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2-05-30任珺赵雨晗桂文斌
任珺 赵雨晗 桂文斌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互联网发展优势及更高质量的农民培训要求,加快线上线下融合。
一、蚌埠做法
(一)基本做法
紧盯“宽度”,推动线上学习更快普及。线上学习可以进一步拓宽农民参与培训的覆盖面。蚌埠市农广校认真组织学员参与“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邀请省外新媒体电商知名专家线上授课,把“云上智农”App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手把手教学员使用,确保每位学员都可以进行线上学习。2021年“云上智农”App使用率达到100%。根据培训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线上学习课时,依据最长学时进行选择,让学员有更多选择空间。例如,在开设经营管理型班级时,线上学习要求小于或等于24学时,五河县农广校开办此类型班级时,线上学习学时就达到上限,选择了24个学时(1080分钟的课程),选课时,按照系统中2倍的上限选择课程(2160分钟的课程),这样学员可以最大程度的选择到自己喜欢学习的内容。
紧盯“深度”,推动线下培训更高质量发展。线下培训可以提升学习的互动性,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让学员对农业技术的掌握更加深刻具體。一方面严格规范,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教学管理方案,做到“一班一案”。建立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课制度、学员培训考勤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培训台账制度五项制度,规范线下培训工作制度。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根据所开设课程选择教材,保证学员人手一套。拓展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外出学习。另一方面精准指导,蚌埠市农广校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托项目,聚焦重点产业、关键农时、精准人群,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取网格化技术包指导,农民在遇到技术方面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专家。2021年组织了近500名基层农技人员,仅农技人员入户指导服务就超过了4万次。
(二)特色做法
一是坚持直播课培训。蚌埠市农广校结合“云上智农”App、微信等平台,邀请专家开展线上授课。2022年初针对蚌埠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结合农时特点,整合线下培训资源,2022年印发计划表,全年10期线上培训,涉及小麦春季田管、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20余门课程。截至2022年5月底,已组织线上培训7期,累计点击量超40万。
二是坚持短视频宣传。推出“雨晗话三农”“珊杉讲农业”两个短视频节目。结合当地农时特点,录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气象提示、三农政策等方面的短视频,分别在“蚌埠农民教育培训”微信视频号、中央农广校的“农广乡音”微信公众号、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的“云上智农”App等平台发布。创办一年来,推出短视频节目13个,截至目前,累计点击量超5万。
二、思考
一是“线上”减费用。线上培训在提高农民覆盖面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培训的费用。以在蚌埠市举办一天100人的线下培训班为例,除了专家授课费之外,不计算住宿费,单算用餐一人一天90元,培训场地租赁3000元,总计费用为1.2万元。如果使用线上直播平台,这些费用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以蚌埠市的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中,开设50人的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训班为例,组织学员线上学习3天,支付平台费用是一人300元,50人的费用为1.5万元;如果是线下培训3天,支付场地租赁、教师授课、用餐住宿等相关费用是每人600元,50人的费用为3万元。线上培训3天,可以节省1.5万元。
二是“线下”强互动。针对线上存在学员互动性不强的问题,在线下培训中,学员可以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到实训基地开展参观实习。农民在生产中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线下指导的形式与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农民想知道农作物什么时候开展怎么的除草,用什么样的肥料、什么样的农药,在线下,专家都可以手把手指导。
三、启示
勇创新,拓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农民教育培训线上线下融合工作开展较好的市县,开展示范,用于线上线下融合基层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提升开展线上培训的能力和条件,推动不同层面培训机构的模式创新,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更多类型的典型做法。
严标准,强规范。基层开展线下培训时间很长,规范程度较高,然而在线上培训中,由于需要掌握一定的线上培训技能,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因此需要进一步针对基层机构开展线上培训,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印发线上培训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让基层进一步掌握更多线上培训的技巧,提高能力。
育品牌,扩影响。农广校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三农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农村农民服务有效渠道的作用,在本地关键农时季节、关键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广等方面,用微课、短视频节目做出品牌,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广校蚌埠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