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要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2022-05-30强小荣
语文课程中内容概括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内容概括虽然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但与写作教学中的缩写有某种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内容概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写作,要求学生自发、自主地去思考、去联席、去实践。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概要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样教学方式、轻松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对内容概括的学习兴趣[1]。
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设计缺乏对内容概括教学的系统规划,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教师刻板教学的现象出现。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列出第一类字与第二类字,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字词;也有“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其中,并没有专门的模块用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需要针对大篇幅的阅读材料进行,占据空间较大,不便安排在语文课本中。但是,对应的课外阅读任务中,是有相关的能力培养模块。学生对于课堂内外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将概括放在课外,使得学生产生了概括能力不如识字等重要的错觉。这种误解在极少数语文教师身上也有发生[2]。因而,将概括能力纳入语文课堂内,成为正式教学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一、立足标题,简要概括阅读内容
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很多文本的内容从标题可以一望而知,尤其是在低年级,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一年级上册的《秋天》《小小的船》等,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动物王国开大会》等,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曹冲称象》等,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青蛙卖泥塘》等,都属于标题可以概括整个文本内容的典范。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养成“审题”的好习惯。立足标题,再仔细阅读文本,就可以简要概括出阅读内容的重点。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标题,展开以下教学:
师:同学们都好好预习过《将相和》这篇课文了吗?
生:(齐声回答)是的。
师:那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这篇课文标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呢?这里的“和”又是什么意思?
生:“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师:是的,“将相和”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那么,廉颇和蔺相如是如何和好的呢?
生:廉颇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主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原谅了他,他们就和好了。
师:原来是廉颇向蔺相如认错,他们才和好的。那么,廉颇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生:蔺相如因为立功,职位变得比廉颇还高。廉颇非常不服气并扬言,等碰到了蔺相如要让他下不来台。后来,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师:这么说的话,好像内容还是有点长。同学们可以再仔细想一想,把将相和的故事用更加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生:廉颇不服气蔺相如职位比他高并扬言挑衅,蔺相如为了国家主动避让廉颇,廉颇知道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负荆请罪。
师:概括得非常到位,既说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又非常简明扼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这个故事吧!
立足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弄清标题的具体意思。我们都知道,标题是高度凝练的,在借助标题概括文本内容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扩充。从“将相和”这一标题出发,我们追问:将相是怎样和好的?→将相当初是为什么不和?回答好了这两个问题,简单概括故事内容便不再是难题。而且,这样的问答形式,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也经常分享自己看过的书或电视节目内容,从中提炼出这些主要人物和情节几乎是轻而易举的。
同时也要注意到,这样的简要概括发生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仅仅依靠学生自我预习来完成。教师应当尽量采用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避免避免采用太难的问题,让学生难以回答,从而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
二、理清脉络,概括每部分小故事
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升,阅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低年级的小短篇,到中年级的多段落、情节化的文本,最后到高年级情节多变的阅读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高年级语文课本来看,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包含了母亲种花生、收花生的描写,以及品尝花生时父亲与几个孩子的对话过程,其内容可以分成两个主要部分进行概括。到了第二单元《将相和》一文,全文字数达1600余字,主要故事情节分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在对阅读内容概括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理清文本脉络,然后分别概括几个主要部分。
仍以《将相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展开如下教学:
师:请大家给这篇课文标一下自然段,看看全文总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标记并数自然段)总共18自然段。
师: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请大家将这18个自然段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并与同桌相互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第1到10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完璧归赵;第11到15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的是渑池之会;第16到18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讲的是负荆请罪。
师:同学们的效率非常高,但是老师不太明白,第1到10自然段这么长,真的不用再划分一下吗?大家再仔细阅读一下这部分内容,看看是否要重新划分。先看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可以单独作为一部分吗?
生:不行的,这是背景,少了这段第二自然段就没有前提条件了。
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老师你看,要是把第1段拿掉,单看第2段就感觉不到秦王的恐怖,第3段“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就显得很傻。
师:原来如此。那我们继续往下看,有没有哪里可以再划分的?
生:(纷纷说)第2段肯定不行,第3段不行……
师:第7段也许可以,蔺相如从赵国到秦国去了,应该可以算另一个小故事了。
生:不能在这里分开。刚说到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结局还没出来,和氏璧时间还没有彻底解决。
师:有道理,在这里分开的话,这个小故事就不能叫“完璧归赵”,而应该叫“送璧入秦”。
生:(笑)后面更不可以分开啦,所以第1到10段就是一个部分。
师:看来没能难倒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怎么分析前后段落是不是一个部分的?通过阅读前后两段内容,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是否围绕同一个中心点进行讲述。其中,中心点可以用来概括这部分内容,比如第一部分都围绕和氏璧展开,从赵国到秦国,再从秦国回归赵国,概括起来就是“完璧归赵”。
对简单的阅读内容进行概括时比较简单,再次不做详细讨论。对于像《将相和》这样较长的文本进行概括时,首先要理清文本脉络,分成几个主要部分,然后对几个主要部分内容分别概括[3]。在概括各主要部分内容时,可以先确定每部分叙述的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人、事、物,只要抓住这个中心,就能概括出该部分主要内容。
三、串联前后,概括各个人物形象
前文讨论了从标题和脉络来概括阅读内容,这并非小学语文阅读内容概括教学的全部。各地小升初语文试卷中,常常能发现这样的题型,先给出一段阅读材料,然后提出问题:“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并非仅仅是语文考试的要求,更是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一种体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并产生不同的交集,需要从交往的言谈举止中概括出对方的形象。这种技能就是来自于语文教学,并持续影响着人的一生。
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例如概括廉颇的形象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浏览文本,并写下关键词句,如下表:
这个过程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算困难,只要对照阅读内容一一寻找即可。有时文本中的表述较为详细,学生需要简单概括一下。比如,课本中对廉颇护送赵王至渑池有两处: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学生可以将这两处概括为表中第一句话,已经勉强可以达到小学语文对概括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进一步简化概括,如“护送赵王,震慑秦王”。“护送赵王”这层意思学生已经概括得非常到位,但是“震慑秦王”这层意思学生只是那原文句子来表达,缺少言语的概括与转换。这种概括语言的转换与提炼,依赖于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词汇积累,需要教师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上例中,学生无法概括出“震慑秦王”的意思,教师不妨设计成选择题:
请仔细阅读渑池之会中廉颇相关语句,并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来概括廉颇的表现:___________赵王,___________亲王( )
A.護送,力敌 B.护送,震慑
C.随同,舌辩 D.随同,降服
选择题的方式可以降低概括难度:当学生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时,思考的大方向已经固定,只需在选项之间进行细节概括。久而久之,可以帮助学生校正概括方向,养成正确概括思路。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喜欢采用问答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概括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正确概括阅读内容,还要能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述,只有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回答出来,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参与感并不强[4]。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改换方式,以选择题帮助学生建立概括的思路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应对情况逐渐过渡到填空或简答等方式。
概括完廉颇在渑池之会部分的表现之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概括负荆请罪部分,得出廉颇“负荆请罪,知错能改”的人物特点。最后,将两部分廉颇的表现综合起来概括,学生就能理解廉颇这个军事能力杰出、忠心耿直的武将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需要将人数相关的阅读内容一一找出,并按照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分别概括,最后将不同的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人物概括,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5]。
概括能力作为语文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在教学中,要强化概括能力的培养,并长期坚持,那么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淑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题概括分析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23):105-106.
[2]郑腾雁.有时 有法 有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三要素[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Z1):67-70.
[3]王希淑.试论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9.
[4]管延秀.如何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听课体会[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0):19.
[5]甘婷婷.习得方法 反复实践——《将相和》备课反思[J].小学语文教师,2020(Z1):91-93.
强小荣,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兴平小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