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寻找自己
2022-05-30龚瑞峰
龚瑞峰
本栏目特约主持:郑可菜(浙江省温州中学,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郑可菜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
编者按: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认识自我,理解和判断纷纭世事,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为扩大同学们的视野,培养理性辩证思维,我们特邀省语文特级教师郑可菜老师主持本栏目,精选当下各类时事热点,各大报刊、网站的热点话题、评论等,以助力同学们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同学们多角度地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思维品质,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时事速递】
《奇葩说》是一档融入辩论元素的脱口秀节目,观众对其反响热烈。在某一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此语一出,很多年轻人心生共鸣,并由此引发了对“自我”的观照和思考。
【本质阐释】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另一件是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希腊神庙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也昭示了认识自我是一件艰难而具有终极意义的事情。人很伟大,亦很渺小;人性美好,亦有邪恶;人尚光明,亦有阴暗。这个“真实”的“自我”,亦是丰富多元的“自我”。如何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于这一母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寻找“真实的自我”,再超越“真实的自我”;二、“悦纳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三、“重塑自己”,追求“更美好的自己”。
【素材人物】
1 “中國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
叶嘉莹,从小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怀着对古诗词的赤子之心,一生从事古典诗词的研究和教学。凭一己之力,坚持不懈地把国人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带动起来。忠于自己的一种诗境与人格,以一己之身诠释了儒家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叶老师曾讲到欧阳修的一首《蝶恋花》,说“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这句是神来之笔,因为“人不是只有表面的美,还有‘芳心只共丝争乱。在采荷女看来,内心那美好的一切,包括她的向往、她的渴望、她的本质,都是美好的,可是谁能够知道、谁能够接受?这个接受,是指别人能够了解你的本质”。“有时候,一个人一生都未必能有机会知道和认识自己的美好”。
适用话题:①坚守传统;②树立典范;③诗意追求;④经世济民。
2 考上清华的失聪女孩:江梦南
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只能用眼睛倾听世界,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郴州宜章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也因此被评为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江梦南用自己的力量攻破病痛给人带来折磨的难题。在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了她重度的神经性耳聋。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她的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形,江梦南只能在课下看板书并自学。睡觉前,江梦南会把手机闹钟调成振动,一直握在手里,第二天靠振动叫醒自己,即使在睡梦中也从未松开过手。
适用话题:①坚定信念;②超越苦难;③顽强韧劲;④逆境盛放;⑤执着梦想。
3 挑战“4A”失败的“赢家”:羽生结弦
在2022年2月10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日本花滑名将羽生结弦未能成功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4A),以总分283.21分获得第四名。羽生结弦在比赛开场即用上了阿克塞尔四周跳动作,可惜因周数不足落冰摔倒。但他之后的表演没受太大的影响,尽情展示自己的技艺,现场观众也为他送上阵阵掌声。
赛后,羽生结弦对记者说:“不可否认,我心里是有遗憾的。在今天的赛场上,虽然还差一点,但我拼尽了全力去实现阿克塞尔四周跳,也许还可以做得更好,也许所有的努力没有回报,但对我而言,这是一届充满尊严的冬奥会,我为之骄傲。”他说:“我当然知道零失误是很重要的,可某种意义上,正因为有前半段的失误让我把《天与地》的故事表现得更完整。我认为自己在这次冬奥会上的表现优于上届,想对所有支持我的朋友表示感谢,我这次可能没有达到大家的期待,但还是得到了大家这么多的支持,我想对大家说一句‘对不起!”
适用话题:①自我认知与他人期待;②尊严与荣誉;③自我实现。
【佳句采撷】
1.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明·洪应明《菜根谭》
2.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林清玄
3.人是在他人的目光中生活的,人无法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人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因此人一生都是在他人的评价中生活的。
——萨特
4.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叔本华
5.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尼采
6.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纪伯伦
【运用示例】
《识己,纳己,觅己》片段
【片段一】
欲成为更好的自己,其次要学会接纳自己。这个世上不存在至微至显的好,更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人。观乎当下,因为无法接受真我而导致的身材、容貌焦虑症,正伤害着无数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哩!”所以面对不完美的真我,“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林清玄在《素质》中如是言道。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双腿残疾,然地坛的一草一木给予他对生命的观照,从而让他思索活着的意义;江梦南半岁时失聪,却用眼睛“聆听”世界,不服输的她最终“逆袭”考上清华。纵使身处困厄,卑微如尘,亦不弃自我的价值。有道是,“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物与我,皆不完美,然皆可蜕变也。学会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分论点是“要学会接纳自己”。这一段结合当下众人的不良心态进行对比讨论,引用洪应明《菜根谭》中的句子,阐述了我们个体人性具有可变性,这也是重塑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基础。)
【片段二】
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不断地重塑自我,找寻更好的自我。接纳自己不同于满足现状,“佛系”青年看似云淡风轻,不重得失,实则随波逐流,迷失津渡。相反,越向往高处之自由,越需要冲破黑暗的力量。诚如尼采所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超越平凡的追求,克服自身惰性和劣根性,去主动唤醒隐藏在冰山之下那百分之九十的潜能,从而追寻弗洛伊德提出的理想人格——“超我”。
(分论点是“找寻更好的自己”。此段先破后立,摒弃当下有些青年的“佛系”思想,为“悦纳自己”正名,“悦纳自己不是随波逐流”。进而表明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应有姿态,去实现对“自我”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