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青春力量

2022-05-30芮原

党史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模范广大青年时代

芮原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传承红色基因,激扬青春力量,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更是他们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

用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厚植忧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正是来自于理想远大、信念坚定。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离家时,他抄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立志救国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周恩来少年时期萌发的远大理想。1946年9月,他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周恩来正是看到国弱民穷受欺凌的状况,才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很早就认识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促进民族觉醒的关系。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敬告青年当“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李大钊先后发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青春》等文章,鼓励青年为建设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

一百年前,正是有一大群关切国家命运、矢志救国于危难的中国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才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时代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只有从内心深处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胸怀“国之大者”,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用刻苦学习、锐意创新诠释报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青年“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这就要求广大青年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

刻苦学习、追求进步是青年的宝贵特质。很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在实践中刻苦学习,成长为党政军各方面杰出领导人的。陈云出生于上海青浦练塘镇一个贫苦农家,2岁丧父,4岁丧母,从小由舅父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高小毕业后,1919年底,为了生计,14岁的陈云离开家乡,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虽已辍学,但他求学的念头、热爱学习的心却从未动摇。当学徒期间,在繁重劳动之余,他不忘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据工友回忆,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起身读书写字、学英语;晚上回到宿舍也要读书至深夜,成年累月从未间断。在党的地下组织影响下,他参加工人罢工,学习研读《共产党宣言》 《辩证唯物论》等马列主义书籍,在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陈云说:“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锐意创新、奋发向上,是青年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数百万青年勇当思想解放先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深圳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和无限希望。截至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是全国青年最多的城市。如今,“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已成为深圳文化的重要内涵……在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执行导弹飞行试验、国庆阅兵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等重大任务的团队中,青年比例高达70%到80%,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

报效国家需要用奋斗和实干来书写。新时代青年只有在时代发展的大熔炉中刻苦学习、练实本领,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聚爱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青年“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充分体现了他对青年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寄予的殷切期望。

敢于斗争是指斗争意志要强。战争年代,从邓恩铭“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到邓中夏“把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再到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无数有志青年前仆后继,写下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动人篇章。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一穷二白,向土地要更多粮、让更多人吃饱饭成为最迫切的任务。5名北京青年向团组织递交了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倡议书。经报道后,各地热烈响应,纷纷组建青年垦荒队,其中就包括1000余名山西青年组成的5支垦荒队。他们誓把荒原作家乡,敢教日月换新天!

善于斗争是指斗争本领要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青年披甲出征、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2022年春,在北京冬奥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勇争先、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斗争本领,是在与困难角力、与强手对垒,在实干中经风雨、见世面中练就的。

捍卫国家利益、彰显使命担当,少不了斗争精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只有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才能在新征程中当好先锋。

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力践兴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青年“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

回顾党的历史,有太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典范。雷锋以党和国家的需要为志愿,像一颗螺丝钉那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在高小毕业典礼上,没有被安排发言的雷锋冲上台去作即席发言:“我决心做个好农民,争取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出把力。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雷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誓言,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黄”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最初的首批建设者平均年龄还不到24岁,他们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恶劣环境中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价值追求,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奋战,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经过三代人的接续努力,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甘于奉献。新时代青年只有将自己的人生发展和祖国的未来交织在一起,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才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用崇德向善、严守纪律涵养为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青年“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格遵纪守法,严格履行团员义务”。以品德浸润心灵,以纪律规范行为,青年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对道德文明的不懈追求,贯穿于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纵观百年党史,党领导人民铸就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伟大精神,培育了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献身革命、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等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这些精神和品德是激励青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雷锋,树新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张海迪”等活动,也在青年中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激励着他们崇德向善、严守纪律。

改革开放以来,在雪域高原,中鐵十七局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研发出多项世界领先的高原施工技术成果并成功用于实践;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航天科工肯尼亚项目团队总结出在非洲开展道路施工的特色方法;在荆楚大地的抗疫号角声中,山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援鄂队员主动作为,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胜利贡献力量……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青年文明号”。这是广大青年紧跟党走、向善自律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就能从中获得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党的事业永续发展、永葆活力,关键在青年身上。只有把红色基因融入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精神血脉之中,凝聚青春奋进力量,才能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革命事业薪火相传。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模范广大青年时代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
本刊从明年起交邮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