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与骑士文化

2022-05-30雷博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骑士

雷博雯

内容摘要:骑士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特殊存在。骑士制度历经常年发展逐步被赋予宗教性,骑士也从野蛮的武夫蜕变成优雅的绅士形象。骑士阶层的崛起催生了特有的骑士文学,西方人推崇的骑士精神也包含了他们独特的精神价值追求,因而形成了特有的骑士文化。时至今日,骑士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人们对英雄、勇士等一类英雄人物的无穷想象。

关键词:骑士 骑士文化 骑士制度 骑士文学

在欧洲的中世纪,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勇敢却不失谦逊、忠诚又兼具浪漫。他们如闪耀的星辰,照亮了黑暗的世界,成为西方崛起的希望和象征。他们是一个人的荣耀、是一个阶层的兴盛、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他们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行,时至今日,仍被西方所推崇、称赞,并时刻影响着西方人的价值观。

这一特殊的群体,被称为“骑士”。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的春秋战国和三国鼎立时期有几分类似,社会动荡、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但正所谓乱世豪强倍出,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恰恰为骑士产生提供了时代条件和社会土壤。由此,骑士阶层得以兴起,骑士制度得以形成,骑士精神和文学也得以发扬和传承。骑士制度、骑士精神和骑士文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独有的骑士文化,成为西方中世纪最为璀璨的星辰,见证着时代英雄观的诞生与变迁。

一.骑士制度与骑士阶层的崛起

从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骑士才开始成为一种制度,但作为一个群体,“骑士”却早已存在。骑士最初是指“马”,而后变成“骑马的人”。在欧洲的不同地区,他们被赋予的地位、被塑造的形象也有所不同。从骑士到形成管理骑士的制度以及以骑士精神为内核的骑士文化,其间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早期的诺曼时代,也即诺曼底时代(1066年-1154年),他们只能算为了拥有土地而服兵役并维护领主各种权利的“封建式”人物群体。在早期的日耳曼人眼中,“骑士”(Knight)也被作为“专横的暴徒”等负面形象而存在,叛逆残暴,贪婪好斗,横征暴敛,残害民生。他们唯一的作用是保卫领主城堡。而随着永无休止的封建战争被包括封建领主在内的各阶层人士所厌倦,骑士的唯一作用也在逐步弱化,因而也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十字军东征解决了骑士濒临衰亡的困境,“骑士”的形象与职责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期,特别是在十一和十二世纪,以“条顿人的尚武传统、封建家臣制和基督教精神相结合而产生的骑士制和骑士文化以及理想中的骑士形象得以最终形成”。①由于战争的宗教化、战士的基督徒化,被赋予宗教性的基督教骑士,为了从黑暗的中世纪把基督教拯救出来,骑士的形象从野蛮的武夫蜕变成优雅的绅士,不断受到基督教影响和控制的他们,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具有基督教精神和形式的职业军人。诚然,基督教骑士们的转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开始就是有教养的绅士。最初,听从教会但又本性难改的他们,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在早期,具有明显的虚伪性。他们是在经过了长期的洗礼和教化后,才把骑士精神变成所谓的“本能”。此后,一些骑士的性格发生了转变,骑士作为一种正面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骑士精神也开始出现。骑士精神的真正树立促进了骑士阶层的崛起。

当今学术领域对骑士崛起的黄金时期争议颇大。有人认为,在十二世纪,骑士制度就达到最高峰,也有人赞同十三世纪,还有人认为在十四世纪,骑士制度才达到比较“完美的状态”。但无论是哪个世纪,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点是,在他们身上,“荣誉、虔诚、友爱”与“残暴、迷信、淫欲”,“勇气、信仰、献身”与“杀人、偏狭、通奸”,这些最好与最坏的品质、美的道德与丑的恶习集于一身,再没有比他们更让人混乱的群体了。骑士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十二世纪妇女地位的提高也密切相关。由于受到文明之花的熏陶,骑士们慢慢变得有吸引力,与此同时,他们在古老的封建骑士制度和贵族制度当中,也慢慢地产生了对妇女献殷勤的风俗。婚姻和爱情,是两个不同的存在,骑士们与已婚的贵族妇女相爱或通奸,变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甚至是思想自由的楷模。这一切,成为了骑士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土壤,而行吟诗人们对骑士精神的歌颂,也把骑士制度推向了最高潮。骑士的黄金时代悄然来临。但这把双刃剑,使骑士制度走向最高峰的同时,也为其后期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二.骑士文学与骑士“标签”

随着骑士制度的逐步发展,战争、宗教、妇女崇拜成为骑士的“标签”,也成为各阶层公认的理想。这些都成为骑士文学重要的灵感来源。骑士文学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与其制度的确立时间大约一致,这说明,骑士文学与骑士制度是相伴相生的存在。而随着骑士时代的来临,中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也非骑士文学莫属。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骑士恋歌、骑士史诗、英雄史诗,等等;主要内容是宣扬骑士的勇敢和忠诚,表现骑士的谦逊和浪漫。由于代表了当时西方人的普遍理想,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骑士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骑士文学便成为一种能够激励人心的力量。

1.骑士文学与骑士精神

别林斯基说,“骑士精神是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骑士精神大致包括了怜悯、荣誉、英勇、精神、牺牲、谦逊、公正、诚实等,几乎涵盖所有高尚的品行。其实,骑士精神是教会为了教化骑士的一种衍生物,他们本身不可能达到这种完美。但写作者们仍然愿意跟随自己的理想,把这当成一种心愿、寄托,成为黑暗的中世纪当中一抹曙光,彰显了新生的民族精神。在诗歌上,法国骑士文学的代表作《罗兰之歌》无疑是体现骑士精神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讲述了称为“骑士之祖”的罗兰(Roland)骑士们誓死保卫领土、拒绝援军,最终全军覆没的故事。《罗兰之歌》属法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英雄史诗中的一种,②他们的这种“死要面子”,体现出法国的时代英雄观,也成为骑士精神的一部分,为后世传颂。在传奇故事上,生活在盎格魯-撒克逊时代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们也颇受欢迎。这个故事讲述了他们的冒险事迹,其间的勇者斗恶龙甚至成为后世效仿的模板。而导致亚瑟王最后送命的“the last knight”也成为英语世界当中的贬义词。由于亚瑟王是英国人,他的故事就成为了英国骑士文学的主流。不论哪种体裁,作者们的目的都是想“利用自己的天赋把理想中的骑士刻画成毫不畏惧和无可指责的骑士”,因而使他们在精神上无懈可击。

2.骑士文学与宫廷爱情

骑士文学也歌颂美好的爱情。这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宫廷文学,宫廷文学尤其是宫廷诗歌的核心即是宫廷爱情。宫廷爱情指的是上流社会的爱情,它具有谦卑、高雅、风度、私通和爱情崇拜等特质,刘易斯在其著作《爱情之寓意——中世纪传统研究》中提到过。宫廷诗人们十分擅长以宫廷爱情为主题赞扬理想和美德。而作为贵妇的守护者,骑士自然少不了被当成写作对象。十一世纪末,法国东南部的普洛旺斯地区出现了一种以爱情为主题的新型抒情诗,这些诗人被称之为“新诗人”。他们即是宫廷爱情诗歌的典型代表,有些本身就是王公贵族。例如亚奎泰尼公爵威廉九世和他的女儿玛丽、孙女埃莱诺。玛丽和埃莱诺让宫廷诗达到了一个顶峰。随后的十二、十三世纪,这些“新诗人”们的爱情及其爱情作品被广泛流传,并成为欧洲文学的中心,直到十字军征讨,毁灭了普洛旺斯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为止。他们颂扬的爱情十分理想化,爱情与婚姻不再是互相连结的共同体,婚姻只是义务和责任,真正的爱情产生于情人之间,甚至两者不可相容。刘易斯说,“只有高雅的人才懂爱情,但也正是爱情使他们高雅”。也就是说,骑士也是高雅的人,而爱情让他们变得更加高雅。与此同时,女性成为“爱和美”的象征,骑士受到宫廷文化的熏陶和宫廷礼仪的教化,温文尔雅的气质也在形成。骑士们对妇女理想化的崇拜也成为骑士精神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骑士们也不再只是履行保卫领主的职责,宫廷爱情变成一种“宗教”,“情人就是骑士的上帝”。③骑士与已婚、贵族妇女们的爱情从此成为一种专有符号,在早期的骑士文学中被当作“高尚”的价值取向所颂扬。骑士文学与宫廷爱情自然地结合,形成了一种理想骑士的突出文化特征。但这种理想,与实际的骑士形象相去甚远。特别是当中甘愿为贵族妇女赴汤蹈火的描写,与妇女的实际地位也是大相径庭。虽然一些骑士与领土夫人之间的关系的确存在历史渊源,但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与基督教关系密切,骑士并不都如文学作品里表现的那样爱情至上。《巴黎圣母院》里那个玩弄女性、寻花问柳的骑士菲比斯,也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侧写。

3.骑士文学与基督教

骑士文学最重要的一个标签是其与基督教的密切联系。自313年米兰赦令颁布后,基督教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中世纪,教会的权威甚至高过了君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基督教。因此,骑士必须适应基督教的存在才能发挥价值。十字军东征时期,基督教为了战争的合理性,通过对骑士道德的教化、精神的架构赋予了骑士新的生命。而在这之后,骑士的一切都被裹上了宗教的外衣,战争与宗教相互结合,尚武精神也仿佛变得神圣化。而他们对教会的忠诚、服从与贞节,也成为骑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士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开始了辉煌的征程。

正因为中世纪的骑士带有宗教性,因此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也同样与宗教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有些文学作品就是围绕着宗教而生。基督教徒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利用骑士对自身形成保护,并把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变得合理而高尚,让行吟诗人们尽情讴歌。骑士们在皈依基督教后,“构成了基督教文化中的骑士理想或骑士精神的基本内容”。被塑造起来的骑士品性和精神,让骑士文学中的骑士精神显得更加合理化,更进一步地减少了骑士精神中的虚伪性。此外,宗教也使骑士的圣母崇拜加深。骑士们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在成为宫廷爱情文化发展重要因素的同时,也推动了宗教文学的兴起。到十三世纪后,席卷欧洲大陆的新诗人陆续变成宗教诗人,歌颂骑士的同时还虔诚地歌颂玛利亚,是玛利亚让耶稣诞生,才缔造了基督教,才有了圣洁的骑士,才有了塑造美丽世界的希望。此时,骑士文学以一种更合理的方式存在与发展。

三.骑士制度的衰亡与骑士的命运走向

在十三世纪结束以前,受到军事、经济、宗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骑士阶层开始走向衰落。至十四和十五世纪,西欧的货币经济和商业迅速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他们动摇了骑士制度的根基;加之盾牌钱的实行让职业军人兴起,骑士遭遇了多次军事上的惨败。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军人的强大,骑士制度在实际的战斗艺术当中消失了。当然,骑士制度的消失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骑士也并非一夜之间与时代格格不入。从战场“退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还始终在教育领域里徘徊、寻觅,在各种复杂关系中挣扎、残存。即使活动范圍被王室们牢牢地控制,他们仍然能在某一方面彰显出价值。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性的骑士团也出现了。

一系列的事件表明,骑士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骑士制度也随之消弭,但骑士精神和骑士文学却被人们永远的保留了下来。“骑士”从此成为一个概念,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为世人所论道。在后人的评价中,骑士制度的一些消极影响被放大,但总体上,还是被认为“属于有助于人类进步和最辉煌的宝贵遗产之一”。骑士本身也许并不高尚,但在制度影响下形成的骑士精神却可以成为“纯粹和理想形式下的典型美德”。有人说,骑士精神“精致而又彻底陈腐”,从一个人品行塑造的层面来说,我们完全可以自觉地剔除掉陈腐,学习骑士所象征和代表的那些精致而高尚的精神。后代人把崇高的骑士精神作为了衡量绅士的标准,成为了西方男性的榜样,变成一种价值追求。他们谦逊优雅、尊重女性,勇敢诚实、崇尚荣誉。为了纪念这种制度和精神,作家们继续创作各种骑士文学,例如现代西方的奇幻文学(或玄幻文学)即是它的变体;还创造出与骑士有关的游戏,让人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和接受骑士精神,甚至还有切中时弊的反讽小说出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可为例证。塞万提斯在前言里说明,他写《唐吉诃德》的目的是为了批判骑士制度,攻击骑士小说,其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他模仿骑士文学的叙述方式,把堂吉诃德的一系列荒诞行为归结于他相信骑士文学中描述的那些行侠仗义的骑士。但是,塞万提斯运用的是反讽手法。看起来,他是在讽刺堂吉诃德身为骑士的痴妄和无知,身边的人都嘲笑他。实际上,他讽刺的是那些嘲笑堂吉诃德的人,他身上所具有的骑士精神,成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因素,反而于他是一种悲哀。这样,堂吉诃德其实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和崇高精神的骑士。别人眼中已成过去的、落后的骑士时代对他来说,却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理想社会。如此,塞万提斯想要赞扬的,其实是具有真善美良好品格的骑士精神。骑士的影子,在西方世界里,早已无处不在。

“像骑士的忠贞,不畏惧邪恶的眼神”。在欧洲中世纪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骑士”的存在寄托着生活在黑暗世界里人们的美好愿景,也映照出每个人内心的向往。骑士制度与骑士文学相伴相生,形成了特有的骑士文化。虽然骑士早已无存,但骑士文化仍历久弥新。作为西方中世纪英雄的代表群体,骑士带给我们后世的,不仅是一片遐想,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或许,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过那样一个骑士,忠诚、勇敢,代表着我们最高的精神和价值追求。骑士,不仅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文化,永远屹立于历史的潮流中。骑士,永不告别。

参考文献

[1]肖明翰.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与宫廷爱情[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2]刘海杰.在人与神之间——文艺复兴文学道德主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注 释

①③肖明翰.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与宫廷爱情[J].外国文学研究,2005(3):63,65.

②法国的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郎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罗兰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骑士
蚂蚁骑士
17.98万元起售,2022款凯美瑞上市 新增“骑士版”开启抢购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安兴 “妈妈骑士”一路前行
克里夫兰骑士
克里夫兰骑士 希望的开端 CLEVELAND CAVALIERS
美味骑士
多少级楼梯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