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过时了吗?

2022-05-30徐梓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8期
关键词:远亲古训睦邻

徐梓

睦邻是很多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社会需要重新重视的议题。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了乡邻和睦、村社雍穆,蓝田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吕氏四兄弟”制定了著名的《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乡约,它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相倡导,号召邻里乡亲相互劝勉,你我帮扶,以淳化民风,增进和谐。 这一乡约的基本精神就是睦邻,即和睦乡邻。

在传统家训中,无论是泛泛的睦宗族、敦族誼、和乡邻、亲邻里,还是具体的行庆吊、恤患难、戒争讼、禁势欺等,说的虽是宗族族人,也无不和睦邻密切相关。

邻里关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旧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教儿经》做了具体阐释:“莫把邻家看轻了,许多好处说你听。值来贼盗凭谁赶?必须喊叫左右邻。万一不幸遭灾火,左右邻居也可行。或是作田并种地,左右邻居好请人。或是见官并跪府,左右邻居把冤伸。或是子孙并赴考,左右邻居借得银。或是家中不和顺,左右邻居善调停。任是远亲多豪富,看来不及左右邻。”简言之,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如今,新闻报道中也常常出现邻居救人于水火的温暖故事,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此外,由于地缘上的切近关系,邻里往往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利益。如《南海佛山廖维则堂古训》强调说:“乡邻与我庐井相依,居游最熟,非和,焉将守望扶持之?”如果傲慢地对待、疏远而不相往来,甚至倚仗权势、财富、体力以侵凌欺侮,那就会众口积怨:“是所谓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正因此,古人非常注重对邻居的选择。唐代皮日休说“居必择地,行必依贤”,教诫人们一定要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居住,做事一定要仿效贤明的榜样。孟母三迁、以成就“亚圣”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这一点也被现代心理学证实,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选了好邻居,还要学习睦邻的好方法。关于这一点,《南陵张氏九仪家规》说得很明白:“倘有不幸而遭危难者,当怜而扶之;饥寒者,量力以赒之。水火盗贼,协力救援,不可乘机窃取;官非口角,曲为排解,不可借意唆挑。田地莫因界畔相争,池塘莫为水道致讼。工雇戒其强悍,六畜严防践踏。”基本的原则就是与邻为善,救难怜贫。

曾国藩就特别注重邻里关系。他曾叮咛儿子要时时记取“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近邻”的古训,不可近远亲而慢近邻,不可在门前悬挂“相府”“侯府”的牌匾,拒人于千里之外,平时则要“酒饭宜松,礼貌宜恭”,对乡亲要恭敬有礼,有乡邻来访,则尽可能留饭。不仅不能轻取人财,占别人便宜,还要散财济困,惠及他人,润泽邻里。至于平时的济急、解讼、贺喜、问疾、吊丧,以有济无,缓急相助,更是不可轻忽。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流动性差,活动范围小,生平行迹所至往往不出四五家烟村,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也因此凸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乡村逐渐被社区取代,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丰富而多样,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式微。很多人甚至连对门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向邻里求助或施以援手。这也提醒我们,要重新重视邻里关系,尤其对移居新城市的人来说邻里相帮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古人睦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依然能为我们所借鉴。

猜你喜欢

远亲古训睦邻
富在深山有远亲
地球人类的远亲
好古训引领好家风
岚皋“睦邻之家”破解“搬迁之问”
过年世相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
一个人在路上走
远亲
我钓鱼岛遭多国骚扰愤而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