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软陶(剪纸)》课程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2-05-30夏海燕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软陶剪纸材质

夏海燕

以软陶为媒材,融合剪纸的表现形式,学生在软陶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获得提升。我们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以及常规课堂,师生共同探究适合小学生的《软陶(剪纸)》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拓展新的题材内容和造型方法,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一、传承创新

《软陶(剪纸)》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嶺南版小学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开发延伸,从《大鱼和小鱼》《抓髻娃娃》《克隆动物园》到《我们的小海鱼》《拍手歌》《有故事的大花瓶》等,最先在常规剪纸课堂运用纸质材料完成作品后,再用软陶材质进行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巩固和拓展。继承的方式具有多样化和多重化,与创新不可分割,二者相辅相成,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性的作品。

传统的剪纸纹样,保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遗风古韵,具有独特的魅力,却不能一味地模仿传承,否则缺少生气,无法贴近生活。《软陶(剪纸)》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创造,以软陶材质代替纸质材料,对剪纸的题材、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造型表达更具匠心,作品内容更丰富,既保持剪纸的艺术性、欣赏性,也增添作品的实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多元实践

1.常规课堂

以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的形式,探索现代材质软陶与传统剪纸艺术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软陶的材质特色和应用性能,把《软陶(剪纸)》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有效地渗透到小学中高年段的常规课堂,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比传统纸质剪纸课堂更高效,突出了现代材质应用的教学优势。软陶公开课《年年有余》的展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

2.社团活动

2019年在深圳福田表达“童味美术”工坊活动中,面向全国进行制作活动展示;2019年作为中小学唯一的参展单位,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作品《十二生肖》获文博会铜奖,《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和《南方教育时报》对梅丽小学阳光陶客坊亮相文博会分别进行详细报道,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普及发展,增添了课程项目的影响力。

3.线上微课

为更利于课程的多样传播及推广展示,探索小学设计制作创新的教学实践,将手机微课引入了软陶课堂。主题突出,成果简化,用时简短,课程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高效地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在与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结对教学活动中,小学聋哑部的孩子们观看微课后,在课时内充分领会,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软陶制作的剪纸作品。

三、交流推广

《软陶(剪纸)》课程在师生共同探索下,现已“春色满园”,深受学生的欢迎,并得到专家、同仁及社会的认可和赞许。师生作品先后在关山月美术馆和深圳市市民中心展厅展出,并作为礼品赠送与香港、台湾和美国洛杉矶等地访问的中小学校,作品被外界称赞独具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软陶课程案例《年年有余》发表于《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年11-12期合刊,2021年被中国知网转载;论文《陶间纸韵论传承》收录于《童味美术——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美术特色项目创建研究成果汇编》中;《让剪纸立起来》于《软陶课堂——中小学特色教学课例》发表,进一步将课程项目推广辐射;《纸韵陶味——小学《软陶(剪纸)》课程探索与实践研究》获深圳市2021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传承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软陶(剪纸)》课程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对作品题材内容的拓展,制作技法的借鉴,表现形式的创新,以及活动课程和常规课程的形式,推动学校美术特色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软陶剪纸材质
软陶傩戏面具
吉林省地域特色软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应用
剪纸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软陶饰品*——浅析当代中国软陶产品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时代的软陶设计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
剪纸鉴赏
坚硬的温柔——软陶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