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题材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影响
2022-05-30吴学亮
吴学亮
关键词: 就业创业题材 艺术表达 大学生教育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着文化產业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影视作品是当今社会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等特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目前已经充分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教育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随之掀起了一股“ 创业热”,就业创业逐渐成为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也随之带动了相关题材影视化作品的纵深发展。就业创业题材的影视作品主要指的是以参与就业创业活动的主要成员为主角,以艰难曲折的创业经历为线索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和励志性,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成为促进我国艺术内生性增长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在影视作品中大量讲述就业创业的故事、塑造创业者的人物形象、营造创新就业的氛围,更有助于推进当代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就业教育,充分展现时代的活力,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进步。
一、就业创业题材(元素)影视的时代精神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精神气质,这样的气质也为各种艺术作品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1978 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先锋人士,他们内心激情澎湃的就业创业热情不断书写着时代奇迹,成为我国当代创业者的精神楷模,以他们为主角的就业创业影视作品中也体现出了深刻的时代精神。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难免会受到所处社会和时代的影响,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充分展现社会生活对个体命运和精神世界的影响。而对于我国就业创业题材影视作品而言,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努力奋斗、敢为人先的重要性,充分地彰显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比如在2015 年播出的经典创业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有男主人公陈江河将电视机带回村里的剧情,这就是当时时代背景的特殊展现。剧中还有工人们用棉纺织厂中废弃的布头做拖把、夫妻联手征战商海、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故事情节,准确地把握住了当时的市场脉搏,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农村个体工商户真实的生存境遇。值得注意的是,副县长怒斥邱英杰为“投机倒把分子”,这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所独有的称呼,指的是进行倒买倒卖并从中赚取差价的人。在影视作品中采用不同时代特有的符号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不但有助于丰富剧情,强化真实感,还有助于唤起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而伴随着市场经济思想意识的不断蔓延,影视作品中对于创业题材和创业人物的勾勒也愈发清晰。1984 年上映的电影《 大桥下面》中就以修车个体户高志华为视角切入,讲述了他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故事。影片导演白沉曾说:“我的目的是表现我们祖国是大有希望的,青年们的前途是美好的。”于是他在这部电影中不断尝试为广大“个体户”正名,强调这个群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时代意义和探索意义也由此得以彰显。1985 年上映的电影《相思女子客店》中则描绘了一个锐意改革的女青年,她旨在将过去的工农兵食宿店改造为“女子客店”,便于服务往来旅客,却遭到守旧派的无情打击而不得不远走他乡。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对改革派创业者勇于创新精神的支持和赞美,同时还有对不愿面对改变的守旧派的猛烈批评。在改革开放实施早期,很多人都还没有充分了解社会的发展脉络,而作为最主要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介,以就业创业题材为主的影视作品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市场文化,厘清思想脉络,进而更好地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也正是它的时代意义所在。
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产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也随之扩大,一大批无畏无惧的创业者涌向珠三角、北上广和海外地区,在大江南北创造了诸多市场奇迹,一代代的拓荒者以自己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为世界描绘了瞩目的就业蓝图,再次成为当时的时代典范。由著名导演高峰导演的电影《十八个手印》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为代表,描绘了他们从集体经营到分包单干的艰难创业故事。影片直面农村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多种矛盾,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创业理想,传播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趋势和时代精神。管虎导演的作品《上车,走吧》中则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如何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并进行创业的曲折故事。在那个新旧猛烈碰撞、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有的人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压力,只能选择回到家乡继续努力;有的人则依靠自己的不屈不挠打拼出一片天地,大家在狭小的车站空间互相道别,这也正是21 世纪初期我国农民工就业迁徙时真实的时代缩影。这些影视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内容多样、意蕴深厚,不但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历史进程,更彰显了丰富的时代精神。对于广大大学生群体而言,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变革,为毕业后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就业创业题材(元素)影视的叙事特征
作为一种现实主义的题材代表,就业创业类影视作品在叙事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并和其原型互相呼应,营造强烈的时代感。具体而言,就是这一类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创业者”人物形象大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人物,其情节构造也有一定的真人真事以供参考。导演在其中不会直接对人物好坏做出评价,而是会依据历史年代的要求将创业者的故事引入其中,再经过恰当的艺术化处理,尽可能客观地展示人物形象,使得他们更加深入观众内心,激励观众砥砺前行。由黄晓明、邓超等人主演的国产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20 世纪80 年代到21 世纪初一大批年轻人主动追求梦想的就业创业故事,几位主人公通过创办英文补习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中国式梦想”,所选取的创作原型就是新东方集团的俞敏洪、徐小平等人,叙事手法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在就业创业类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往往会和具体的叙事节奏相互交融呈现,使得故事情节更加饱满,更加富有感染力,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展现导演的创作意识,并且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造成影响。由于就业创业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都将创业过程和情感体现作为影片的核心内容,因此巧妙地通过节奏变化,合理地把握叙事节奏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渲染人物情感,将亲情、爱情、友情等生活中常见的情感和艰辛的创业经历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出立体化、具象化的就业创业大戏,直击观众的内心深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所采用的叙事方式也和传统的、平铺直叙的因果关系不同。导演主要使用了线性叙事和回忆叙事两种手法,让叙事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往前推进,与传统的回忆类电影所常用的线性叙事方式形成对比,淡化情节、强调戏剧冲突,营造出不一样的电影氛围。影片以标准化叙事结构展开,逐渐过渡到时间和空间的互相跳跃,故事主题也随即展开。整部影片以“新梦想”学校的建立为主线,同时穿插了三条主人公的亲身遭遇作为副线,不断碰撞出叙事的火花,一个个碎片式的故事情节和回忆片段依靠三位主人公的友谊相互串联在一起,“形散神不散”地展示出他们的就业创业之路。
就业创业类影视作品本身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因此在其叙事过程中往往会运用一定的场景设计,通过一组或者多组镜头来完整展示人物活动过程中的时代景观。就像提起蒸汽火车我们会想起不断发展的工业时代、提起炮火轰鸣我们会想起过去的革命战争时期、飞机飞向天空我们会想起高速建设的信息技术一样,这样的叙事手法对于完整的剧情构建、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2002 年上映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中有一个新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凌敏带着德国专家进厂检验的故事情节,这里就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一是工厂内部的墙上挂有“大干三十天,迎接德国生产线”的横幅;二是在双方达成合作以后,镜头闪现回了20 世纪80 年代“青岛海尔电冰箱”工厂的揭牌仪式画面,勾起了广大观众对于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而在2018年上映的记录电影《燃点》中,大量出现了共享单车、“网红”、自媒体、社交软件等紧贴当下时代的文化元素,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步调和轨迹。同时,还有猎豹互联网公司总经理傅盛跟随时代步伐,转战人工智能行业;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不断探索ofo 未来的前进方向;papitube 创始人papi 酱思考“网红经济”的发展前景等诸多内容,这样的叙事场景和叙事内容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创业特点——机遇和挑战并存,焦虑和成就共行,这也正是现实中广大创业者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往往涉世未深,对创业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尚未形成理性的认识。适当地观看这类影视作品有助于他们领悟到就业创业的实质,避免在参与的过程中走弯路。
三、就业创业题材(元素)影视的人物类型
就业创业的故事由创业者来描绘,其中立体化的人物类型往往有助于丰富情节的真实观感。就业创业题材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大都会将其放置于其他众多人物所共同组成的关系网中,并借助这段关系网来建构出一个真实、复杂的社会情境,深入探讨创业者与其事业、情感、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关系,让人物类型在多种情境中立体化地呈现。例如2014 年娄烨导演的电影《推拿》中就描绘了以“沙宗琪推拿中心”为核心的盲人推拿师群体的就业创业经历,同时描绘了老板之一沙复明对于跳舞和吟诵诗歌的热爱、王大夫与恋人小孔坎坷多舛的爱情之路、“会所之花”都红对于心中的“爱与美”的不懈追求等丰富的情节和主题,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各自精彩,人與人之间彼此相安。纵观整部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多层次的主题构建并不会冲淡以就业创业为重心的主线叙事,而是更加合理地服务于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塑造,满足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对于人物形象的不同要求,从而更加深刻地激发观众思考这部影片的本质——即每一个人对幸福生活的努力追求和在努力过程中不断靠近自己梦想的过程,很好地升华了影片的主题。
影视作品具有传递梦想的功能和作用,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荧幕理解为化解一切现实矛盾的宝地。为了带给广大观众更加真实的观感上的效果,影视作品应该着力于揭示人际关系中真实的一面,并营造一个能够寄托人物现实苦难和不平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就业创业题材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为其构建一系列社会和环境的戏剧冲突,更能够产生曲折的效果。例如在2018 年播出的电视剧《 创业时代》里,软件工程师郭鑫年本打算设计一套手机通讯软件“talk box”迎合市场,但整个创业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这套软件在起初的融资阶段就被诸位投资者认为是“没有稳定的、明确的盈利模式”而不被理解,经过郭鑫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投资,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研发之路后,所设计出的软件成品“魔晶”却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被同行公司所剽窃,直到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才终于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就业创业题材的影视作品的特殊性就在于为了让观众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创业的过程决不能简单地一笔带过,更不能将其妖魔化和特殊化,而是应该合理再现创业者在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磨难,充分展现人物形象在这种困境中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凸显出新时代以来广大创业者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人生态度。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大批创业者,他们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高门大户,而是一个个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劳动者。因此,在就业创业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不能将这类人物形象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更不能描绘成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存在,而是要注重人物的平凡性、草根性,通过讲述每个创业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呈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着力于表现创业者身上和普通人一样的薄弱点或闪光点,借助生动鲜活的语言来展示他们身上的个性和特色,将故事背景从宏大的背景聚焦转向平凡的个体实践之上,在故事情节中表现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形象中展现其丰富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例如在2012 年播出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的叙述重点就不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当地政府采取的各种就业措施,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温州普通老百姓艰苦奋斗、合伙做生意的过程上,整部剧以十三岁小女孩阿雨和她的家庭为主线,串联起了当地一系列人民群众坎坷曲折的就业经历。在具体的描述过程中,导演摒弃了书写宏大叙事,而是细致入微地刻画小人物、小地点和小事件,所选择的创业类型也是尽可能地充满平凡的草根气息,如阿雨母亲所做的就是纽扣生意,曾经的四眼老师走上下海经商之路,周万顺则推销过皮鞋、眼镜,等等。这部电视剧在人物形象设定的时候大都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正是这些草根味道浓厚的创业者形象和小本生意情节才更加拉近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充分的亲切感、年代感和现实感,真正实现了影视作品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从这类影视作品中汲取力量,不断在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提升自我,在贯彻落实创新教育精神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一位即将离开学校,迈入社会的大学生都在不断积极地探索市场的多重可能性,而在就业创业逐渐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的大环境下,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及有关素材有助于在全体大学生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氛围,充分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热情,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价值观,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将会立足于坚实的时代土壤,不断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