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助推幼儿成长
2022-05-30翁萍萍
翁萍萍
幼儿园应当重视挖掘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人文资源,以丰富园本课程内容。那么,如何挖掘幼儿生活中隐含的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呢?在我园对幼儿园大门口进行改建时,幼儿园大门口每日的变化引起了幼儿的好奇,我们将幼儿园的基建资源进行课程化改造,以专业的眼光审视这一生活资源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开展了“幼儿园大门口的改建”活动,通过师幼、幼幼共同学习和探究,帮助幼儿了解人车分流带来的安全保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让课程资源真正助推幼儿成长。
幼儿园大门口怎么啦
周末,幼儿园门口的施工牵动了班里一个孩子的心。小增住在幼儿园旁边的小区,站在他家阳台就能看到幼儿园的大门。我从微信朋友圈动态看到他妈妈发了这样一段话:“小增一早上都在不停地说自己的幼儿园被破坏了,情不自禁地大哭了很多次,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解决办法:报警,打电话告诉园长妈妈‘有人搞破坏,赶到现场用玩具枪阻止‘搞破坏的人。”他妈妈表示:“要给小班孩子解释正常施工和搞破坏的区别还是很有难度的。”
周一来园后,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区域活动中。小满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说:“老师,幼儿园门口有一大堆泥土!”我带着好奇的语气问他:“我也看到了,怎么回事啊?”“应该是要造什么东西吧!”小满说道。我们的对话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大家纷纷表示“自己也看到了”。
星星说:“我也看到了,地面都被破坏了。”
六六说:“旁边还有好多泥土,工人正在用小推车装泥土。”
小满说:“我早上到幼儿园的时候就看到了,挖掘机也来了。”
我说:“怎么会这样呢?这是要做什么呢?”
小增说:“好好的大门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肯定是有人在搞破坏,我们要去报警。”
小满说:“应该是要造什么东西吧,园长妈妈在旁边看着呢!”
六六说:“是要造房子吧,工地里造房子就有挖掘机。”
在区域活动时,小满在美工区把一早看到的情景畫了下来:一堆泥土、开裂的地面、建筑工人及手推车。在活动分享环节,他把自己的记录纸拿出来,说:“我把今天大门口的样子画了下来,你们看,那里乱七八糟的,变成了建筑工地。”
【分析】幼儿园大门口是幼儿入园的必经之地,原本熟悉的环境一下子有了变化,吸引了幼儿的注意。而小满与教师的对话则激发了更多幼儿的兴趣,他们把视线聚焦到了幼儿园大门口的基建。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应当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有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从幼儿的交谈中,我们发现:(1)大门口的施工现场真实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他们每天从幼儿园大门口经过,是身边熟悉的生活资源。大门口的改建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2)突现的课程资源鲜活又灵动,随着基建进度的推进,大门口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这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并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拓展出更多的资源。(3)虽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施工相对比较复杂,难以理解,但施工带来的改变却是客观存在的,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唤醒已有经验、积累新的学习经验。
可见,将“幼儿园大门口的改建”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对幼儿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契机,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联系自己的生活,引发思考和探究。“幼儿园大门口怎么啦”这个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整个活动的起点,教师及时抓住生活中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怎么美化幼儿园大门口
考虑到孩子们都想弄清楚“幼儿园大门口怎么啦”这个问题,我带孩子们参观了施工现场。在观察了现场、咨询了保安叔叔、采访了园长妈妈后,孩子们发现,原来幼儿园大门口正在搞基建,是想通过改造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里发生的变化,也看到了原先一直被车辆遮挡住的大门口的真实情况:马路被挖开了,有好多泥土;旁边有一些警示锥;原来大门口左边是停车位,有数字和白线条。
幼儿园大门口会变成什么样呢?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呢?面对教师的提问,孩子们开始了“怎么美化幼儿园大门口”的讨论。
依依说:“要有很多花,把幼儿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垵垵说:“要有五颜六色的花在幼儿园大门口。”
佐佐说:“要有两个机器人,每天在幼儿园大门口迎接我们。”
小栩说:“还要有树,马路旁边就有一排树。”
一一说:“还要有喷泉,像我家(小区)一样。”
还有孩子提出要有气球、灯笼……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憧憬着自己的梦想家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听谁的呢?一一说:“谁说得有道理就听谁的。”佐佐说:“上次我们决定去哪里玩是用站队投票的方法,这次也可以这样呀!”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幼儿园大门口需要有鲜花、树木,要有机器人守门,正中间的喷泉要每天可以播放音乐。
怎么向园长妈妈表达我们的想法呢?垵垵说:“我们去把园长妈妈请来,一起告诉她。”小满说:“我们可以画下来,向园长妈妈介绍。”小满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一场设计活动在班级美工区开始了。孩子们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了设计图。过了几天,孩子们带着自己设计的图纸向园长妈妈提出了美化幼儿园大门口的想法,在得到园长妈妈的表扬后,孩子们都露出了笑脸。
【分析】通过实地观察、采访咨询,更多幼儿关注到了大门口的基建活动,这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在对“怎么美化幼儿园大门口”的畅想、设计、表征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热情更高涨了,生活经验也得到了提升。他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幼儿园大门口的改建设计,并纷纷付诸行动。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各种形式表征出来。幼儿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萌发了关心幼儿园、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幼儿园大门口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过了几天,幼儿园真的来了机器人(晨检机器人),每天早上与孩子们“问候”“进行晨检”。佐佐提出的想法得以实现。大门口的改建工程一直在持续,几天后,我再次带孩子们去观察,发现又有了新变化:大门口装了进出口栏杆,栏杆旁边多了一个带摄像头的机器。根据生活经验,孩子们知道这是停车场里用的机器,能识别车牌。
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安装这个机器呢?”
小满说:“安装了这个机器后,如果不是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车子就不能开进来了。”
佳佳说:“就像我们小区一样,车子开进去时会报出车牌号来。”
“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智能机器呢?”我趁机追问。
当晚,孩子们在家里寻找生活中的智能机器,发现生活中有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开关、餐厅机器人服务员等。第二天,孩子们与同伴分享了自己的调查发现。
工期临近尾声,改建后的大门口已初具规模,孩子们在谈及自己的新发现时,多了许多想法。小满说:“地上有很多栏杆,那是要把我们幼儿园围起来,不让坏人进来吗?”依依说:“原来墙壁上有字,现在跑到屋顶上了。”哼哼说:“汽车都停到一边了。”鸣宝说:“升降杆是汽车通行用的,白色栏杆是人行通道。”涵涵说:“那边有栏杆,早上爸爸带我从栏杆那里走的。”小满说:“那是人行通道,上面还有箭头。”我顺势接过话:“人从人行通道走,车从车行通道走,那是人车分流。为什么要进行人车分流呢?”
孩子们听到这个问题,立马对“人车分流”进行了讨论,并展开了探究活动。这个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周末,孩子们纷纷在商场门口、小区门口、马路上、码头等地方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人车分流情况。有了实地观察,孩子们自信地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认知经验,了解到人车分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了安全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自觉遵守幼儿园大门口的行走规则。紧接着,班里掀起了一股“人车分流”的建构热潮: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建人车分流的通道。在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仅能根据模型介绍人行通道、车行通道的位置,而且还会介绍这个模型适用的场景。
【分析】施工意味着变化。通过观察,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当下的探究需求给予支持。幼儿园大门口的变化是我们本次活动的资源,幼儿在持续的观察中发现了其中的变化。人车分流的装置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同时也揭秘了幼儿园大门口施工改造的初衷。当幼儿自发地用建构积木搭建幼儿园的大门口,还原生活经验时,我们读懂了其背后的想法。在搭建、展示、介绍、改进的过程中,班级“人车分流”搭建的热潮助推了课程的发展。这些变化中的资源拓宽了课程的范围,唤醒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获得了新的经验。后期,幼儿从幼儿园门口的基建联想到了马路上的安全设施,学习认识盲道、人行道、斑马线等。由幼儿园大门口基建引发的资源越来越多,幼儿在充满兴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变化及原因,并联系前因后果,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每一次的探究活动充满期待。
总结与反思
在“幼儿园大门口的改建”活动中,教师注重与幼儿交流大门口的新发现、新变化、新疑惑、新想法,关注幼儿经验的获得、重组和改造,助推了幼儿在与资源互动中的学习与发展。这也促使我们对课程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反思。
1.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敏感度
生活中有许多蕴含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看似和幼儿生活有距离的基建活动,引起了幼儿的好奇与关注,成为幼儿园实践中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带领幼儿走进生活中的教育现场,并组织幼儿交流讨论,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体现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敏感度,能提取幼儿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组织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课程资源的利用要追随幼儿的探究进程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给予幼儿相应的教育支持,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小班幼儿对幼儿园大门口施工的探究其实就是在建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建构自己与幼儿园的联系,建构安全设施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然而,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征能力还较弱,只能通过观察、对比,从其已有认知经验出发,理解幼儿园大门口基建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安全设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注重幼儿经验的链接、思维的拓宽、能力的发展,不断助推幼儿的成长。
3.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预设走向生成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在追随幼儿兴趣和尊重其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让幼儿参与课程的创生,积极利用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教师请幼儿表达想法,并在活动中尝试将这些奇思妙想转化为幼儿学习的资源。在活动的每个阶段,教师都聚焦幼儿园大门口基建这一鲜活资源中的问题:“幼儿园大门口怎么啦?”“怎么美化幼儿园大门口?”“为什么要这样改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幼儿产生了新经验,提出了新想法,探究不断得以深入。在“幼儿园大门口的改建”活动中,幼儿一直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教师不断地了解幼儿的情感与物质需要,并适时给予幼儿在“美化幼儿园大门口”“表达基建小意见”“人车分流实地调查”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推进幼儿探究活动的生成和深入。
4.课程资源的拓展离不开教师的细心观察
在幼儿园实践中,幼儿园大门口的基建资源只是单一地存在于环境中,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结束,观察大门口的变化是教师挖掘课程资源的重要路径。例如,当幼儿园大门口用三条栏杆形成人车分流的通道时,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怎样看箭头”“人车分流的应用”“马路上的文明警示”等探究活动;当幼儿园新增了晨检机器人和停车场智能机器时,教师又带领幼儿开展了“机器人家族”“生活中的智能机器”“机器人的本领”等探究活动。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放手,就能为幼儿提供探究发现的机会,搭建幼儿成长的支架,拓展、盘活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