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四史”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05-30莫海燕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四史教师队伍

【摘要】本文阐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从思政课程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和红色资源利用等方面将“四史”教育全面系统地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学史增信。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 “四史”教育 课程规划 教师队伍 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039-03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理应将“立德”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的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任务。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过程是育人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四史”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点。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能够有效抵御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如何将“四史”教育全面系统地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思政课程建设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及红色资源利用三个方面探求高校推进“四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将“四史”教育系统纳入思政课程建设规划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发挥“四史”教育功能,需在思政课程建设规划中明确几项任务。

(一)明确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建设体系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对“四史”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明确将“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程建设体系。首先,明确将“四史”教育列入思政课程体系中,与其他五门思政课程一道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需开设“四史”教育课程。明确“四史”教育课程性质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在本科学校、专科学校分别赋予1个或2个学分。其次,明确“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要求一致的课程建设标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要求,从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资源建设与运用、实践教学等4个维度设置课程建设标准,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严格按思政课教学要求开展课堂教学。再次,明确设定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可设置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4个模块,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模块课程,模块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形式。如党史模块课程中,可分成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三部分,设若干教学专题,主动与党史馆、档案馆、纪念馆开展深度合作等,增强“四史”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最后,明确将“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以问题链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为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八个相统一”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如把思政主课堂和“四史”移动小课堂相结合,开展讲英雄故事、“四史”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二)明确以“纲要”课程作为“四史”教育的主渠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高校重要的思政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纲要”课作为“四史”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从而增强“四史”教育的力度。首先,要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改革,改正“四史”教育方面存在的缺点以及不足,高度完善和充实思政教育体系,如在“纲要”课程内容中融入最新的“四史”教育理论和成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其中。其次,在教材文本设计上配备重要的历史事件介绍和相应的插图,增加鲜活的案例,从而提升教材的可读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后,在课程教学中,统一制作配套齐全的重要历史事件网络短视频、网络地址和二维码供广大师生使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明确增设马恩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

经典著作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体现历史发展进程,反映当时的文化背景,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既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又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启发大学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把马恩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设为必修课,一是可以增强学生唯物史观,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观察和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效地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二是通过经典原著原文诠释,学生更能够领会相关理论的精神要义与核心主旨,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四史”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马恩经典著作选读课程与“四史”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学中可以互为补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四是采取线上、线下多种载体有机结合的方式拓展必修课渠道,将马恩经典著作选读课程与“四史”的学习纳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第二课堂成绩单、业余党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教学实践,以扩大必修课的覆盖面和增强必修课的针对性、感染力,促使青年学生在学习教育中达到“思想受洗礼,学习有收获”的目的。

二、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这门关键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授业者,有效地开设“四史”教育课离不开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教师需要按“六个要”的素质要求提升自己,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各环节、师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切实发挥自身在“四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思政课教师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读“四史”

“四史”教育的效果和目标能否实现,与思政课教师对“四史”的掌握与理解有很大关系。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思想观念以及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师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读“四史”,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分析和解读历史,须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在党史的教学研究中,思政课教师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研读及把握党的历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决议内容,并以“决议”内容为依据把握领导人物、历史事件等;还要以科学严谨的態度读懂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在科学逻辑,如改革开放史中,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成就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成就,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成就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成就,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这两个时期的成就。

(二)思政课教师要以旗帜鲜明的态度讲授“四史”

思政课教师在“四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对“四史”进行鲜明阐述和讲解,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握历史进程的主流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是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课程。课程讲授要深挖新中国成立以来沧桑巨变、辉煌成就背后的奋斗历程,讲好“复兴”的故事,直面和正确回答大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思政课教师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讲授“四史”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讲好思政课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前提。在“四史”教育教学中要运用“八个相统一”要求讲好课,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此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和“四史”教育的引导下,达成知识内化,形成正确观念,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进程,从而达到思想升华,进而让学生坚定中国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如在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中,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讲好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等,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历史,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讲好“信念”的故事。坚持唯物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论,透过事物表象,讲清事物本质,讲透讲活社会主义发展史。

三、着力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红色资源是重要的载体。讲好“四史”课,需要有红色资源的有力支撑,才能让教材内容生动、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丰富多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四史”教育要着力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一)将红色资源转化成“四史”教育教学内容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四史”教育教学的优质内容,发挥其育人价值。一是按时间线轴,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将红色教育资源呈现在“四史”教育教学中。如从“南陈北李”相约创立共产主义党小组到上海嘉兴党的一大,再到后来的历次党代会,与党史馆、博物馆衔接,呈现红色文化资源。二是按地域方位,对红色资源进行梳理,将其嵌入“四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或者其他省份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考察实践教学等,也可充分利用当前许多高校建设的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这一平台,不断丰富红色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体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三是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回顾呈现“四史”红色资源,向学生呈现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精神。“四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含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宝库,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发掘,进而促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青少年中得以有效推进和实现。

(二)设计开展红色资源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在“四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激励、塑造人的大课堂。要设计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树立红色理想,以此促进学生对“四史”教育的理解。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观看庆祝大会、观看建党百年系列影视作品、网上重走长征路、开展万人升国旗同唱一首歌等方式,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促使学生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抓好重要节点推进实践教学,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四史”,了解相关节点历史背景、故事,也可通过调研红色纪念地、英雄人物事迹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学思践悟党的历史,获得真情实感。教师让大学生亲身接触和感受红色文化资源,增进大学生对建党精神、中国精神和英雄人物的实质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对红色资源的自信和革命精神的自觉性。

“四史”是一座智慧宝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回顾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思想,而且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理想,永远跟党走,使其品行和涵养在“四史”教育的熏陶下得到陶冶,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5/15/c_1127446859.htm,2021-05-15.

[3]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9/30/c_1127915721.htm,2021-09-30.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以‘四史学习教育为载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2021LSZ02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莫海燕(1971— ),广西横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教育管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四史教师队伍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