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源自中国的时空理论

2022-05-30李双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权领导力时空

李双

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汩汩细流汇聚成小河,无数小河形成辫状水系,逐渐汇成了大江大河,奔腾而下,滋养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明。江河如此,人亦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权从年少时起,就养成了随时随地记录点滴的知识和心得的良好习惯。从一张卡片、一张纸到一个笔记本,再到后来的电脑,以及现在便捷的智能手机和电子笔记本等各种工具,所记录的内容也从最初的名言、书本里提炼的知识点、他人的看法和主张,发展到自己读书后得到的感悟,以及随时随地涌现出的创意……陈国权将这些灵光一闪的想法形象地比喻为小火花,他希望能够通过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和溫故知新的思维发酵,将所有这些细微的火花集成一束光,照亮更大的世界。

2017年,陈国权多年积累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他在《中国管理科学》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的文章,首次将组织比喻成时空系统,提出领导者和管理者可以同时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来对组织进行认识和分析、设计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和举措,从而使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和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几乎同时,他还开启了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研究,从学习的来源(Learning From)和学习的目标(Learning For)两个方面建立了关于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陈国权已将这些理论发展为完整的体系,并在2022年出版了《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和《时空领导力》两本著作。以他的时空理论命名的课程“时空领导力”也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和高管教育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前后近30年,陈国权持续致力于领导力、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个人学习和学习型领导、知识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内外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以及时空领导力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开创者,他为建立源自中国的原创的领导和管理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22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授予陈国权“亨利·克拉维斯讲席教授”头衔这一很高的学术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相继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和企业。但经过时代的发展,大浪淘沙,不少企业昙花一现,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家或者企业组织不能持续不断地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和知识体系、改进自身的行为。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帮助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时代洪流的涌动中,保持健康发展,做到基业长青。”陈国权的言语中充满了诚挚和信念。

“科技强国,管理兴国。”在陈国权的学术道路中,这不仅仅是梦想,更是一种责任。

坚持做长期主义者

——怀着学习的心态,进行第一次学术创业,建立多层次学习理论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管理学领域深耕了20多年的陈国权,最初学习的专业却是机械工程。1985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5年制本科毕业后,仅用了4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时,年仅26岁的他选择了留校任教,29岁成为副教授,33岁成为教授,3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的跨越,成为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

陈国权在博士期间就开始带学生实习,经常奔赴工厂第一线。吉林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他都曾带着本科生去进行生产实习,积累了在生产制造一线丰富的信息和直接感受。在福建的制造企业里,他和基层工人们打成一片,和企业的高层领导,以及中、基层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努力协调好各方的力量和资源,顺利完成了导师交给他的课题任务。年轻的陈国权在这些经历中受益匪浅。工厂一线的经历不仅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坚毅性格,而且使他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既坚定又灵活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陈国权博士毕业那一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成立了工业工程教研组。工业工程是关于工程系统有效运作的学科,需要将工程和管理相结合。当时教研组急需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来开展工业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陈国权抓住机会,做出了加入工业工程专业、逐步向管理转型的决定。

看似机缘巧合,但兴趣是研究所有学问的基础,这在陈国权身上也不例外。“我从小就喜欢探索规律,喜欢探讨事物的底层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我还对人和社会的研究特别感兴趣,也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感悟力。探索未知,建构理论,是我个人特别感兴趣的。”陈国权表示,能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是一种幸福。

在清华大学和经济管理学院的支持下,此后几年里,陈国权先后出访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系统地学习了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这些经历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让他感知到了别样的风景。据陈国权回忆,那段学习经历对他的科研生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多个国际化平台上学习的时期,无论是从学科的认知还是从眼界的开阔上,都是他学术生涯中收获满满的阶段。

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做富布莱特研究学者(Fulbright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时,陈国权师从世界著名的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者彼德·圣吉(Peter Senge)。从他的身上,陈国权感受到了一位具有独特思想的管理学家的形象。“他能够站在很高的层次上思考人类面临的问题,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将全局性的系统动力学思想转化为简洁实用的模型和方法。他的这本著作影响了全世界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也对我自己的管理学术生涯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那段日子里,陈国权几乎参加了彼德·圣吉举办的所有学术活动,如饥似渴地吸收了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领域最前沿和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陈国权选定了一个延续至今的研究方向——学习。陈国权在学术研究的选题中,倾向于做一个长期主义者——那就是研究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环境下都重要的课题,而学习就是这样的课题。陈国权认为,学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个人、团队、组织、国家、社会健康运行之道、可持续发展之路。只要有人类的繁衍和延续,每个人都离不开学习。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经典《论语》开头的“学而时习之”和《大学》开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是到当今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学习的概念始终被人们重视。这是一个亘古不变、人类无法离开的话题。

“心怀长期主义,手把现实脉搏。心手相连,利于当代,益于未来”,陈国权这样来描述一个学术研究者应有的心态。陈国权虽然是怀着长期主义者的心态研究学习的问题,但他却始终将学习主题和当今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陈国权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实际现象一直深深地触动他,推动他发自内心地开展对学习的研究。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不同的企业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譬如有的企业很快就倒闭了;有的企业虽然辉煌一时,但是昙花一现。只有很少的企业能够稳健发展,走到今天,表现出持续发展的潜力。虽然可以用很多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但学习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视角——一个企业只有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及时和准确地了解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提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时代保持同频合拍,得到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机会。反之,一个企业特别是那些曾经取得一些成就的企业,如果始终执着于以往的经验、故步自封、不进行学习和自我更新,则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

陈国权很早就在我国系统深入地开展了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是我国在这一领域主要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带领研究团队一直聚焦在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组织学习、团队学习、个人学习等方面的概念、模型和评价体系,研究了这3个层次学习各自的前因和后果,以及3个层次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转化以及整体优化机制。这一整套概念、模型和评价体系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用来对全国企业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陈国权还基于这些理论开发了学习工具——“学习成长卡”,在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应用,对企业的管理实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陈国权表示,目前还在不断地深耕学习方面的研究。最近他通过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提出了一些特别新颖的研究课题,包括:个体学习迁移的模型,个体学习中“悟”的机理,知识的偶然重逢对个体学习的影响机制,多人从经验中学习的理论和方法,高风险组织(如爆破、航空企业等)中的学习和知识管理,等等。为找到微观层面关于学习的认知科学机制,以及为找到解决组织宏观层面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策略,陈国权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着这些研究。

在“时空”中格物致知

——怀着超越的理想,探索第二次学术创业,创建时空理论

2013年,陈国权站在了中国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的领奖台上,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为陈国权颁奖。

在此之前,陈国权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了管理学领域诸多重要项目和荣誉: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百人工程计划”;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尽管荣誉加身,但是陈国权心里总觉得还有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在管理学界,我国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管理学理论,这些理论的引进对我国的管理教育和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时未来还会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在如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又如何应对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会?如何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陈国权觉得时不我待,应该努力建立源自中国的原创性管理学理论,既对全球管理学界理论的发展贡献出中国的思想,也为应对当今及未来管理实践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会提供全新的智慧。

“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西方的管理学理论,同时也能够学到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我想这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陈国权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教育和研究这么多年,一直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创建出和这个时代的使命一致,既源自中国又具有普适性,能够对国内外的管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的“中国理论”。

心愿宏大,做到却又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嘱托一直激励着陈国权迎难而上,奋力求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持续地努力着。

“企业的诞生、发展、繁荣,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企业家只有找到这样的规律,顺应这种规律,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企业的成长有其内在的步伐,就像自然界的生物,你急不得也慢不得,节奏把握得不好,就会违背客观规律,企业就不会获得成功。”为了发现这些规律,陈国权每年都要到很多企业做实地调研,走进一线,走到现场,了解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陈国权把他做的这些事情称为“第二次学术创业”。他时刻提醒自己,忘掉过去的成绩,一切归零,重新出发。“我喜欢和来自企业的人交流,这是兴趣使然,也是职责使然。我喜欢倾听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教训,和他们的交流可以使我进入一种状态,身临其境地体会他们的经历,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然后我从这些交流中发现要研究的真问题,深入探讨下去。如果能和他们共同找出规律和对策,这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和满足。”

面壁十年图破壁,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国权终于将时空观念引入到管理学的研究中,创建了源于中国本土,又适用于全球的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

在这套体系中,陈国权提出了一个关于组织的新比喻,将组织比喻成时空系统,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他提出,领导者和管理者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来对组织进行认识和分析、设计和决策、采取适当的行动和举措。其中,时间视角包含学习和创新两个方面。空间视角包含层次和维度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系统在层次空间上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划分为多个层次,如个体、群体、组织等,且多层次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另一方面,组织系统在维度空间上可以划分为软实力维度和硬实力维度。软实力维度包括目标和方法、利益和权力,以及信仰和价值观等子维度;硬实力维度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子维度。软实力维度和硬实力维度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软实力内的各子维度之间、硬实力内的各子维度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陈国权表示,领导者和管理者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企业的成长节奏;还要具备平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能力;同时要建立自己的一套能够影响员工、客户甚至社会公众的信仰和价值观;最后,无论是在对人还是对事方面,领导者都应该兼容并包,学习创新,继往开来。”陈国权指出,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领导和管理组织时,应该系统地考虑时间和空间两种视角,同时也要抓住重点因素,从而使得组织提高成效,减少决策偏差,得到决策的更满意解,建立竞争优势,使组织保持可持续的生存和健康和谐的发展。

陈国权认为,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机会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无论是作为企业、组织还是国家和社会来讲,都需要内心强大的、有大智慧的领导者。关于时空领导力,陈国权给出了完整的定义:“时空领导力是指,领导者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和动态地对带领的组织进行认识和分析、设计和决策、采取适当的行动和举措,使组织取得良好的表现,并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能力。”

陈国权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提出用“六知”来概括时空领导力的精髓,即“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知常知变”。“知微知彰”对应的是时空领导力中空间上的“多层次”思维。领导者既要对微观层面的东西非常了解,也能够对宏观的局面进行把控。“知柔知刚”对应的是时空领导力中空间上的“多维度”思维。领导者既要善于建设组织的软实力,同时也要善于建设组织的硬实力。软实力包括企业的目标和方法系统、利益和权力系统、信仰和价值观系统等方面。硬实力包括企业的人力系统、财力系统、物力系统等方面。“知常知变”对应的是时空领导力中时间上的“动态”思维。领导者一方面要能够对相对确定的规律和法则加以掌握,同时又能够针对全新的变化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

除了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以及时空领导力的理论和方法之外,陈国权还在组织学习领域十几年的研究基础上,从严谨的数理科学逻辑出发进行推导,运用时空观,构建了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体系。从学习的来源和学习的目标两个方面出发来继续推动组织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从学习的来源上,陈国权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知识,到底从何而来?他提出,从时间方面讲,学习来自于过去、来自于现在,同时也来自于将来。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也从当下面临的问题中去学习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还必须具有某种预见性,能够看到未来我们可能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提前学习和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讲到这里的时候,陈国权提到了壳牌石油公司。这家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一种“情景规划”的技术,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一起大胆地去想象未来可能要面临的情景,对这些不同的情景进行准备,从而更好地在未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壳牌石油公司应对得非常好,因为石油危机就是他们预想到的一个情景。这种实践就是典型的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陈国权如是说。

从空间方面,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认为人们的学习来源,既包含内部,即组织自身,也包含组织外部,即别的组织或行业。

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陈国权认为,向过去、向现在、向未来,以及向内和向外,这便有了6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即从自身的过去学习、从自身的现在学习、从自身的未来学习,以及从外部的过去学习、从外部的现在学习、从外部的未来学习。对这些模式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形成全面系统的学习来源。学习来源的时空理论解决了国内外学习理论中所没有包含的一些来源问题。

从学习的目标上,陈国权介绍,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发展,都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生存的时间更长,第二个是发展的空间更大。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条随着时间的延长、空间变量发展变化的曲线。作为大多数企业,自然希望生存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且也希望在空间变量上得到发展。比如一个企业从深圳起步,发展到整个广东省,然后到全中国,最后到亚洲甚至全世界,跨国公司一般都是遵循这样的地理空间发展道路。除了狭义上的地理空间,企业也还会力求在员工人数规模、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市场规模、财富规模等广义的空间方面得到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延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学习问题。譬如:企业如何面向自己的年龄增长来学习、企业应该如何面向地理区域的扩大来学习、企业如何面向人员规模的扩大来学习、企业应该如何面向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来学习、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财富的增长来学习等。

陈国权带领团队,建立了关于学习来源的时空理论,以及关于学习目标的时空理论,共同形成了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体系。

在“时空”中格物致知,陈国权之所以建立这样一套理论体系,与西方众多领导和管理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不同之处在于,时间和空间是无所不包的,我们生活在时空当中,无论你作为一个领导者还是管理者,个人、团队、组织,以及国家、全社会,如果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维度及动态变化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变量,能够对组织系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和动态的分析,从而能够找到更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年来,陈国权为了自己独创的“时空理论”奔走相呼,倾情相授。他应邀在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中国人力资源论坛,以及几十所大学等学术机构都作过关于“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时空领导力的理论和方法”“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等方面的学术报告,受到广泛好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刻上“中国智慧”烙印的全新理论,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健康发展,也可以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管理思想和智慧。

“你有光,世界便不黑暗”

——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陈国权清楚,一个学科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它需要一群高素质的学者汇集成的专业队伍,一起进行长期研究,并不断接受来自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反馈和检验。在投身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始终牢记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教书育人永远是他的第一要务。现在,他越发重视中国管理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清华经管学院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这里面包含两件大事:创造新知,培育领袖。在科学研究创造管理学新知的同时,必须努力做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陈国权解释道,“我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如果只是放在那儿让研究者看看,我觉得意义还不够,还是要让学生和管理的实践者学到和用到,提升他们的领导力,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工作,也是管理学者的重要使命。”

陈国权站在三尺讲台之上20多年,已经教遍了清华经管学院各种类型的学生:从年轻的刚进入管理学领域的本科生,到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再到工作时间10年以上的企业家、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组成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以及各种管理教育培训班的学员。

“管理学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不像硬学科,比如航天科学,卫星上天就是成功了,没有上天就是失败了;管理学的内容,有时候要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让它变得可见可触,所以我觉得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很重要。”为此,陈国权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他会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特点,精心编写教案,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给本科生上课之前,陈国权会精心备课,准备丰富的案例。他在课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常常将管理的理论、模型讲得通俗易懂,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案例传授知识点。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总能感受到管理学科的重要性,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他的教学深受年轻学子们的喜爱。

而在向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学生讲授领导力课程和组织行为学课程时,陈国权会首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转换角色给出自己的答案。比如某一个企业领导者遇到某个难题时,假设你是这个领导者你会怎么做?答案没有标准模式,每一个人的处理方法或许都不一样,待学生给出自己的方案之后,陈国权会把这个企业领导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方案讲给他们听。陈国权也会自己给出不同情景下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通过转换身份来学习管理学知识的方式,是陈国权自己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明的,被他叫作“你我他三人称教学法”,也就是从学生自己(你)、教师本人(我)、其他人(他)3个来源的思考、分享和交流碰撞来传授管理学知识。这种方式开拓了参与者的思维,让很多拥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陈国权热爱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努力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譬如,他努力培养年轻的博士生,通过“写3种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自主命題作文”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博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目前,他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很多都成为高校的教师,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

在指导来自实践界的工商管理研究生方面,陈国权也是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选题和培养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他在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选题时,会给出一个“找三个圈的交叉点”的选题方式,使学生找到好的研究方向。其中,第一个圈是“有兴趣”(学生需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研究题目),第二个圈是“有可能”(学生必须有研究这个题目的能力、数据和资源),第三个圈是“有新意”(学生在这个题目上的研究必须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新鲜的知识和经验)。陈国权指导学生时,第一次谈话就是告诉学生这三个圈的含义,提出只有这三个圈都交叉的地方,才是最好的论文选题。在交谈中,每个学生会提出自己想做的题目,并看看是否处在这三个圈的交叉之处,陈国权会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在确定题目后,他会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论文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到目前为止,陈国权已经指导毕业了十几名博士生、几百名硕士研究生,他们都成为我国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要人才。由于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贡献,陈国权获得了“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所谓学术带头人,不能说自己一个人做好就行了,必须能够带好整个团队共同发展。”陈国权对于团队里年轻人的培养尽心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他坚持年轻人要到国际平台上接受锤炼,因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闭门造车只会穷途末路,所以要主动地突破自己,做出高水平的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我是想让他们明白,研究过程没有捷径,必须一步一步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克服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

陈国权在严谨严格之外也有着温情的一面。他喜欢走到学生中间去,没有任何架子,经常请同学们一起吃个饭,聚一聚,一方面是讨论一下学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科研经验和生活心得毫无保留地和同学们分享。

“今后的目标嘛,就是要将时空理论体系在相关的领域里进行扩展和应用,使它枝繁叶茂,早日长成参天大树。我希望时空理论能够跨越时空,对延续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以及促进当前和今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陈国权表示,管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和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你有光,世界便不黑暗。“其实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学习和领导力,不管你当不当领导。”陈国权解释道,“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让他人发生积极的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需要学习、人人都应提升领导力。当人人都能积极地学习和改变自己,而且积极发挥正面的影响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责编:杨思玄)

猜你喜欢

国权领导力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时空之门
紫甘薯红色素与其他同类色素的稳定性比较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