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时宰相”姚崇

2022-05-30

共产党员·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姚崇玄宗宰相

毛泽东在《新唐书·姚崇传》一书的天头写下了10个字的批注——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作为唐武则天、中宗、睿宗至玄宗时期的四朝元老,姚崇正直敢言、举贤任能、吏事明敏,被后人誉为“开元盛世第一功臣”“救时宰相”。他以民生为重、不信邪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推重。

“十事要说”针砭时弊

玄宗即位之初,准备任用姚崇为宰相。姚崇则针对时弊,提出10条意见,并表示,玄宗同意这10条意见,自己方可上任,否则,就只好违抗君命了。这10条意见是:武后执政以来,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你能否施行仁政?青海边界已没有反复被扰的灾祸,你能否不再贪图边功?能否对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能否不让宦官参政?能否在租赋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能否不任命亲属出任公职?能否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能否允许大臣们“批逆鳞,犯忌讳”?能否禁止营造佛寺道观?能否接受汉朝王莽等乱天下的经验教训,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姚崇列举的“十事”,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稳定政局,结束此前的乱政,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二是整顿吏治,赏罚分明,同时鼓励进谏,礼敬大臣,养成良好的政治风气;三是改善财政状况,稳定边疆,反对浪费,禁止建设寺庙、道观等。这10条意见,区区200余言,却都针对他所经历的武则天、中宗和睿宗当政以来的政治弊端而提出,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玄宗悉数采纳,并委以重任。

由于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十事”建议,国家出现了政简刑清、赋税宽平、百姓富庶的局面,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之治”。毛泽东非常欣赏姚崇的10条意见,对此批道:“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推行改革发展生产

姚崇辅政期间,在经济上革除了历年来的一些弊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

唐朝开国之初,规定凡受封的王公贵族,封户的租调由受封者征收。但唐初受封者仅二三十家,封户也不过千余户。中宗以后,受封者多达140余家,封户遍及54州。到睿宗时,仅太平公主就食封1万户。食封者不仅征收租调,影响朝廷收入,还任意压榨封户,给封户增加了许多额外负担。在姚崇的建议下,玄宗改变旧制,规定封户的租调由朝廷统一征收,食封者到朝廷定额领取。这样,既加强了朝廷对全国财政的控制能力,也减少了封家对封户的许多苛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开元三年到四年,山东地区蝗灾肆虐。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人认为蝗灾不可抗拒。老百姓不敢扑杀蝗虫,只是在路旁烧香膜拜,祈祷上天消灾。多数朝官也一筹莫展。姚崇则力排众议,主张扑杀蝗虫,并以官职担保除蝗可成。玄宗遂命姚崇灭蝗。姚崇派遣御史,取名“扑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扑蝗。于是“蝗虫日渐止息”,山东人民免受了一次大灾难。

仓储制度是我国历朝历代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早在西汉时期就曾设置常平仓,而关于常平仓的设想则要更早。所谓“常平仓”,即政府设置粮仓,在市场粮价较低时以适当价格收购农民粮食,当粮价涨高时以低于市場价格卖出,以有效平衡市场粮价。唐代常平仓始建于太宗时期,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贞观十三年(639年)后,史书上就没有了常平仓活动的记载。姚崇辅政之后,建议玄宗恢复常平仓,并设置专门官员管理。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可以防止“谷贵伤民”的情况,稳定了粮食市场,有利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此外,姚崇还善于抓住现实中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办法。当时不少富户依托寺院假意出家,以此逃避国家赋役。在姚崇的建议下,玄宗下令有关部门暗中进行调查,最终命令1.2万多名冒充和滥度的僧尼还俗为农,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堵塞了国家赋税漏洞,打击了崇佛奢靡之风,于国于民均为益举。

自奉俭约操守清廉

姚崇曾作《五诫篇》,提出“为政以公,毫厘不差”,为官要“唯信去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带头移风易俗。

姚崇身为宰相,却没有专门府第,全家人住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完公事后,常常因路途遥远,天黑前赶不回家,于是就住在宫廷附近的罔极寺里。有一次,他得了疟疾,家人只好来寺里照料。协同他处理政务的宰相源乾曜深深敬佩,建议玄宗让姚崇搬入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玄宗立即批准这一建议,但姚崇却以那里有众多公文簿书,不适合让他的家人去为由,始终住在旧址。

有一次,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当时姚崇有两个儿子正在那里当官。离京前,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到洛阳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魏知古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于是魏知古上奏玄宗,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玄宗就有意将姚崇的两个儿子升官,姚崇却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

开元四年(716年),姚崇因儿子广通宾客,受人馈赠,觉得自己身为宰相,愧对国家,加上自己的亲信中书省主簿赵诲“受胡人赂”,决定辞职,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来接替相位。姚崇自尊自重、知贤荐贤,深得后人赞美。著史者说,姚崇风范之高,“宜后人之莫及也”。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因病去世。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好了,于是厚葬成风,送礼成风。姚崇认为这是陋俗,便留下遗嘱,要求自己死后只穿平常衣服入殓,不写经,不画像,一切从简。他告诫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因此,姚崇得到后人的赞颂:“三朝为宰相,惟奉廉慎为铁则;一生重节操,只将俭约传子孙。”

猜你喜欢

姚崇玄宗宰相
姚崇研究:20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
狡黠
姚崇拒住四方馆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姚崇拒住四方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
中华宰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