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烙艺木火间
2022-05-30戴亚楠
戴亚楠
颜士昌,宿迁人,1971年出生,受父亲影响八岁就认识了烙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1993年大专毕业后的他,开始在宿迁南关教学仪器厂从事图案设计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退休老教师找到他要两块小椴木板,起初并不了解要去干嘛用,后来那位教师多次来要画板,这便引起了颜士昌的注意,通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要画板是用来烫画用的(烙画以前叫烫画),出于好奇颜士昌便随老教师回家一探究竟,刚进家门就发现之前拿回的画板上都已画满了图案,有山水、有花鸟,那褐色画面上浓淡相宜、疏密有度,或行云流水或秀美有佳,本来就对书画很喜爱这下更是被深深吸引了,原来小小画板竟然在烙铁温度的运用下能产生这么美妙的图案,颜士昌很想看看这小烙铁是如何在板上作画的,于是老教师现场示范烙画的构图与技法运用,看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回来后颜士昌对烙画的兴趣愈加浓烈,迅速购置烙铁进行尝试,刚开始烙铁并不听使唤,很多地方不是被烙煳就是没印痕而且线条断断续续僵硬无比,毫无美感可言,偶尔还会把手烫个泡,于是他又找到那个老教师进行讨教,才知道学烙画首先要学会画画,其次要对烙铁的温度、力度和速度加以掌握才能得心应手。得到答案后的颜士昌回来后到书店买来很多绘画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由于那时候没有专门的烙画方面书籍,所以全凭自学自悟,后来又到五金店买了多把大小不同、温度不同的烙铁,边实践边改造,把烙铁头改造成针形、鸭嘴形、铲子形不同的形状,后来又买来了调温器,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大量的实践对烙画有了基本的认识。
掌握了一些烙画技巧后颜士昌还是不甘心,准备利用烙画这个行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索性他干脆辞去了教学仪器厂设计工作专心研习烙画,毕竟接触的圈子太小,又没专业老师传授,他开始留意在身边的各类烙画信息,包括报刊上的、电视上的等等。一次听一朋友说一个月前在淮安电视台看到一个专访:一个烙画艺人通过努力把烙画卖到国外,于是第二天他便只身去了淮安,由于不知姓名,也不知电话和地址,于是他想到了淮安电视台,到了电视台后他说明了来意,好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查找把姓名、地址告诉了他,得到了这些,当时他的心情可说是无以言表,立即动身去寻找这位高人,由于地址方面的失误当时下错了车,后几经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位大师,方才知道大师姓杜,在外贸系统工作,业余从事烙画十余年,杜老师知道来意后也很感动,把很多烙画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颜士昌并给他带回好多烙画照片。回家后的他,根据杜老师的说法努力实践,后来在宿迁又认识了烙画多年的王金良老师,烙书艺术家李新泽老师,通过跟几位老师的潜心学习,技艺不断提高,再后来又到河南南阳烙画厂、安徽安庆五千年烙画公司、苏州扇艺工艺品厂等地不断观摩学习,技艺大进,自此颜士昌便在烙画的领域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005年3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在北京农展馆举行,颜士昌有幸被选为江苏的代表前去参展,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展览使他眼前一亮,那么多工艺精品和那么多来自各地的精英让他震撼,在烙画展区竟有八位烙画艺人参展,由于多年的烙画学习与参观使他对烙画的技法与风格日渐熟知与掌握,所以对当时展厅内多家烙画风格基本了解,但参展當天又有一位当地烙画艺人带着作品来布展,也就是这位老师改变了他烙画的画风和命运,他就是现代派烙画创始人、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会长郝友友,郝友友油画专业毕业后专攻烙画,他的风格有西画质感与厚重、形态逼真、引人入胜,展览的一周时间,颜士昌几乎每天都呆在郝友友的展位上虚心求教,郝老师为人耿直对他也毫无保留,把很多技法讲给他听,回到自己展位时他也总是把老师讲的要点记在本子上,尤其是看了郝老师现场烙画后更是心摹手追,带着崇敬的心情颜士昌后来拜在郝友友门下潜心学习现代烙画技艺。
时至今日,颜士昌的烙画已多次在全国获奖,中国央视及省、市电视台,《光明日报》《扬子晚报》等媒体也多次给予报道,同时他的烙画也被定为宿迁非遗保护画种,其本人也被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责编 孙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