续站起来后,有位女生却仍坐在座位上,忐忑不安。这时笔者走到她的位置前,轻声问:“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她红着脸说:“我是2月出生的,不符合站起来的条件。”笔者说:“你做得很对,请自信地抬起头来。”接着笔者对其他学生说:“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有站起来?谁知道原因?”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她生日的月份是2月,比较特殊,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笔者说:“是的,她出生在特殊月,多么与众不同。”该女生终于露出了笑容……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三、让课堂充满“诗意”

教育对“诗”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诗意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教育。教师要用诗意去教学,让学生享受诗一般的课堂。

例如,教学“数与形”时,教师出示问题:“图1中的每个图形都有(      )个白色小正方形和(      )个灰色小正方形 。照这样画下去,第100个图形有(      )个白色小正方形和(      )个灰色小正方形。第n个图形呢?”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得出,白色小正方形个数的规律是“第几个图形中就有几个白色小正方形”,如第1个图形中有1个白色小正方形,第2个图形中有2个白色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形中有100个白色小正方形,第n个图形中就有n个白色小正方形。笔者及时提问:“从图形中找到数的规律,这是一种不错的数学思想,那灰色小正方形的规律是什么?”

有学生回答:“我把每个图形都分割成三部分。其中,左右两部分都如图2,共有6个灰色小正方形。中间部分由若干个图3拼成,得灰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总是白色小正方形个数的2倍。那么第100个图形的灰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是100×2+6=206,第n个图形的灰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是2n+6。”

还有学生回答:“我是把整个图形看成一个大长方形,每个大长方形的宽都是3,而大长方形的长正好是中间白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加2,这样就可以算出整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个数,再减去中间白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灰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如第1个图形中的灰色小正方形个数是(1+2)×3-1=8,第100个图形中的灰色小正方形个数是(100+2)×3-100=206,第n个图形中的灰色小正方形个数是3(n+2)-n=2n+6。”

接着笔者出示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数少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让学生边读边悟,明白要深入地观察、联想,由形思数,由数想形,利用直观的图形找到数学的奥秘。整堂课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诗意的数学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四、让课堂透出“新意”

教师的教学没有新意,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例如,筆者在教“乘法口诀”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住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充满了新意。

一开始,笔者出示任务卡(如图4),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爱思考的白雪公主看到许多漂亮的鲜花,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小矮人回答:“七色花,又叫愿望花。”白雪公主又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七色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小矮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发现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当小矮人们的‘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另外,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许下一个愿望,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笔者说道。

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小组展示。

任务卡

先认真观察七色花,再填写表格。

我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 )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之间相差( )。

这样的引入别出心裁,既将学生引入数学世界,又将数学浅显地置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快乐地观察、推理、记忆,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和编制7的乘法口诀,最后还能在全班面前展示合作的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之后,笔者让学生总结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一看,二想,三说,四写”。笔者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如“送算式回家”“转转乐”等,这些富有童趣和挑战性的游戏让学生觉得计算不全是单调枯燥的。课堂始终动静结合,张弛有序。在应用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笔者对所有习题进行了加工,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设计了“巧算七言诗的字数”“钢琴上的数学”和“七巧板大比拼”等问题。在课堂快要结束时,笔者又回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编儿歌:一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 )张床;一个小矮人2只碗,7个小矮人( )只碗……既巩固了乘法口诀,又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

整堂课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还给学生创造了开放、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让课堂彰显“深意”

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数学教师,应借助自身的知识、能力、个人修养,将数学文化、数学哲学、数学史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充满“数学味”的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切实感到身心愉悦,并真正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笔者引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游庐山大林寺,看见桃树繁花似锦,像一片片红霞,山风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遂写下这首《大林寺桃花》。从诗中你知道大林寺的桃花是什么时候盛开的吗?

生1:4月,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也就是说已经是4月了。

师:是啊,庐山脚下的桃花早在3月上旬就已经盛开,而山上大林寺的桃花4月才开,大约晚了1个月,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迟?

生2:因为大林寺在山上,气温更低。

师:气温跟什么有关?

生3:海拔。

师:是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来说,海拔+100米,气温就-0.6℃。当山地高度差达到几千米时,气温的差异就更明显了。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生长在不同高度的植物生长情况必然会出现差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

师:+100米、-0.6℃,该怎么读,各表示什么?

生4:+100米读作“正一百米”,表示比海拔高100米。-0.6℃读作“负零点六摄氏度”,表示气温下降0.6℃。

师:大林寺位于现在的庐山花径景区,海拔比山下平原大约高1100米,那大林寺的气温大约比山下的低多少摄氏度?

生5:1100÷100×0.6=6.6(℃),大林寺的气温比山下的要低近7℃。

师:所以桃花开得晚,再加上庐山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使得山上气温更低,春天当然来得迟了。山上桃花开花时间推迟,就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景象。

教学有意义的数学课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保持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需要教师把课上得有趣、有深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探究,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结论,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知识。

六、让课堂富有“创意”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思维、情感、知识上相互碰撞的动态发展过程,既有如约而至的风景,也有即兴创造和无法预约的美丽。

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张师傅想用一块长4米、宽2米的长方形玻璃板,制作一个高0.5米的长方形无盖玻璃鱼缸,这个玻璃鱼缸(玻璃厚度不计)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

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笔者让一位学生上台展示。

如图5,该学生在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剪去四个边长为0.5米的小正方形,得到的鱼缸长4-0.5×2=3(米),宽2-0.5×2=1(米),高0.5米,于是,玻璃鱼缸的容积为3×1×0.5=1.5(立方米)。

不一会儿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做的鱼缸容积更大。”他在长方形的两个角上剪去两个边长为0.5米的小正方形,剪下来的小正方形做成鱼缸的另一个面,这样就不浪费材料了,于是鱼缸长4-0.5=3.5(米),宽2-0.5×2=1(米),高0.5米,容积为3.5×1×0.5=1.75(立方米)。

接着笔者说道:“其实这块玻璃板还能做成更大容积的鱼缸,你们想再试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起来。笔者适时点拨:“能否把底面做成一个正方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算得鱼缸的容积为2×2×0.5=2(平方米)。

这样的过程,实现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多中选优,好中求佳。长方体的知识应用也在学生心中变得厚实起来,在学生心中有了生命,课堂也因“创意”变得精彩。

新课程改革呼唤开放、灵动、有智慧、有活力的生态课堂,如果课堂上能够经常响起情感化、趣味化、生活化、诗意化的乐曲,師生共同演绎生命的精彩,那么每一节生态课堂都将是一段和谐动听的华彩乐章!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自主学习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