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低年级作业设计策略
2022-05-30宣莹
宣莹
“双减”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教师要减少学生机械抄写的量,精心设计有创意的语文作业,还作业的本来面目——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
一、指向核心素养
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设计识字、写字作业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
比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此前学生在教材中已经认识了60多个字,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识字仍然是本单元的重要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围绕识字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首先是作业导入,教师用微课的形式给学生讲述“汉字小侦探讲象形字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作业指导,教师让学生复习《对韵歌》,开展汉字“对对碰”闯关活动,让学生把学习过的汉字联系起来;以“鱼”为例,让学生猜字谜,引导学生看字形变化,说说生活中有“鱼”的场景。最后是布置具体的作业,教师让学生在本单元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做汉字卡片,做好以后再与同学交流。学生从选择汉字到动手制作卡片再到互相交流的整个识字过程,包含了学生在汉字学习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指向趣味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教学策略,语文作业的设计同样需要重视趣味性。
适合学生在课外完成的趣味语文作业的形式很多。一是看,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如教学《动物儿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选择一种小虫子进行观察,并为小虫子制作一张有特色的“名片”,通过“名片”向别人介绍自己发现的小虫子的秘密。二是做,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学习能力。如教学《文具的家》,学生按照课文要求学习自己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按照收拾和整理的顺序边做边说,初步形成按照顺序表达的意识。三是说,培养学生按要求说的能力。教师可以抓住口语交际训练和课文练习中“说一说”的要求,开展家校互动共育活动,让家长把学生在家里按要求说的情形拍成小视频上传到班级群,调动学生按要求说的积极性。四是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充分关注低年级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外画一画课文内容中适合用画表达的内容。如教学《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画下来,再将相应的诗句抄写在画上,与同学比一比,看看谁画得最美。
三、指向学习技能
听说读写都属于语文学习技能。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宜将写作布置为课外作业。除了前文已经涉及的说之外,还有听、读都适合作为指向学习技能的语文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读和课外学生自主练习读,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技能都十分重要。与读有关的作业,一般以自主诵读为主,如模仿诵读。诵读时,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需要眼、耳、口和脑同时使用。因此,诵读是一个很复杂的学习过程,低年级学生需要在模仿中逐渐学会诵读。如教学《端午粽》,课文所在单元安排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目标,低年级学生受视域和朗读习惯影响,朗读长句子存在一定的困难,读不出长句子应有的语气、语调。对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听名家的朗读,跟着练读。虽然学生不知道所谓的轻重缓急、语气停顿等说法,但能够用声音表现出这些读好长句子的要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推送精美的语段诵读,让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语段所讲的内容,并能从中捕捉细节性的内容。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倾听训练,才能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学习习惯。
四、指向劳动技能
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低年级统编教材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不同形式的劳动内容。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一致,因而适合低年级学生开展的劳动自然可以和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这种模式也与当下倡导的跨学科学习的理念相吻合。
物品分类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其中包含着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有序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中安排了12个词语,分四行排列:第一行是“冰棍、西瓜、绿豆汤”,第二行是“凉席、蚊香、花露水”,第三行是“蒲扇、竹椅、萤火虫”,第四行是“牵牛、织女、北斗星”。教师在指导学生注意思考课文用什么标准分类时,引导学生说出夏天的食物、用品、景物后,让学生回家找出自己所有的玩具,然后试着给玩具分类,想一想自己是用什么标准分类的,有没有分类不合适的玩具,再让家长拍下分类的结果上传到班级群。第二天,教师适时安排学生交流互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指向的是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
總之,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设计“双减”背景下的低年级语文作业,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爱上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