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秀艳:让麦秆画走进生活
2022-05-30王冬艳
王冬艳
司秀艳教孩子制作麦秆画
一边是让人惊叹的非遗作品,一边是收不到徒弟的非遗大师,如何才能让曲高和寡的非遗回归生活?麦秆画非遗传承人司秀艳带领团队摸索出一条非遗与教育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培训老师、编写教材,让麦秆画走进校园、社区,焕发出蓬勃生机。
把麦秆画带给更多人
司秀艳从小学习绘画、手工,读初中时,跟美术老师学会了用烙铁在木头、布等材料上烫画。
高中毕业后,司秀艳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学习艺术设计。一次旅游途中,她无意中看到了麦秆画。“麦秆表面丝滑,散发着自然的光泽,我第一次接触就被这个材料吸引了,对于能用麦秆创作作品感到神奇。”当时,景区里售卖的麦秆画比较粗糙、质朴,麦秆也只进行了简单的染色处理,司秀艳想,如果把烫画、版画、雕刻的技巧融进创作肯定有更多可能。回到学校后,司秀艳一门心思研究起了麦秆画,她还把剪纸、刺绣、国画、油画的技巧运用到麦秆画的创作中。
麦秆画起源于秦汉,是一项蕴含着集体智慧的民间技艺。在司秀艳看来,麦秆画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很接地气。然而,处理麦秆,往往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为了学到更正宗的麦秆画制作方法,1997年,司秀艳到河南等地拜师学艺。
大学毕业后,司秀艳来到南京,从事麦秆画的创作、传承等工作。她创作的灵感大多来自对艺术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先后在南京、苏州等地举办了麦秆画个人作品展。“我内心喜欢麦秆画,有时沉浸创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交流。”在爱人的鼓励下,司秀艳成立了南京指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立志把麦秆画带给更多人。
非遗+教育
普通人看到精美的非遗作品后,感到制作难度大、学不会,敬而远之;非遗大师空有一身精湛的技艺,却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在司秀艳看来,非遗进校园、社区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老师和合适的教材。许多幼儿园、小學以及艺术培训机构都想办非遗特色班,却苦于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一节麦秆画公开课上,孩子们没见过麦田,司秀艳就从一根麦秆、一株麦穗讲起,向孩子们展示麦秆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动手前,司秀艳先让他们观摩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因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她还教给孩子一些相关的古诗词,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才教孩子制作麦秆画的步骤。“我教孩子麦秆画,不是我制作一幅画让孩子照着做。我会问孩子很多问题,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境后,再画草图、布局、制作麦秆画。这样,同一个主题,每个孩子做出来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
司秀艳展示了一幅名为《竹石》的麦秆画作品:黏土做的石头,麦秆做的竹节,背景画的是竹林,空白处面写着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作品,他在学麦秆画的同时,也学了绘画、剪纸、手工、诗词等。”司秀艳说。
2018年,司秀艳与南京师范大学保利紫晶山幼儿园合作成立了非遗麦秆画教学基地。“我手把手教幼儿园老师麦秆画的制作技艺,指导她们给学生上课。课后,我和幼儿园老师一起总结,打磨课件。”在积累了实战经验后,司秀艳编写出一本《非遗麦秆画手工制作实操手册》。在指导幼儿园、小学老师讲课时,司秀艳还特别强调课堂互动,确保孩子的注意力不被分散。“我会先看老师是否让孩子充分认识了麦秆,课堂的氛围好不好。这些都达标了,我再看他们讲课的方法、个人美术素养,比如制作麦秆画的底板颜色与作品是否相配。”
让麦秆画走进生活
2021年,司秀艳与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推出了《花木兰》手绘本。她带着南京师范大学的5名研究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创作出33幅麦秆画作品。在设计花木兰这个主要人物形象时,司秀艳让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份样稿。“学生设计出的花木兰各有特色,石菲设计的花木兰抓住了人物身上的英气,我看到第一眼就被打动了。”人物形象过关后,司秀艳开始带领学生开会讨论,从文字中提取元素,设计场景。
麦秆画作品《华美吉祥》
起初,花木兰织布、买骏马、出征等场景因涉及的出场人物较少,进行得还算顺利。当故事进入高潮,两军开始对阵时,大家犯了难,不知道该如何用麦秆设计宏大的场景。司秀艳先让学生去找一些影视剧里打仗的场景作为参考。“讨论的时候,我主要是做减法,用麦秆剪出线条代表脚下的土地,用麦秆屑设计出飘落的雪花增加氛围感,在设计两军人物时,突出花木兰一方的军队,虚化敌军人物,这样简化场景的同时也突出了主题。”《花木兰》手绘本出版后获得了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未来,我还想在绘本中添加麦秆画材料包和制作说明书,让孩子看完书后也能动手做一幅麦秆画作品。”司秀艳说。
为了推广麦秆画, 2021年,司秀艳和南京130位学生及老师共同制作出大型非遗麦秆画主题作品《渡江战役》,参加南京江北新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间文艺作品展。“这是让我感到自豪的一幅作品,长达10米的红绒布上,每一位师生都用麦秆制作了一只船,组合在一起很震撼。”2021年年底,司秀艳还将麦秆画与科技相结合,与计算机编程团队合作设计出立体沙盘作品《桥之魂》:用乐高积木搭建的南京长江大桥连接南北,两边分别是用麦秆制作出的南京市区和雄安新区芦苇荡,科技与非遗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如今,司秀艳带领团队已经培训出三十几所幼儿园、小学的麦秆画老师,在南师大随园幼儿园、北京东路小学等开展非遗示范教学工作。她还积极进社区,到湖南路丁家桥社区开展非遗麦秆画亲子体验活动;进景区,与镇江米芾书法主题公园合作推进非遗麦秆画作品展览及研学项目,与南京老山不老村合作开展非遗作品展;进高校,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组建非遗麦秆画大学生社团,开设高校麦秆画特色课。司秀艳希望通过麦秆画的落地运营,为非遗传承趟出一条路来,让它走进大众生活。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