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2022-05-30刘墉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温习礼拜思索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关于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选自《品味生命的80篇格调美文》,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略有改动)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这是一封信,同时也是一篇美文。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仅能读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而且能学到对自己非常有用的读书方法。作者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追求阅读速度,而应该有所选择,或者精读,或者浏览,不然读得再多都没有意义。作者还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正确地处理“学”和“思”的关系,还应该多温习,就像孔子说的那样。

不知道小朋友们发现没有,为了把道理讲清楚,使人容易接受,作者打了很多比方。什么叫“打比方”?就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做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比如第二段,为了说明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浏览”,作者以参观博物馆打比方。又比如第四段,为了说明学到的东西必须拿出来使用,作者以“种番茄”打比方。作者说,学问好像种子,“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我们在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某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打比方,这样有助于别人理解我们的观点或者我们的描述。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这是作家对女儿的希望,其实也是他对读者的期许。

本欄目插图:巧克丽丽

猜你喜欢

温习礼拜思索
英文目录与摘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不温习烦恼是人生的智慧
深沉的思索
温故知新
节俭教育
猜字谜
课前一分钟演讲教学实践思索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漫画论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