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清单让“幸福种子”发芽开花

2022-05-30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劳动种子学校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以“生态花园、幸福种子”为办学特色,将每一个学生看作一颗独特的、有着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种子”,着眼于唤醒儿童成长,打通家校社壁垒,构建以儿童内生动力为核心的“种子”教育体系。学校制定“幸福种子不可不会的 60 件事”——劳动教育清单,以“劳动体验”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劳动课程体系化,系统规划清单

学校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家长和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对劳动清单在内容上和实施路径上作出系统规划。劳动清单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学校课程、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中学习自理、学会自主、学到技能,感受劳动乐趣,激发社会责任感。

课程是清单内容落实的重要载体。学校立足已有课程,将清单内容融入三级课程体系,全面、全程、全方位开展劳动素养教育。劳动清单分为校园劳动实践、居家劳动实践、社会劳动实践三个层面,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规划劳动内容,在小学阶段掌握不可不会的 60 件事,平均每年掌握 12 件,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每周适量的劳动教育内容基础上,学校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各项课程, 如德育课程“我值日我光荣”“我给垃圾分类”“我给课桌椅洗澡”;公益课程“社区志愿者服务”“爱心义卖”“我是环保小卫士”;班本课程“废旧物品改造”“我会用智能家居用品”;家本课程“我为家人做早餐”“我是种植小达人”等,进一步拓宽课程实施路径,联通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育场”。

二、劳动实践基地化,拓宽实施路径

实践是劳动素养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实施劳动教育体验与实践,创设开心农场、动物乐园等劳动工坊,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基地。学生在劳动工坊里第一次钉钉子、拧螺丝、使电锯、刨木头,亲身体验劳动工具、器材的使用, 劳动过程将知识跨界、场景多元、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与劳动教育充分结合。既体现了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的诸多特征,又反映了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本质诉求。学校利用哈西二校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开发了“认养树苗、种植花卉、开垦农田、饲养动物”四大主题的生态体验基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基地体验课程,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植物种在班级的实验田里,悉心培育,体验劳动的快乐,生活的美好。

校园的实践空间是有限的,学校借助校外教育资源,让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化,拓宽学生劳动实践路径。假期中,学生组成劳动小分队参与种植、义卖、研学,到博物馆、社区、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做义工。仅 2021 年暑假,学校 90%以上学生以不同形式学习劳动、参与劳动实践。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验,用头脑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 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劳动习惯。

三、课程反馈数据化,全面精准评价

为了促进劳动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学校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发劳动教育清单专项评价体系,家校合力让劳动清单执行落实情况数据化、可视化。截止目前,一年级93.25%的学生会整理书桌、书架,学会自己洗头、洗澡的 91.84% ,会洗袜子的93.95%; 二年级 93.25% 的学生学会了给客人端茶倒水,会种花浇花的达91.84%,会择菜的达 93.95%;三年级学生会穿针引线的 80.43%,会用洗衣机的 80.95%,会取快递的 79.31%;四年级学生会用电饭锅做米饭的 68.47%,能为家人准备早餐的 68.56%,会用缝纫机的 44.23%。

学校“幸福种子不可不会的 60 件事”劳动清单制度,使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从小养成自理自立好习惯, 渗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价值观,使劳动教育课程化、体系化、素养化,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編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劳动种子学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桃种子
热爱劳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