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喜欢世界运转起来的样子
2022-05-30夏南年
夏南年
1
我经常被一种情况困扰:一旦生活里冒出一个突发事件,其他事情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呼啦啦冒出来,忙得我晕头转向。
记得我特别疲惫的时候,连续一个月早上六七点起,工作、学习到凌晨一点才睡。那段时间毫无生活可言,喜欢的歌手出了什么专辑一概不知,国家大事更是一无所知。明明每天都接收到很多消息和语音,却仿佛生活在没有网络的世界,连心愿都只剩下一个——全世界都休息下来。因为比起精疲力竭,我更怕周围的一切都在前进,我的撂挑子不干,会被衬托成后退。
可能这就是内卷吧。虽然我是朋友圈里公认的“佛系”,我也真心觉得,某些时候只有停下来才能厚积薄发,走得更快更远。但每次早早躺在床上,刷一遍朋友圈,看到大家都在学习、考证、健身,拥有的越来越多,再想想似乎一无所有的自己,就立刻清醒了。
所以这个时代究竟为什么要发展得那么快呢?如果大家都能偷个懒,先睡上几天,再玩上几天,该多好。
我一直做着这样的白日梦,直到前几天和朋友约了见面,梦忽地醒了。
2
倒不是朋友有多励志,只是我们俩的关系很微妙。她是我初中时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每年都会约见面,但仅有一两次。
我们的生活从高中起就像枝丫沿着两个方向伸展,阅历与状态已大相径庭。好在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不会变,过去亲密无间的我们,现在也依旧保持着默契和相处时的舒适。
我们先去了一家装潢得五颜六色的韩餐厅,味道中规中矩,但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边吃边聊,还蛮治愈的。又去了一家有点恐怖但剧情完整的密室,在笑闹中顺利地通了关,成就感十足。接下来,我们打车去了平日里小吃荟萃、平价小店多到目不暇接的大学城。
下车的那一刻,目瞪口呆的我们终于意识到,大家还在放寒假。
这不就是世界停下来的样子吗?数百家店,仍开门营业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街道脏兮兮的,无人清扫。万物既萧条又无趣,我和好友之间的某种纽带也突然断掉了,不知所措里混杂着尴尬。
如果不是假期,这里会热闹得即便站在寒风里也不会感觉冷,或许我们可以尝很多小吃,可以聊看见的一切事物,可以一起玩很多东西……可以把我们之间的距离重新拉近。可当“世界暂停”,我们只能沉默地站在路口,各自打车回家。
所以,世界的暂停只是表象,停下的其实是无限的可能,是情感和联系吧。
3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想起9岁时和爸妈去旅行过的一个小镇。那里明明是个小有名气的景点,却贫乏到我现在仍心有余悸。哪怕我成长的地方,也只是座很多人从未听闻的小城市。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刚结束期末考就踏上旅程的我,无比想报复性玩耍。在舟车劳顿大半天,终于入住旅店后,我把爸妈往外拽,一脸兴奋地说:“我要吃炸鸡。”
我爸显然比我见过世面:“这里不一定有啊。”我满不在乎:“至少会有肯德基啊。”结果询问了导游,才知道镇上只有两家面馆。
草草吃完,我已经降低了期待,决定去买衣服和书。我想,这些生活必需品总会有吧。可我们20分钟就逛完了整个小镇,只看到一家卖衣服的店。一进门,老板便说:“我们快关门啦。”
“那还有哪里能逛一逛吗?”我不死心,做最后的挣扎。
“没了,我们这七点就没店开门了。”老板拾起地上的纸,一脸轻松地说。
震惊之下的我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模式,不停地问爸妈:“这里的人晚上饿了怎么办?”
“他们很早就睡了,不会饿。”
“如果睡不着,想出来玩呢?”
“这里又没什么可玩的,他们从小就睡得早,早就习惯了。”
“那如果有人加班呢?”
“六七点店都关门了,谁愿意加班呀。”
可是,如果呢?如果这儿有人深夜无家可归,或是难过到失眠时想吃一块蛋糕刺激味蕾……我突然意识到大城市的包容性,是它的马不停蹄带来繁华,置身于其中,可以选择要或不要。而这里每晚七点就停止运转,取消的是自由与选择。
4
像突然打开了思绪,我发觉,其实我目所能及的世界,真的停下来过。
2019年的冬天,在异乡待了数月的我终于归家,深夜抵达时已计划好要去吃哪里的卷饼,喝哪家的酒酿。但转日晌午醒来,广播里反复播放的全是“非必要不出门”。然后,因为疫情,所有人都待在了家里。
我开始每天就着网上的吃播吃白米饭配青菜,试图望梅止渴。这时的我,压根看不到这世界停没停下。而有些事物,一旦停下就再也不在了。疫情緩和后,许多喜欢的小摊和店铺静悄悄地消失了。
可我真的好喜欢能随意吃喝的日子啊,碳水和糖都是能让人快乐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小块饼,都能让人蓄起生活的力量。所以仔细想想,我还是喜欢运转起来的世界,非常喜欢。而我也终于明白,世界是一个整体,即便我被大家衬托得不够好,但始终在乘着不停运转的大时代的车,赶往前方。
我拒绝内卷,但不能拒绝自己向前。
编辑/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