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
2022-05-30咩咩
咩咩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2.2亿
(截止7月29日)
天真与硬核很难兼容
还记得《流浪地球》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时,国产科幻电影的备案仿佛一夜之间进入竞赛节奏。在众多科幻项目里,《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个从片名看不出来所以然的项目,也由此让人无比好奇。
影片上映后我第一时间去看了,故事方向、人物定位、主题导向都非常不错,我甚至想推荐给身边所有有孩子的家长,也想推荐给老师们(许多学校都会在课间或课后辅导时间放电影)。因为这是一部将美育的意义讲得非常形象和具体的电影,比课外兴趣班的老师开班前的训话有效得多。
影片所传递的“技术性”主题就一个:艺术能带给人能量。只有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能收获这种能量。这种热爱,不靠每天大量练习、不断考级拿证,而是来自对世界真善美的观察与认知,简而言之,生活处处有艺术。具体如小主人公们的钢琴演奏、科技发明、乐高搭建、长城观星,是技能修炼的艺术;抽象如两代父子之间的沟通,少男少女之间的离别,是成长的艺术。
陈思诚大概是当爸爸之后才有了这么多想要表达与分享的东西,他的体悟是直接且深刻的,但是承载所有这些东西的“莫扎特”,并没有像“长江七号”那样,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莫扎特”从说话到思维都有点成人化,而不是像长江七号“幼稚”得那么纯粹,这个分寸很难把握好。毕竟,不是所有的玩偶都能像《玩具总动员2》里的草莓熊一样,开口就是老爷爷还能被小孩子紧紧拥抱。
“莫扎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更像是下凡帮小主人公度劫的某路神仙,眼神笑容以及跳跃的姿态都有一点国漫里老神仙的味道。可观众期待的是一个绝对天真的玩偶,去完成硬核的星际任务。
但不得不说,在《长江七号》已经过去14年后,只有这部《外太空的莫扎特》 完成了真正面向兒童和家庭、学校的美育宣传任务,填补了国产科幻儿童片的空白。再过几十年可能会发现,这部电影就是这一代孩子的《霹雳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