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在感恩与同情中消解
2022-05-30符月梅
符月梅
一次,一名大學生跟我聊起,说她家境优渥,成绩较好,对待同学明明很友善,可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却疏离她。她感到很孤独,甚至想逃离。有人说是因为她太傲娇,引起了同学嫉妒。那么,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同学不嫉妒,让自己有一个愉快的校园生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嫉妒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嫉妒。嫉妒是古老的心理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心生嫉妒的时候。嫉妒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维多利亚·格林利夫的著作《嫉妒》中主人公爱波斯坦指出,嫉妒是所有内隐感情中最隐秘的,是行为的内驱力。
嫉妒产生的前提是相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嫉妒更容易发生在相关的领域,因为在同一领域更容易发生竞争。嫉妒发生在相互比较中,个体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试图拥有但缺乏的东西时,就容易体验到一种令自己不快的感受。在这种情境下,当事人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内涵,低调行事,不炫耀优越的环境,不张扬优异的成绩,收敛光芒,主动融入同学之中,不给别人带来压迫感甚至窒息感,做一个能够照顾好自己及周边人感受的普通学生。
朋友曾分享过她女儿的故事。朋友的女儿在当地一所最好的高中读书,长相出众,家庭条件较好。可是,同学讲她眼睑下垂、腿型不好看。为此,朋友的女儿每天反复问她怎么改变这些缺点,甚至想去整容。其实,这是典型的同学嫉妒朋友的女儿的事例,可是朋友的女儿特别在乎同学的评价,以至于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源于同学嫉妒的一句话,让朋友的女儿整日被烦恼包围,直到高二分班后离开原来的学习环境,朋友的女儿才摆脱了被同学嫉妒的困扰。
嫉妒是一种根源于认知,并且造成一种特殊人际关系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嫉妒者或许出现被刺激、贬低、羞辱和特别挑战的感觉,以及行为兴奋或情感上愤怒的情绪。文章开头提到的大学生,可能是她不经意间说的话,不小心触碰到同学内心的伤痕,造成其品德不好、傲娇等假象,从而使别的同学在人际关系上给其施压,达到嫉妒补偿的效果。
在充分了解人的嫉妒心理之后,不妨做深刻的自我反思:是不是在与同学相处中,潜意识里流露出对来自农村或家境不好的同学的嫌弃?是不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超强的优越感,让别人感觉低你一等?当别人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疏远你,让你一个人独舞。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用人的从众心理特质来惩戒你,让你放下身段,学习做人。
嫉妒唯有在感恩与同情中方能消解。叔本华说:“没有哪一种恨意像嫉妒那样难以消除。”一个出身卑微的人一下子飞黄腾达,总会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如果一个人通过一点点努力得到幸福,人们通常不会去嫉妒,因为人们看到你为此付出了努力。同样,如果你不是通过努力换来名誉、地位、金钱,那么一定要懂得感恩,加倍努力,让德与位匹配。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反而更多的是同情甚至悲悯。
消解嫉妒的良方是多一些感恩,多一些恻隐之心。每个人在前进的过程中,都会留下奔向美好生活的足印,唯有让别人看到你的付出,才能把嫉妒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系江苏省妇联“莫愁心理联盟”心理专家)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