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象征意义

2022-05-30王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宠儿托尼莫里森

王鹤

内容摘要: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裔美国作家和第二位美国女作家。她把小说的重点放在美国黑人的被奴役、被压制的血淋淋的历史上,并采用象征化手段来揭示现实。《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在美国文坛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名字的象征意义、地点的象征意义等意象的分析,来深入且充分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宠儿》 象征意义 意象

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2月18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先后在霍华德大学、康奈尔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在她的小说中,着重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在不公正社会中的经历和对文化身份的追求。在《宠儿》中,托尼·莫里森采用了借用故事、延续传统和故事重构等艺术创作手法,使一个母亲杀婴的故事更具有特色性、典型性和社会性。《宠儿》是一部强有力的小说,它承载着只有莫里森才能创造出的模糊意象。正如莫里森本人所说:“当你将《宠儿》从头读到尾,你不知道她是谁”。读者既会置身于道德困境之中,也会沉浸在围绕着“宠儿”这个角色的神秘之中。《宠儿》的背景设定在1873年美国重建时期,刻画了三个黑人女性的形象和经历。对于小说中曾经的奴隶来说,过去是他们拼命想要忘记的负担。然而,对于小说的主人公塞丝来说,对过去的记忆却是无法逃避的。女黑奴塞丝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白人的追捕,而自己痛苦的被奴役的经历使她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自己的幼女,并取名为“宠儿”。之所以杀掉自己的女儿,是因为塞丝知道作为一个黑女奴,活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十八年后,奴隶制已经废除,“宠儿”化作少女重返人间,不断折磨着身心已经千疮百孔的塞丝。

《宠儿》跨越了小说和历史的界限,莫里森用她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艺术风格,向读者呈现了从塞丝记忆的裂缝和小说情节中隐约可见的过去,揭示了一种比任何婴儿鬼魂更令人难以忘怀的绝望的母爱。同时也使得读者们深刻理解了黑奴制度时期,黑人妇女深受双重压迫——种族的压迫和性别的压迫,使她们成为了奴隶中的奴隶。莫里森用历史上被剥夺了说话权力的人们的声音来写塞丝的故事。《宠儿》以碎片和图像的形式被写下来,像镜子一样被打碎,然后留给读者去拼凑。小说审视了奴隶制造成的精神和身体创伤,以及幸存者所遭受的挥之不去的伤害。《宠儿》是一部充满自由幻想和真实历史故事的小说,深入地探讨了奴隶制对非裔美国人的影响。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因其独特而细腻的艺术和文学特色,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在小说中,莫里森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是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它通过具体的抽象事物来表现人物、事物的特征。象征主义不仅表达出对永恒意识形态的追求,也表现出小说深刻的内容和主题。托妮·莫里森试图通过在小事件和情景中的象征意象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观点并将这种象征意义贯穿整部小说,对理解和分析小说文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宠儿》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象,如名字、自然界中的事物、场景等都具有特殊且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以对整部小说的分析为基础,对名字象征意义、自然象征意义、色彩象征意义和地名象征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从而领略莫里森优秀的艺术技巧和作品中深刻的主題。

一.名字象征意义

《宠儿》的主人公塞丝是一个在不断抗争中艰难生存的黑人女性,她对孩子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她不忍让自己的孩子们遭受身体、情感、性和精神上的创伤,她在“甜蜜之家”忍受着被奴役的痛苦,为了爱和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白人的追捕,自己痛苦的被奴役的经历使她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自己的幼女,并取名为“宠儿”。

“宠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莫里森赋予了这个人物充分的成长、发展空间。相应地,她的象征意义也逐渐展开。总的来说,宠儿要完全表现出她真正的象征意义需要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她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第一阶段,宠儿以塞丝死去女儿的鬼魂的形式出现。塞丝和丹芙一起居住的时候,鬼魂一直在房子里出没。每次鬼来的时候,肯定会让塞丝不知不觉地陷入过去生活的可怕记忆中。渐渐地,鬼魂似乎开始与塞丝的可怕记忆建立起某种关系。每次塞丝和丹芙与鬼魂搏斗时,塞丝也必须击退她记忆的攻击。

在第一阶段的最后,保罗·D出现了。他走进塞丝的生活,使丹芙心生嫉妒,并迅速地驱除了鬼魂。然后,莫里森开始探索宠儿的象征意义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宠儿呈现出人类的形态。几乎就在保罗·D到来的同时,“一个穿得整整齐齐的女人从水里走了出来。”那个自称“宠儿”的神秘女孩是谁?丹芙立刻认出她是她死去姐姐的化身。塞丝和保罗·D认为她是个想方设法逃出来的女奴。虽然他们对神秘女孩的身份有着不同的假设,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宠儿身上,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神秘女孩“宠儿”引发了丹芙对她孤独童年的回忆,以及塞丝对她过去生活的回忆。她还打开了保罗·D生锈的锡烟盒子,里面装着的一颗心,再次带给他所有可怕的记忆。因此,在第二阶段,宠儿的象征意义变得清晰和具体。对于这些曾经的奴隶来说,他们对过去奴隶生活的痛苦记忆就像幽灵一样紧紧跟随着他们。他们试图忘记它,但每次均以失败告终。虽然这个鬼魂确实被保罗·D驱除了,但它再次以人类的形式出现,继续折磨塞丝。不仅如此,它甚至对每个黑人都产生了影响,都会使他们陷入对过去奴隶生活的痛苦记忆中。因此,读者感知到“宠儿”得到象征意义扩展,它成为黑人对奴隶制的集体记忆的象征。《宠儿》的这种象征意义在第三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在第三阶段,黑人社区集体驱除“宠儿”。当丹芙发现宠儿完全控制了塞丝并开始要吞噬她时,她决定去救自己的母亲,丹芙走上街头,寻求黑人社区的帮助。黑人社区组织起来开始拯救塞丝,就在他们到达124号的房子时,他们看到了自己。显然,小说这样安排是为了进一步将“宠儿”与记忆联系起来。然后,小说的高潮到来了:黑人社区成功地进行了驱魔。至此,宠儿的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宠儿”是黑人对奴隶制的集体记忆的象征。在小说中,莫里森运用象征主义意象,描述了“宠儿”的象征意义,其寓意深刻,在莫里森的笔下,“宠儿”已不单单是塞丝朝思暮想的女儿,她象征着美国奴隶社会时期千千万万个被剥夺了母爱的不幸的黑奴孩子。

二.自然象征意义

“树”也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事实上,那是塞丝背上的一个伤疤,代表着她痛苦的记忆。在小说中,莫里森用塞丝背上的“树”生动地刻画了奴隶制的罪恶。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写过一本诗集,名叫《见证之树》(a Witness Tree)。在文学作品中,“树”的形象成为作家眼中最好的历史见证。莫里森也将这棵“树”视为奴隶制罪恶的“见证树”,代表着塞丝在肯塔基州种植园里所遭受的身体、情感和精神上的摧残。当塞丝无法忍受种植园里的非人待遇时,她决定计划准备逃跑。在逃跑的路上,帮助塞丝生下孩子的白人女孩艾米·丹芙详细地描述了塞丝背上的伤疤:“那是一棵树,一个苦樱桃树。看,这是树干——它是红色的,裂开得很大,充满了树液,这是树枝的分界,有很多的树枝,叶子看起来也像,真见鬼,这些不是花吗。小小的如樱花一样白。你背上有一整棵树”。这是塞丝背上的伤疤第一次被发现。在此之前,由于白人奴隶主的暴力压迫,黑人奴隶所遭受的伤害从未被发现。这棵“树”一直存在,却一直未被看见,它是塞丝被摧残的痛苦经历的象征,也象征着十字架及塞丝所背负的苦难和负担。“树”的象征,表现了奴隶制的极端残酷和非人道行为,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并且通过“树”的形象成功地挖掘出了塞丝痛苦的过去。“树”的形象比语言更有力量,更能给读者以精神上的冲击,在读者眼前创造出一幅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画面,从而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色彩象征意义

“所有的声音、颜色、形式,或者因为它们有固有的力量,或者因为丰富的联想,都能激起哪种虽然难以言喻但确实无误的感情,或者(我宁愿这样认为)给我们唤来某些无形的力量,它们落在我们欣赏的脚步我们称之为感情”,莫里森在故事展现的手法上展现出她高超的叙事手段和技巧,在《宠儿》中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时刻牵动着读者的视觉神经。保罗·D要踏上去往北方的征程,在这段描写中,莫里森使用了非常深刻、具有内涵的颜色意象,当保罗·D打听如何才能去北方时,人们告诉他“只管跟着树上的花儿走,它们去哪儿你就去哪儿。它们消失的时候,你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莫里森用五彩缤纷的世界,五颜六色的花儿象征着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对自由幸福家园的寻觅。

莫里森在小说中对红色的频繁运用,因为场景的不同,人物的不同而使这一具有撞击力的色彩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首先,“宠儿”的血贯穿于小说始终,给读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还有那只被成为“先生”的大公鸡,它有着鲜红鲜红的鸡冠,血一样的颜色。在保罗·D的心中,自己连只公鸡都不如,它是那样的自由自在,而自己连基本的自由、尊严都没有,生死及一切都掌握在奴隶主手中,在他的看来,红色象征的是自由。

绿色是生机和活力的代名词,莫里森巧妙地在小说中使用了绿色的意象和渲染,使读者联想到未来和希望。当塞丝从“甜蜜之家”逃出来,沿途中经过茂密的绿色丛林,这段绿色的丛林既是通往自由的希望之路,也是她不顾一切逃脱地狱的动力。小说中“绿色森林”“林间空地”“明亮的绿色长廊”等绿色意象的反复出现,暗示了黑奴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地名象征意义

在这本小说中,读者可以经常看到“Sweet Home(甜蜜之家)”这个词,一个听起来像置身于天堂般的肯塔基州的种植园,莫里森给种植园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表现了他对奴隶制强烈的讽刺态度。事实上,它一点儿都不甜甚至是这些非裔美国人的痛苦之源,奴隶主视奴隶为个人财产,黑奴可以随意地“被租用,被出借,被购入,被送还,被储存,被抵押”,对黑奴的身心都造成了非人道的摧残。在这个犹如地狱一般的农庄里,黑奴饱受着各种各样的煎熬,承受着悲伤、恐惧、愤懑、孤独和冤屈,都在这个所谓的“甜蜜之家”的农庄里的黑奴们的身体上清晰地记录下来。就像保罗·D意识到黑奴们仿佛被隔绝在“美丽的谎言”中一般,其实“那儿并不甜蜜,当然也不能称之为家”。

莫里森用“甜蜜之家”来象征奴隶制的欺骗和邪恶,当欧洲殖民者到达北美的那一刻,他们便开始实施野蛮的奴隶制,邪恶的奴隶贸易使殖民地变得经济繁荣。到1775年,北美的黑奴数量达到了50万。美国南北战争前后,黑奴问题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和权力问题。人们对奴隶制的不同态度仅仅在于,它在南方是一种制度上的歧视,而在北方是一种社会歧视。南北战争结束后,虽然奴隶制在法律上被废除,但奴隶们只是获得了名义上的自由; 他们仍然被奴隶制的阴影所束缚。所以,“甜蜜之家”名为甜蜜温暖的家,实为白人压榨、迫害黑奴的充满奴役和残暴酷刑的地狱。“甜蜜之家”只是个好听的名字,仅此而已。

“124号”,是塞丝,贝比·萨格斯和丹芙在获得自由后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房子,一个由家庭成员组成的生活共同体。124不是莫里森创造的一个假设数字,它有许多象征意义。首先,它指的是从1863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废除奴隶制到1987年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宠儿》出版的时间跨度,正好124年。在此期间,黑人享有124年的法律自由,作者似乎在提醒黑人要重新思考自由的意义,因为黑人的语言和文化正在被同化,“124号”是黑人精神家园需要修复的象征。其次,“124”不是一个连续的数。莫里森用这个数字组合暗示塞丝的第三个女儿已经死了。第三,小说的三個部分中每一部分都是以一种关于房子的情绪展开的:“124充满着仇恨”,“124很吵”,“124很安静”。显然,每种情绪分别代表着昔日奴隶的不同精神状态,这意味着黑人奴隶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历经了非常多的磨难。最后,“124号”是自由的象征。

“124号”房子是一个白人地主爱德华·鲍德温(Edward Bodwin)的慈善赠与,塞丝的家人搬到这里后,贝比·萨格斯(Baby Suggs)把它从白色的房子改造成了黑色的房子。包括将白人居住过的卧室和厨房变成了一个木棚和工具室,并把通往那里的后门用木板封住了,贝比·萨格斯对丹芙说她再也不想走这段路了。显然,贝比·萨格斯把仆人的身份与后门和角落里的卧室联系在一起,所以她重新装修了房子以避免想到痛苦的过去,改造后,“124号”房子成了自由的象征。贝比·萨格斯对白人房子的改造,实际上是黑人试图在白人社会中赢得一块领地,以保护他们来之不易的自由。“甜蜜之家”象征着白人的自由天堂,而“124号”房子象征着黑人的自由天堂。

本文通过对小说《宠儿》中四种象征意象的分析,能够使读者深入了解莫里森在小说中呈现的象征意象,并借助其意象功能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展现了的故事背景、细致刻画了三位黑人女性的人物心理,从而影响和推动了情节的变化和发展。这些象征性的意象不仅深化了主题,升华了读者的思想,而且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参考文献

[1]Morrison. T. (2005). Belov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刘银平.《宠儿》一部美国黑人的文学经典[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韩秀.论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三代黑人妇女自我的寻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5)

[4]王玉括.对非裔美国文学、历史与文化的反思:评《莫里森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9,31(2):169-172

[5]威巴·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A].戴维·洛奇主编.二十实际文学评论(上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3.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宠儿托尼莫里森
理发师托尼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短视频因何成了宠儿?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托尼·泡森(195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