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切割术》:职场中的规训与“奴役”
2022-05-30覃天
覃天
2022年4月,一部由苹果公司出品,名为《人生切割术》的美剧上线了。这部仅有9集的美剧引起了观众,特别是上班族深深的共鸣。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剧集如同苹果公司的审美理念一样,有着极简的美学风格。实际上,苹果公司早已在电影和剧集上慢慢发力,获得202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健听女孩》就是由苹果公司出品的在线影片。很难想象,这部看起来严肃,令人致郁的作品的导演之一是以出演喜剧著名的导演本·斯蒂勒。然而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却唤醒了许许多多工作中普通人的共同感受。
令人窒息的世界
《人生切割术》的英文片名为“Severance”,有“离职”的含义,也有“切断”“断绝”的意思。中文译名“人生切割术”将全剧的核心理念、剧情解释得比较清楚。剧中的男主角马克是一家名为卢蒙公司的员工。庞大的卢蒙公司是由一位名为基尔的人创办的,属于伊根家族。公司中甚至有一个专门陈列伊根家族住宅的地方,在那里,家族住过的房子完好地保存着,被当作一份永远的荣耀供员工参观,甚至是悔过。
从头到尾,《人生切割术》并没有为观众讲述卢蒙公司的业务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看到,公司员工需要走过如同迷宫般的走廊,最后才能来到所在部门的办公室。在公司里,各部门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本部门的人甚至不了解其他部门在做什么,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到公司,彼此之间却不了解,形同陌路。
卢蒙公司为员工进行了一种特殊的分离手术——在脑中植入芯片,这样一来,员工在上班时不会想起公司外的生活,仅仅会专注于工作,外在的生活被称为“Outie”。相应地,在工作外的生活中,他们也不能回想起自己上班时的景象,公司内部的人格则被称为“Innie”。很显然,公司认为,分离记忆的做法可以让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将个人生活和工作内容分开,将充满人性化的生活和冷冰冰的工作分隔开。但更为显然的是,这样的手术对任何一个有独立人格和生命的个体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人生切割术》的编导团队曾表示,日复一日走进办公室时厌烦的心情是他们拍摄这部剧集的灵感来源。其实这样痛苦的经历何尝不适用于工作中的每个人。工作消耗了人们的热情和精力,让人仅仅沦为没有感情的工具。身边的同事也仅仅是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没有办法进入他人的生活。现代人就像囚禁在玻璃窗内一般,失去了生命的灵动感。
马克是全剧的中心,当剧集开始时,我们看到这个男人在车内痛苦地哭泣着——这明显是马克的外在生活,而当他走进公司的时候,却马上忘记了痛苦,容光焕发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隨着剧情的推进,我们知道了马克悲伤的根源:他的妻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了。因此,他愿意接受公司的记忆分离手术,这样可以减轻他内心无法安放的悲苦。然而观众会慢慢发现,马克最初从一个卢蒙公司坚定的守护者,在一位接受分离手术失败的前同事的帮助下,发现了公司内部更加黑暗和核心的秘密:这样的记忆分割只会毁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妻子并没有死去,剧集的主创书写了这样的一个残酷事实:他的妻子就是卢蒙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凯西女士,但工作中的马克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妻子的面貌。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与马克同部门的女性员工赫莉显得十分不同。她永远在反抗着公司的规则,为自己争取自由。当她再也没有办法忍受的时候,她甚至选择了自杀。但可怕的是,赫莉冲出公司的安全门,却发现自己的记忆永远在安全门和公司内部徘徊,原来,在公司的内部人格中,个人永远无法逃脱工作制定的枷锁。《人生切割术》的故事就在马克、他的同事、上司、赫莉之间展开。
《人生切割术》展现的世界是克制、看上去美丽的,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在不少艺术作品中都曾对被奴役的个人有过刻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就描述了一个疏离、光怪陆离的世界,故事的主角,公务员格里高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其背后的含义是明显的:毫无感情的社会生活已经将人们异化。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写的是处于未来世界极权统治下,人的思想和本能被控制的可怖事实。在影视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特瑞·吉列姆的《妙想天开》就展现了未来咨询被管控的世界中,一个人挣脱周围的局面,争取自由的故事。近两年的电影《机器姬》以及剧集《黑镜》都曾对未来反乌托邦的社会进行过描绘。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影视作品都是从未来世界的角度对被奴役的个人进行刻画的,但《人生切割术》的场景却更像是当代,其中的舞美设计在细节上模仿了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物品。通过对《人生切割术》背景——这个位于公司内部令人窒息的世界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它的思想内核,而潜藏在背景中的则是被社会规训的个人。
被规训的个人
在《人生切割术》开头的第一个场景中,赫莉神志不清地在一张巨大的椭圆形办公桌上醒来,观众听到了广播里向赫莉问出的第一句台词:“你是谁?”
赫莉在公司内遇到了自我拷问的问题。在枯燥的工作中,她无法看清楚自己的未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生切割术看起来是简单有效的,能让人分清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区别,但作为普通人,每一位身陷工作中的人也都能明白,工作只会让人沦丧成为一件社会工具,当员工下班、加班回到家后,他基本已经无力去做令自己放松的事情。
卢蒙公司作为现代社会公司体制的缩影,无处不在强调着规则的重要性。首先,公司内保留的伊根家族的住宅和塑像比起公司永远的荣誉,更像是对员工的训诫和警醒,公司每任CEO都留下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不仅如此,熟知公司的员工规范手册也是必要的,时刻用公司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其次,马克的上司科贝尔女士掌管着公司的一切,但是她也要听命于公司的董事会,不过纵观全剧,这个神秘的董事会也没有露面。在社会和公司的规则中,人的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能力几乎为零。
剧中马克自己阅读的书籍中的一段文字很好地说清楚了独立的个人和社会体重之间的撕扯关系:“没有健康的工人就无法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就像人如果没有健全的双脚就无法轻快地行走。人之所以区别于机器,是因为人是有血有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必为看不见的‘他人的自由而战,要为了你身边并肩作战的战友而战,这对你们都更有意义。好人遵循规训,而伟大的人遵循内心。霸凌者除了狂言和谎言外一无所有,正如工业的核心只是‘浮尘。当你攥紧拳头,别人就不能将你钉上十字架,当你向一种体制低头的时候,你必须问问自己,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还是这个体制。”其中“工业的核心是浮尘”一句,借用了英语单词的结构进行阐述:“Industry”(工业)的核心正是“dust”(浮尘)。
体制吞噬个人的窒息感并非是一天造就的。卢蒙公司规训着自己的员工,而社会则在强调对社会成员的控制,从而在他们心中引起焦虑感。例如工作时间和效率,每日的打卡制度。如果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那么个人的能力和效率则会遭到质疑。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打卡,则被视为不守规则,没有诚信。实际上人的创造力,对生命的乐观来自闲暇和游戏,现代生活给人造成的紧张感完全违反了人最初的天性,因此才会将人异化。
《人生切割术》不是一部简单的娱乐作品,也不仅仅是一部让人赏心悦目的剧集。它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阴暗面,同时在提醒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体制和规则,我们要努力保存珍贵的个人生活和记忆,因为这些才是我们作为有生命的个体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