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类课文教学价值探析
2022-05-30杨婵娇
杨婵娇
统编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童话类课文。进入教材的童话作品,有着隐含在故事和人物之中的独特价值,如贴近儿童心理成长的精神品格,对人类各种美好情感的体验,感悟童话语言的精妙表达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童话教学中需要关注、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只有把这些内容弄明白了,教师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童话文本的深度阅读之中,使童话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滋润人生的重要价值。
一、正确理解自我成长的需要
童话深受儿童喜爱的重要原因是用“儿童理解的方式”完成故事讲述的,这样就能够使儿童在童话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一是在童话中寻找儿童纯真天性。在生活中,儿童不会压抑自己某种突发奇想的冲动,即使这种冲动在成人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这正是只有儿童才具备的纯真天性。比如,在《蜘蛛开店》中,作者写了蜘蛛的好多想法:首先是闲得无聊的它决定开编织店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它开店不是想赚钱,于是它想卖的是那种织起来很简单的东西,也坚持只收1元钱;其次,它先卖口罩,来的是河马,让它忙了很长时间,与它想的简单不一样,它没有想着要加钱,而是想“卖围巾”会简单些,钱还是只收1元,结果来的是长颈鹿,与它想的简单又不一样,在它又改为“卖袜子”这种简单的东西后,来的竟然是蜈蚣,与它想的简单还是不一样。其实,在这么多的想法中,它就是想做一些简单的事来打发无聊的时间,结果在一连串的巧遇中都变成了不简单的事情。读这样的童话故事,学生从蜘蛛身上看到的正是自己的影子:什么事都想简单地去做,结果没有一件事能够简单地做好了。
二是在童话中寻找儿童脱困方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伴随着无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来说往往都是困境,因而寻找答案也是儿童一直努力的方向。童话往往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儿童提供脱困的方法与路径,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就会走进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随着阅读的进行,会慢慢地找到脱困的方法,渐渐地走出困境。比如,在《大象的耳朵》中,写到那只大象因为耳朵是耷拉的,长得与其他竖着耳朵的动物不一样,结果遭到了连续不断的怀疑,最后连自己都怀疑耳朵真的有问题,并尝试改变自己耳朵的状态,让耳朵竖起来;但是,这种改变不仅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带来了许多不适应,甚至伤害;到最后,大象还是让耳朵恢复到耷拉着的老样子。实际上,童话中讲述的大象面临的困扰,就是儿童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的各种不理解:自己没能与大家一样;而读了这样的童话后,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身上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正是自己的特点所在。
二、体验各种美好情感的需要
儿童喜爱读童话除了在其中能够找到自己,还能从中体验到各种美好的情感,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向往美好,相信真善美。
一是在童话中体验快乐。学生读童话的时候,时不时会发出开心的大笑,这是因为童话中作者善于运用夸张与幽默的方法,来传达角色的快乐,打动儿童的心灵。比如,在《拔萝卜》中,为了拔出一棵萝卜,老公公喊老婆婆来帮忙,还是拔不动,于是又喊小姑娘来帮忙,后面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小狗、小猫、小老鼠都来了……学生读这样的童话情节,觉得有意思,在他们的印象中,小猫是怕小狗的,小老鼠是怕小猫的,为了帮助老爷爷拔萝卜,它们在一起用力,多么荒诞离奇的事情,令人发笑;在现实中,学生看到热闹的场面,就喜欢围过去,一起喊叫、欢笑。这些都能够使学生从童话中体验到欢乐,因为儿童有一颗欢乐的心。
二是在童话中体验希望。在童话的世界里,儿童还能够看到许多美好的希望,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引领他们飞向美好的未来。比如,在《雪孩子》中,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而失去了生命,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觉得雪孩子失去生命的表达中有丝毫的恐惧感,反而有一种希望滋生在心头,这正得益于童话中对雪孩子离去的表达:“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这种通过诗化的意境呈现雪孩子离去的场面,学生明显感觉到的只是一种美妙的变化:雪孩子在地上是那么天真可爱,到了天空以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是那么自由自在,依然可以陪伴小白兔在大自然中蹦蹦跳跳。这样一来,学生对雪孩子美好的感觉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滋生出他再变成雪孩子的希望。
三、感受语言表达魅力的需要
童话,顾名思义是用儿童喜欢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这种儿童喜欢的语言正是童话鲜明的语言风格。儿童阅读童话,就能从语言输入中感受到无尽的魅力。
一是在童话中感受语言的稚趣。进入教材的童话作品是成人创作完成的,但所使用的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童话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尽管性格各异,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贴近儿童的口语为主,整体上轻快自然、简洁流畅,学生阅读时觉得很顺畅。首先,童话中的语言带有“童化”感。比如,在《小猴子下山》中,作者使用的语言与学生心目中小猴子的感觉相匹配:“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学生读这样的语言,仿佛看到了小猴子追小兔子时,喜欢模仿小兔子的动作,一路上也很奇怪地在“蹦蹦跳跳”。其次,“童化”的语言表现在叠词的普遍使用上,能够带来很可爱的感觉。如《小蝌蚪找妈妈》中有:“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其中的“大大的”“长长的”与“大的”“长的”比,就能显示叠词运用的妙处。正是这种“大”与“长”把小蝌蚪的“小”得可爱体现出来了。
二是在童话中感受语言的形象。尽管童话作品中的语言具有童趣,但童话作品更普遍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化。这是由童话的文学性决定的,富有童趣的语言使童话适合儿童阅读,形象化的语言才是童话得以立足的关键。首先,童话中形象化的语言体现在带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真切感觉。如《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有:“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作者用“很近很近”“轻轻一跳(爬)”来描写“我”的举动,让住到树上的鸟窝中这种看上去比较难的行为变得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这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带给读者想象的妙处。其次,在形象化的语言中,作者经常运用形象化的表达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比如,在《海的女儿》中有这样的描写:“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这样的比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远处海水蓝得独特,奇妙无比。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学习的童话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值得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摄取、不斷吸收,帮助学生在人生路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