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会意 以声传情

2022-05-30宋玲王振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诗歌

宋玲 王振华

中国是诗的国度,曹操的四言诗开创了一代新风,其创作的《短歌行》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抒情形式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并且同《诗经》一样大量采用了“比”“兴”的写法,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伤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学生具有教育意义。

一、以文会意,领悟诗歌之旨意

(一)人称变化折射爱憎情感

在《短歌行》中有很多人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为了体现主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折射出了诗人的爱憎情感态度。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看到那些穿着青领的学子,令他朝夕思慕。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他一直低唱着《子衿》的歌。其中的“子”“君”是对“学士”的尊称,表现了曹操对人才的充分尊重。为了把这些人才招揽到自己的麾下,曹操又写出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当这些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时,“我”一定会吹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嘉宾”是作者对贤者的称谓,表现了这些有才之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而曹操在诗中却把自己称为“我”,有意放低了自己的姿态,拉近了与贤者之间的距离,显示出了曹操招揽天下人才的诚意,也展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

在诗中曹操还用了“比”“兴”的写法,“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明月”比喻贤者才学的光芒万丈,用乌鹊绕枝的画面隐喻了贤者无处建功立业的社会现状,表现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又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诗句营造了宽广宏大的氛围,把自己比作山海一样,要想成就大事,仁人志士必须多多益善,向贤者表明了自己的求才若渴之心,也展示了海纳百川的豪迈气概。最后诗人将自己比为“周公”,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向世人表明了自己招揽贤才的动机和意图,展现了曹操的人格特征。

在赏析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诗歌内涵,让学生去关注诗歌在表达过程中人称或视角的变化,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

(二)语用选择彰显人生态度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之后的又一座文學高峰,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诗文一方面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自己企盼天下统一、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读《短歌行》时,教师要注重语用的理解与品读,引领学生透过诗歌语言的表层含义,领略其更深层次的内涵,真正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初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觉就是作者在感叹人生苦短,但仔细揣摩就会发现诗人不单单是在表达“人生如白驹过隙”,而是通过“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对比,抒发在短暂人生中的焦虑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情愫。

另外,诗中说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初读很容易让读者认为曹操是在借酒浇愁,但是当把“唯有杜康”和“慨当以慷”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让人感受到曹操不是在借酒浇愁,而是在借酒勉励自己,应当在年富力强之际完成天下统一的愿望,表现出了曹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联系和分析,要从句式、用词、风格等多维度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

(三)缜密结构体现诗人风骨

诗歌文字简练,但其中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诗歌都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在学习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诗歌结构,要注重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避免断章取义,指导学生从缜密的结构中剥丝抽茧,感受诗人的风骨。

《短歌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四言诗,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人才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在阅读时,可以把它划分为四个部分,四句为一章节。第一章节描绘了诗人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的悲凉场景,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统一大业还未完成却已年过半百,心中燃起的悲伤。第二章节与第一部分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也道出了作者为何要以酒解愁的原因。第四章节把明月比作人才,用反问的形式,进一步说明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但想到“何时可掇”时又产生了无比的惆怅。紧接着从幻想的角度,想象出了人才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画面,通过现实与幻想的结合,表达出了作者的求才心切。最后一部分通过描绘乌鹊绕树南飞的场景,与前一章节紧紧相连,写出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也写出了天下人才也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用武之地,还写出了当前的社会现状。最后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结尾,恢弘的气势展示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由此,从整个诗歌结构中,既可以看到曹操对人生理想的坚守和执着追求,也可以感受到曹操与汉代“礼教”正统思想的抗争,彰显了“慷慨悲凉”的魏晋风骨。

二、以声传情,读出诗歌之情意

(一)教师示范读,听中生情

阅读是感情传递的纽带,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以文会意,理解、感知文本内容,还要以声传情,通过朗读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把无声文字化为有声,把传递信息的文字符号转变成充满感情色彩的语音,让学生接受更加直接的感染和熏陶,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声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引起人的情思,在读《短歌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读,用饱含感情、收放自如的语言,读出诗中的沉郁苍凉和慷慨激昂。

在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感觉自己就是曹操,达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一股股热血不时涌上心头,学生也会听得非常认真,那低沉悲壮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读出了曹操为求贤而产生的惆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声柔气徐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出了诗人对贤者的渴求;响亮高亢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出了作者的慷慨激昂——无声的语言被赋予了人的灵性,让学生在听中生情,与遥远的曹操在情感上产生和谐共鸣,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同时,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优质的范读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进行阅读训练,对诗歌有全新的认识和感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

传统的语文教育以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较少涉及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理解较为肤浅,难以感受其精神实质。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用美文载之以情,用教学语言动之以情,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诗歌的本质,达到作者心灵和读者心灵的耦合,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升华阅读情感。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凝结,特别是这些古代诗歌,每篇都不是无情之物,正是因为它们思想感情强烈、真挚,对后人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价值,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

通过《短歌行》教学,教师深有感触,在课堂上一味为学生讲解,向学生灌输诗歌情感是行不通的,只有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体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鼓励学生熟读成诵,把文本中的情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鸣于心。

《短歌行》句式简短、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在朗读中教师要指导朗读技巧,如在读“慨当以康,忧思难忘”时要用舒缓的气息和低沉的语调,读出句子的凝重苍凉之感;在读“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要用柔和的声音和轻缓的气息,读出其中深沉悠长的意境;在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时要用高声、底气十足的声音,读出其中深情激昂的情绪等。教师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基调,用有感情的朗读达到升华情感体验的目的,在朗读中品味情调、明确情理、激扬情怀。

三、结语

曹操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局面,《短歌行》是四言诗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汲取了《诗经》、汉乐府中的文学养分,还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和政治抱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读《短歌行》时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以文会意,以声传情,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兴无.曹操与中国的诗歌传统——《短歌行》解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3):21-25.

[2]李勇,曾婷婷.曹操《短歌行》主旨的一维逻辑解读探析[J].语文月刊,2022(01):73-75.

宋玲,王振华,山东省沂源二中教师。

猜你喜欢

短歌行曹操诗歌
短歌行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诗歌岛·八面来风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曹操地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