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再创造”教学的尝试

2022-05-30廖小花

考试与评价 2022年8期
关键词:再创造一题梯形

廖小花

众所周知,“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将课堂教学当作活动来设计,提供“再创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感到“再创造”的需要并乐于“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融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动机

教学环境指学生的状态和教学情境,好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更快进入状态,好的状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使每个人都得到理解,每个人都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善于接纳各种思想,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动机。

二、提供开放的活动时空,推动学生主动“再创造”

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亲身经历,并将活动中的认识与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性的联系。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每人带一个牙膏盒、化妆盒之类的盒子。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先观察一下这个盒子,小组讨论一下,给这样的长方体出一个迷语,让别人猜。学生将长方体的盒子在手中上下翻看,不难观察到长方体与已学过的长方形的不同之处,很快说出:一个东西,有6个面。有学生补充说:这6个面是长方形;这长方体有12条边,两个两个面相对看,有8个尖尖。从学生逐步的描述中,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全班再进行归纳:一个东西,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两面两面一个样,有时还会4面、6面一个样。长方体的特征在这样猜谜的活动中被掌握了。再让学生将这个盒子剪开,请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剪开面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展开的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由于有充足的时间、有动手的空间,是学生主体的意愿,是有目标的、真正开动脑筋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所以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无需老师多讲,无需记忆、背诵,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推动学生主动的“再创造”。

三、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引导学生“再创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学习方式、思考途径。要培养学生“再创造”,就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找准新知识的连结点,引导学生“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几个梯形的纸片,然后请学生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为学生在活动中做些铺垫。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已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利用画、剪或拼等动手操作,并在小组讨论、辩论、合作等活动中得出以下几种方法:(不管形状、大小如何假设梯形的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5厘米。)

这里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学生容易从已有经验入手,利用旧知识进行观察,分析、预测、猜想、试验等。教师再引导其进行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活动、推导等过程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再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判、整理、归纳,这些不同的思路都可归结成: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于梯形的公式是从模糊到清晰、从表象到实质,实现了“再创造”。

四、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再创造”

研究表明,对于问题解决过程来说,用三种不同方法解答一个问题,要比解答三个问题而每个问题只有一种方法更有价值。在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以促进学生的“再创造”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再创造”的乐趣。

如,一题多问: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纸盒的展开图,提出问题:(请量出所需的条件,取整厘米数)

(1) 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 在它的外面涂上一层颜料,涂色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展开空间想像,首先确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哪条?并动手量出它們各是多少厘米?再依据图例提出的不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考察了学生不同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达到不同水平的“再创造”

学生的数学表现存在着差异是数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如何面对学生程度的差异,促进每个人在“再创造”中达到不同的水平?首先,在教学设计中要建立多重目标,即对学优生,要求“再创造”有较高的目标;针对学困生,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再创造”目标,让这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所发展。其次,教学时,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的前提下,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数学活动,允许他们的“再创造”达到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有“再创造”的自由。

学生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教师去开发。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

猜你喜欢

再创造一题梯形
梯形填数
梯形达人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