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应在曲水流觞处
2022-05-30颜士州
颜士州
小盘谷不大,与同在扬州、名气很大的个园和何园比,占地相对较小,仅五千多平方米,但这里林木茂盛、藤萝叠翠,假山水榭、一步一景,映衬着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显得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沉醉不知归路
小盘谷是扬州的一处小型古典园林,坐落在新城丁家湾大树巷内,原是清代两江总督周馥的居处,是周馥购自他姓重修而成的。
门额上的“小盘谷”三字,据说出自西泠八家印人之一的陈鸿寿之手。一道隐隐约约的回廊与花墙,巧妙地把园子分隔成东西两院。进入门内,便是西园。水阁三间,临池而筑,与池东的湖石假山相映成趣。正应了“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的诗意。石梁三曲,架于水阁石山间,石梁尽而入幽洞,洞颇宽敞,置有棋桌鼓凳。洞之北口,临水断岩,题壁曰:“水流云在”,悄然有幽趣。下有步石可通后部花厅。山根处,磴道隐曲,径达山顶。有亭翼然,名“风亭”,可小憩,可远眺。沿石山东侧迤逦而下,便进入东园。如今景物已非,但从桃形门额所题的“丛翠”二字看来,当年花木扶疏、瓦舍掩映的庭院风光略可想见一二。小盘谷大致如此。站在风亭俯视,全园景色可尽收眼底。循着园径走上一圈,十多分钟足矣,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园。然而,据说它是扬州園林中以小见大的少有的佳例。园子虽小,却是不能不细细观赏的。
行家认为,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我既就宿在此,游于斯,食于斯,自然首先就具备了静观的条件。天也分外作美,此行既不像宋代诗人赵师秀所说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也不像戴敏所谓的“熟梅天气半晴阴”,恰恰却是他们的同代诗人茶山居士曾几所描绘的“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就更可以待清风于水阁,数游鱼于槛前,登临石山,小步回廊,着意地观之赏之了。
古朴的艺术气息
我国造园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其中且大有学问。明代《园冶》一书,就是专谈园林的。可惜我对园林知之甚少,尽管如此,由于日日涉足其间,品于斯,思于斯,也还是看出了一些小盘谷的妙处来。我曾经阅读过一些介绍小盘谷的文章。文章的作者们,大抵各有独到的发现。有的以为水阁夜月,花影临窗,自是诗意盎然;有的以为幽洞小坐,闲敲棋子,尤觉韵味无穷;也有的以为石山巍然,自然天成,极富登临之美……诸家所见,确实从不同的角度道出了小盘谷的佳胜。而我感受至深者,却在于造园者构思的精巧。那临池而起的三间水阁,本也并非什么新奇的构筑,然而它却妙在不是一览无余的一字排开,而是成曲尺形,远远望之,参差错落,层层叠叠,透过前间花窗,恰见后间一角,似露还藏,给人以不尽之感。
那一泓池水也不一般,固然,在这里细数游鱼,小步石梁,都不乏雅趣可寻,但我以为其不一般处,还在于水阁之下、石山之根,那不为人注意的驳岸。盈盈一水流到这里,已是尽头。可驳岸的下端,水面的上方,偏偏突然深凹进去,这就给人造成一个奇妙的错觉,仿佛池水并非到此而止,却似乎穿过水阁,汇过石山,流入了东园静静的庭院,颇有“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意境。我每至此,总不免要驻足流连一番。还有那回廊和花墙,原也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但它的不寻常处,却在于若隐若现之间,墙外花木,墙内池山,似隔非隔,仿佛融成了一体。小小的园子似乎突然变大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出了无限的境界,咫尺天涯,实在耐人寻味。难怪人说,大园动观,有缩地之奇,小园静观,有扩基之妙,这大约便是小中见大的艺术了。
自来戏曲中有“三五步行遍天下”之效,诗词中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力,看来造园亦然,在艺术上应是相通的。小盘谷的设计者,不愧是个大手笔。
桃花轻舞鸟啼鸣
夜里一场春雨,雨后初晴,有游客惊呼:“桃菇长出来了。”我似乎不解,想起当地人曾说:“桃菇是落下的桃花转世的,看去隐隐有桃花的颜色,吃了满嘴都是桃花的香味。”想到这我赶紧跟着三三两两的游客钻进小桃林。
桃林在水阁池旁边,雨后的假山更加苍翠,马尾松上缀满钻石般的小水珠,闪闪烁烁。所谓的桃林也就仅仅十几棵桃树,走进小桃林,一排排桃树像刚出浴的一群少女,分外光润鲜洁,枝上毛桃露出茸茸小脸羞涩地相互打量。这一切又被镀上了一层金色。
在那第三行桃树下有一朵朵暗红色的东西,好似桃花的落英,走过去一看,正是桃菇。摘到手上轻盈润滑,菌伞菌蒂一个颜色,暗红中带粉嫩,清香扑鼻。
我低头只顾采摘,忽然觉得一道虹彩在头上一闪,树上滴滴水珠落下,抬头一看,顿时眼花缭乱,一只色彩斑斓的桐花凤停在不远的枝头上。羽色有金、有红、有绿,金色比黄金耀眼,红色比银朱夺目,绿色比翡翠还要使人倾心。翘翘凤冠轻摇,长长尾翎飘飘,像戴上皇冠、佩上绶带的女王,雍容华贵,君临在镀金的绿色宫殿之中。它用嘴轻轻剥啄树皮,用爪慢慢梳着翅羽,沐浴着朝晖,悠然自得。我被这幽静的小园陶醉了。
古典园林,经历岁月的风风雨雨,多有荒废。扬州原是园林盛地,据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引用刘大观的话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可见扬州的园林之胜确非寻常。据说,当其鼎盛时期,在“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古城内外,大小园林不下二百多处,如今大都已废了,尚能保持相当完整规模者,不过十数而已,小盘谷当是其中的一个了。小盘谷格局不大,景物无多。然而那一水一石、一亭一阁,其所以能以小见大者,自有它们的来历,这正如同一首隽永得体的小诗一样,字字都有讲究,绝非信手拈来。
(编辑·李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