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的作业设计探究

2022-05-30陈玉松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作业设计高中英语

陈玉松

【摘 要】作业是学生自主实施的基于任务要求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在如今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可以将非连续性文本引入作业设计,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同时加深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从“文本转换,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图表,融入生活日常”“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三个角度,尝试为学生设计更丰富而有创意的作业,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自主实施的基于任务要求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1]。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看到作业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的巩固作用,因此将作业简单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附属。一些教师秉持“拿来主义”,忽视学情,没有系统化的教学观,直接使用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上的题目作为作业,使得作业形式单调、内容局限、难度不适应学情。这种无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背离了如今的课程改革要求。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主动优化作业设计,尽力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就明确提出:“在确保选择一定比例的文学性语篇的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体验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2]。也就是说,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已不能满足于单一的文学性语篇,各种非连续性文本应该进入课堂,甚至成为检测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载体。对此,高莉、吉晨春、陈玲娟等教师与学者相继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与考试展开了研究。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实践才是掌握真知最可靠、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应该主动将非连续性文本引入英语作业,丰富作业形式的同时尽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针对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熟悉此类文本形式。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作业优势

非连续性文本是以文字、表格、符号和图案等信息为单位,将一种或多种信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内容的文本形式[3],其根本特征就是信息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并不连贯,通过文字逻辑以外的形式进行组合。根据学界对文本类型的讨论和分类调整,张祖庆、戴一苗把非連续性文本分为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的文本和以多来源文本片段组合成的多重文本[4]。可见,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势已逐渐为学界所重视,因而成为今日语言教学的重要文本形式之一。

将非连续性文本引入作业设计,是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知识深化和能力拓展的必然结果。非连续性文本作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回归学习本质,通过作业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作业绝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也不仅仅起到巩固和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作业可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从课前预习到课堂上学生共同学习新知,再到课后的复习巩固,作业都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二是转变考查形式,在创造性的学习形式中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当前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与其千方百计地指导学生掌握文本的解读方法,不如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构成。学生可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解析一篇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结构,在讨论中学会文本结构的分析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三是丰富作业形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竞争力。非连续性文本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有效补充,更是一种创新。通过实践,学生逐渐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与形式,通过训练掌握此类文本的解读、理解和应用方式,提升竞争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作业种类及设计

教师要明晰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结合其形式特征设计作业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2020年版)Unit 1 Reading部分“The Amazon rainforests:a natural treasure”一文的教学为例,示范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非连续性文本设计作业,促成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文本转换,提取关键信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两种文本的转化、渗透和补充,通过相关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于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所占比例偏小的现状,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转换、创建为非连续性文本,如转换为表格、图形等,再用新文本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5]87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因课、因时制宜,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基于非连续性文本梳理、提炼和概括关键信息。

1.课前“预习单”,整理框架提取信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预习单”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真正经历预习的过程,减少预习的盲目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5]87。本课的“预习单”(见表1)紧扣文本的说明文特征,以概括段落大意为主,聚焦说明方法为辅,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他们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

如表1所示,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预习状态,“预习单”的第一部分要求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了解文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亚马孙雨林。第二部分则要求学生关注细节,根据关键词回到文本,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填写正确数字。其中有三个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亚马孙雨林占地之广,还有三个数据让学生注意到亚马孙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另有一个数据涉及文本主旨,提醒学生多去了解雨林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亚马孙雨林面临的严峻形势。寻找这些数据势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本风格,也必然对他们的认知产生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预习单”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第三部分的提问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列数据的写作手法有何好处,同时也促使学生思考这些具体数据传递了什么思想。该“预习单”按照“整体阅读—信息搜寻—读后反思”的顺序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条理清晰,指向明确,很好地达到了帮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初衷。同时,第二部分的填空题紧扣文本风格设计,集中培养学生从连续性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数字信息的搜寻帮助学生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感知亚马孙雨林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危机,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的“预习单”为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概括训练提供了抓手,又为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找到训练点,帮助后续阅读活动实现两种文本的相互转换。

2.课中“学习单”,转换文本提升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叙述性强的连续性文本呈现过多信息,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不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加工。此时教师可以把文本信息转换为表格、概念图等形式,将连续性文本转变成非连续性文本以简化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

如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亚马孙雨林的植物层级和林中的食物链,笔者以此设计课中“学习单”(见表2、图1),突出两个自然段中的关键信息,方便学生理解。

表2借助植物的层级概念,将亚马孙雨林中不同层级的植物系统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图1则以流程图的形式将森林食物链梳理清楚。两种呈现方式简单易懂,方便学生填写和使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用其他概念图对文本进行转换,如树形图、气泡图、桥型图、鱼骨图等。这样的学习单将文本信息条理化、清晰化,将简单的课文分析拓展为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思维训练。学生在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炼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新创建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对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有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提高对此类文本的阅读兴趣。

3.课后“巩固单”,概括文本锻炼能力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需基于课堂教学设计“巩固单”(见表3),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

表3 课后“巩固单”

[Subject The Amazon rainforest Basic Information ·(1)    and size

·(2)    : getting it from the Amazon River

·richest(3)______ Plants ·more than 40,000 plant species

·different (4)    of the forest Animals ·more than 1,300 species of birds and over 400 species of (5)

·(6)    of this forests levels Danger ·the major danger:(7)

·disappearing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8)    and cattle farming Significance ·fixing carbon and producing (9)

·having species used for food or(10)    ]

(suggested answers:1.location;2.name;3.biodiversity;4.levels;5.mammals;6.elements;7.us;8.agriculture;9.oxygen;10.medicine)

該“巩固单”的设计借鉴了江苏省某年高考的一道任务型阅读题,旨在帮助学生回顾文本主要信息,训练学生信息搜寻、比较分析和概括总结等阅读能力。表格的填写内容与文本内容有显著的对应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直接、坐标式的对应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捕捉信息的能力、组织信息的能力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因此表中相应地分为三种填空类型:一是直接获取类,即学生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如(4)、(5)、(9)、(10);二是词性转换类,即学生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但需对原句进行加工,根据词汇、句意和语法等提炼新词,如(2)、(3)、(6)、(7)、(8);三是概括总结类,即学生需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意思概括出新词,如(1)。学生在对比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内容时,能注意到不同文本的文本形式,从而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二)梳理图表,融入日常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意义,在于学生能够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由“阅读用来学习”向“阅读用来做事”的飞跃[6]。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设计非连续性文本作业,实现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相互融合。

1.图表制作

日常生活中,学校往往会在每学期开学初发布学期安排表、学校作息表等文件规划整个学校的工作安排,各班级中也会制订课程表、值日表等,这些都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并且这些文本通常使用中文制作。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在适当的时机要求学生制作对应的英文版文件,丰富学生作业形式的同时,也巩固了相关词汇的识记。以班级课程表为例,表格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周次,还要完整展现所有学科。教师甚至可以提高难度,要求在表格中注明当周该学科的授课进度、学习任务、使用器材等内容,学生在制作课表的过程中,自然会复习相关词汇。

又如在新生入学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简易的校园地图,用英文标注园中的主要建筑和道路。学生可以在图中说明自己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喜欢。也可以与同学练习问路对话,复习相关句型。

2.解说报告

解读非连续性文本最有效的方式包含说和写两种。说能锻炼学生即时语言组织能力,而写比说更强调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写的过程考验学生对主次信息的取舍和整理,对陈述顺序的安排,以及对篇章结构、语言的组织,这是一个基于分析与综合、演绎与推理的信息加工和文字处理过程[7]。

比如笔者要求学生对整个班级学生的爱好进行调查并制作柱状图,配以文字陈述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份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业。学生不仅要询问每个同学的爱好,根据调查结果分类统计,还要对数据进行说明。图2是某个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

如图2所示,学生以非连续性文本和联系性文本两种文本结合的方式展示调查结果,这样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收集、整理、分析信息,锻炼了学生将信息转换为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复习了百分比和兴趣爱好的英文表达方式,可谓一举多得。

(三)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如地图、车站时刻表、平面广告、购物清单等都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这些文本不是以单纯的文字传递信息,而是伴随着图表等形式一同呈现。要让学生学会此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创作,熟悉这些文本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意设计更多非连续性文本作业,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1.契合活动,制作海报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总会召开各种校园活动,比如图书推荐、义卖活动、社团招新等都是训练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写作能力的好时机。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活动,比如指导学生为这些活动绘制海报,将活动的主题、特色、举办时间、报名方式等内容,通过图文组合的形式展示到一个平面上。海报的设计与完成比较灵活,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完成时间灵活有弹性,可以在活动前完成,也可以贯穿活动的全过程,或是在活动结束后作为成果汇报。海报的形式便于公布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欣赏、学习和评比,邀请优秀海报的制作者介绍经验,这些都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操作。

2.聚焦话题,主题写作

英语教学的展开要依托一系列内容丰富、文体多样的语篇作为教学素材。除了教材提供的语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个主题采访不同对象,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报告。个人的文字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集结到一起,小组成员相互阅读、学习,以此形成不同信息来源的组合文本。

如在教学了中国春节的有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问一问自己“Who should keep childrens lucky money and why?”,然后将三代人的看法整理成文字稿。小组成员将所有稿件放在一起后,又可以整理成不同家庭观点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图3)。在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学生接受来自不同身份、地位、处境的人的观点,因此这类作业更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受不同意见,推动了思辨能力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

3.分析故事,续写结尾

目前,读后续写作为考查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新题型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考试。该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并且续写段落要与原材料情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分析原材料情节就匆忙下笔,导致续写段落与原材料融合度不高,甚至胡乱展开后续情节。“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能够形象直观地呈现故事情节的本质构型,清晰地揭示故事发展的脉络,为读者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提供了有力工具[8]。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借助“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分析故事情节,揣摩后续发展,使续写故事建立在对原材料的理性分析上。根据“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我们可以将一个故事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和结局五个部分。由于读后续写题通常要求学生续写结尾,因此学生在借助该模型分析故事情节时只要关注前三个部分在原材料中的表现,就能合理推测后两个部分,即尾声和结局。以2021年新高考Ι卷中的读后续写题为例,该题原材料叙述一对双胞胎打算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一顿早餐,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此时父亲出现,帮助双胞胎做好了早餐。该材料的故事情节发展如图4。

Climax:They got everything in the kitchen in a mess.

毫无疑问,“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能帮助学生直观地呈现故事情节发展,确保学生对故事结尾的推测不偏离原材料故事发展的大方向。读后续写训练时,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学生下笔续写,而应借助作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续写支架。如要求学生绘制“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作为非连续性文本作业,以此训练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与推测。待学生能夠准确把握故事走向后,再进行实际的续写训练。

非连续性文本作业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实现连续性文本向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转换,还增加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价值。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设计能够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能力提升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秋萍,陶旭珠.例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5):33-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轩颖,李荣冉.基于比较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9):34-36.

[4]唐书哲,袁辉.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20(1):51-53.

[5]陈婷.转换 梳理 对照:例谈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作业设计[J].语文知识,2017(9下):87-91.

[6]高莉.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39-43.

[7]吉晨春.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9(3):24-28.

[8]刘建军.基于“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的高中英语短篇故事教学设计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9):22-26.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作业设计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