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刘露&《半个喜剧》 大胆求变 未达预期
2022-05-30小黛
处女作:2016年《驴得水》(票房:1.72亿;豆瓣评分:8.3分)
第二部:2019年《半个喜剧》(票房:1.88亿;豆瓣评分:7.3分)
待 映:暂无
201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一对搭档——周申与刘露,合作编导了处女作《驴得水》,凭借其工整的故事与尖锐的讽喻,曾掀起一阵口碑热潮,小成本之作在观众的口耳相传中竟然拿下1.72亿票房,同时优雅地跻身于向来“挑剔”的豆瓣电影Top250的行列。
三年后,当观众期待又一部震撼心灵的社会“寓言”问世时,他们意外地选择了另辟新路,以讲述都市爱情故事的《半个喜剧》作为自己的第二部,该片虽然维持了三年前处女作的票房水平1.88亿,但观众的反馈较前作明显已产生两级分化。
因个人表达与受众预期的某种错位,被观众呼之欲出的第二部,反而为二人的创作一定程度上按下了减速键。不少新导演也许拥有相似的困惑,在处女作亮出鲜明的风格后,第二部只能保守的延续而不能大胆的尝鲜吗?徘徊于创作诉求与观众期待间,哪些可变哪些不可变?周申与刘露借助《半个喜剧》的创作过程,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第二部
保持自我 寸步不让
2016年,叫好、叫座又出梗的《驴得水》,把周申与刘露从“开心麻花喜剧”的大概念中剥离而出,相对独立地推向了镁光灯。虽然同为喜剧,但他们一出手,显然具有更锋利的镜头笔触与更深邃的人性反思,处女作已如此一针见血,那么下一部还能勾勒出怎样针砭时弊的社会寓言?观众对此充满期待。
经过一年的各自休假后,二人开启了“薛定谔的第二部”。不过,他们面对的压力来处,与许多新导演不大相同,并非出自投资方对其支持的全面升级,毕竟具体到更华丽的场景,他们不需要;更繁复的技术,他们不需要;即使更大牌的明星,他们也不需要。在第二部中,二人选择坚定地延续一贯的“手作”流程,即保证关于创作的话语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资方仅被接受处于旁观、尊重、支持的位置。
这份默契,可追溯至周申与刘露的初次电影合作,或者再向前推十年的话剧场上,彼时,他们清晰地看到了彼此间的互补性以及对创作话语权的一致诉求,“我和刘露在所有的环节都不妥协。比如这个桌子,我的预期是90度,那它就应该是90度,多一度少一度都不可以。”这份执拗,使得处女作《驴得水》历经七年,直到遇见尊重作者的开心麻花,才从一个饭桌上的笑话以完全浸染二人风格的模样走上银幕。如今面对第二部,他们依然是非诚勿扰、寸步不让。
在第二部中,同样得到贯彻的还有二人的“手作”精神。在某次采访中,周申与刘露曾向记者坦诚地透露过自有一套的拍片程序:首先,面试演员;然后,集中一个月排练,并根据演员表现具体修改剧本;接下来,再来一个月体验生活加试拍,将分镜落实下去;最后,两个月左右的正式拍摄,坚持按照叙事逻辑顺拍,以保证演员能够给出充分的状态。
这套看起来效率极“低”、至少四个月起步的拍摄流程,令不少被推荐的明星都望而却步,却也吸引来一波对表演有自信但缺少舞台的生面孔。第二部电影中的主演吴昱翰,就是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剧组,最初他表示只报名来客串一下,结果被告知,即使玩一玩也得试戏。面试过后,两位导演一致决定,向他发出男一号的邀请。而女一号任素汐早在《驴得水》中已对此环节十分熟悉,即使后来她的人气因前部直线攀升,但面对合作伙伴设置的“游戏规则”,她自然给予完全的配合与尊重。在《半个喜剧》的筛选过程中,任素汐负责为前来面试的演员们全程搭戏。
“断裂”压力 冒险一试
虽然因对话语权的不妥协,二人逃开了资方可能通过监制、明星、设备等诸多环节施加于二人的外部压力,但面对第二部与处女作在“卖相”上的大相径庭,周申与刘露显然也有他们的烦恼,即与观众预期产生“断裂”的可能。
第二部《半个喜剧》除却在主题“底线”上与前作保持一脉相承,周申与刘露为它适配了一套截然不同的讲述方式,“《半个喜剧》就是做得很小、很现实,大家觉得《驴得水》太远了,我们说一个近的,说爱情里人人都会面对的尊严和底线的问题。”周申如此回答,“我跟刘露一开始就很清楚,这个故事本身不讨巧,它冒犯很多人,也会有人认为这样的故事庸俗,但我还是愿意做这个表达。我经常觉得是出于一种想战斗的欲望,想要去改变些什么的欲望。”
不出所料,走入院线,他们曾经的担忧逐渐浮出水面,与处女作在“卖相”上如此迥异的第二部,并未因周申与刘露的处女作口碑,如愿将“坚守底线”与“改变自我”的题旨精准地投递向观众。两位导演本意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反而因其采用爱情片的类型包裹与紧贴当下的都市背景,不仅令抱有类型期待的人没有吃到预想的“糖”,还被生活冷不丁打了一巴掌;同时也让原本对周申、刘露式寓言兴趣盎然的观众,十分不满足于这个因过于逼近生活而难以反思的距离。
如果以看戏作比,处女作《驴得水》于二人,其实是一次异常精彩的“亮相”,因从无到有,一度对观看者产生相对剧烈的情感冲击,随后的第二部电影,更像是基于此印象的首个关键动作,面对大家已抱有的延续期待和相对严苛的欣赏态度,如何能够再翻一番,或者至少不偏不倚地把这出戏演好,守住城池,此刻需要的恰是求稳不求变。
虽然在周申与刘露心中,他们的第二部从现实出发,明明比处女作更尖锐、更符合创作的初衷,“批判社会多容易,社会是一个虚无的东西。但软弱的人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时候,我们就想面对这个软弱。”然而这样的出发点,却似“亮相”后一个精心设计了诸多包袱的“小动作”,因無限趋近于观众的真实生活,淹没于日常,并未如期收获真正有效的关注与反思。
下一部
拍拍停停 后会有期
目前,距离《半个喜剧》2019年上映已过去近三年,二人暂未公布下一部电影的任何相关计划,有人猜测他们依然在“只缘观众身在此山中”的复盘中,也有人猜测他们大概重又进入了自在的休憩状态。
一切皆有可能,毕竟这种拍拍停停的节奏,与周申、刘露一贯秉持的创作态度十分契合,“我俩都不是对外在的那些东西多感冒的人,我们原来也不在话剧圈,现在也不在电影圈。这样挺好,挺自在的。”(文 小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