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文科生遇上人工智能

2022-05-30雷册渊

华声 2022年8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文科人工智能

雷册渊

每个人的转型之路都不平坦,但他们的经历也证明了,人生不是非要在既定的赛道上奔跑。

今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93万人。对千万学子来说,出分后的这段时间里,填报志愿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样一群人,纯文科背景的他们行至半路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他们中,有人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博士学位;有人一年补上了别人三年要学的课程,进入理工强校却发现自己还是“地板水平”;也有人艰难适应,差点放弃……

每个人的转型之路都不平坦,但他们的经历也证明了,人生不是非要在既定的赛道上奔跑。

从中文系本科生到认知科学博士

十年前,当一位中文系教授向黄萱菁推荐本系一名学生,说他立志考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时,这位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以为自己听错了。

虽然黄萱菁研究的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不无关系,但一个纯文科背景的学生想要转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深造并非易事,况且,十年前人工智能在国内尚且算不上一个热门学科。究竟是什么让他这样选择?黄萱菁很想知道答案。

几天后,这个名叫钱鹏的学生坐进了黄萱菁的办公室。从传统意义上看,他是个典型的“学霸”,从小成绩优异,高中选读理科,却始终对文史哲兴趣浓厚。高三时,他报名参加了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学科体验营。钱鹏从全国各地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

钱鹏告诉黄萱菁,大一、大二的通识教育让他有机会涉猎本专业以外的诸多学科,启发了他用跨学科的新视角来看待传统问题,尤其是通过计算的方法了解语言的本质、信息的处理,激发了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

这次谈话让黄萱菁印象深刻,她赞赏钱鹏的勇气,也立刻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学生”。但是,在她的实验室里,跨专业来的学生几乎都是理工科背景,纯文科背景的考生“前无古人”。黄萱菁不敢贸然应允,而是默默开始了对钱鹏的考察。这一考察,就是两年。

钱鹏找到国外的网课视频,自修学完了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相关课程。大三时,钱鹏赴香港中文大学交换学习,接触到了神经语言学。钱鹏回到复旦后,黄萱菁开始尝试给他布置一些实验室的工作,从最基础的标注到更加进阶的内容,钱鹏的完成度总会超出她的预期。

2015年,本科毕业的钱鹏通过考核,顺利进入黄萱菁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攻读硕士研究生。2017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續深造。今年,钱鹏终于取得认知科学博士学位,攀到了这一领域的金字塔顶端。

最难的是打破跨专业“知识诅咒”

当钱鹏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同系学妹、刚刚结束大二上学期课程的季雨秋也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跨专业深造。

当年,季雨秋因为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得奖,通过自主招生进了复旦。可她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中文系并不培养作家,毕业后真正靠写作谋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她在学校写新闻稿、去杂志社实习、为学生组织做自媒体宣传……然而,每尝试一次,她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虽然擅长写作,却并不习惯按照范式要求写作,更不喜欢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这让她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丧失殆尽。

反倒是大一学生必修的编程课让她兴趣盎然——把自己的想法按照一定的逻辑,用代码串联起来去实现,她喜欢这样有快速反馈的学习和工作。

当时恰逢阿尔法狗和微软小冰大火,融合了自己专业和兴趣的计算语言学走进了季雨秋的视野,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这才应该是我的专业!”

在选修相关课程和查阅资料时,季雨秋又发现,大多数课程设计和问题答疑对跨专业学习的学生并不友好,就像被“知识诅咒”了一样。因为这些课程往往默认接受知识的人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不适合像她这样的“小白”。她就去找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资源,从零开始,反复啃、反复练,确保自己能够吃准吃透。

几乎每一个从纯文科转考理工科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痛苦的过程。

比季雨秋低一年级的张向旭,因为备考时向季雨秋“取过经”,少走了不少弯路。可即便过来人的经验帮了他很多忙,文转理的挑战和艰辛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如果不是此前两年服兵役的经历让他坚韧了许多,他可能真会放弃。“影响最大的是心态上的一种改变,开始是懵懵懂懂的,后来每多克服一个困难,往深处多走一步,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

最终,季雨秋和张向旭分别被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录取,两人都拿到了文转理的入场券。

真正的挑战“上岸”之后才开始

历经千难万险,付出数倍努力后,凤毛麟角的跨专业学子终于“上岸”。可当这些文科背景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时,或许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刚进大学时,季雨秋就很快认清并接受了“自己在复旦只是一个凡人”的定位,对她来讲几乎不存在心理落差。可进入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这样国内一流的实验室继续深造,还来不及享受升学的快乐,迎面而来的压力就让她喘不过气来。一次,季雨秋苦思冥想、废寝忘食,终于做出了一个模型的雏形,她非常兴奋,甚至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可师弟却开玩笑地告诉她:“师姐,你就像一个专业运动员,其实才刚刚学会捡球而已。”

季雨秋常常改代码改到深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些成绩,才能在即将到来的秋招中谋得一份心仪的工作。2021年4月,某大型互联网公司需要补录一批软件开发岗位的应届生,季雨秋背水一战,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理想,成了一名算法工程师。

文理融合和交叉学科早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共同打造了认知科学;社会学和土木工程纳入了城市政策专业;计算和设计在数据可视化中相得益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跨越人文和技术、艺术与科学等学科,才是创新的关键。

面对日益增多的考生,黄萱菁也有自己的困惑。以前,人工智能尚未被大众所知晓,像钱鹏这样前来投考的学生是抱着极大的学术热情来的。可近年来,人工智能大热,黄萱菁越来越难辨别,前来投考的学生对人工智能究竟是不是“真爱”。而这,恰恰是黄萱菁最看重的考量因素。真正身处其中的人都深知,跨专业深造,尤其是从纯文科背景转投人工智能领域,要面临多少挑战和困难。若仅凭短视功利的一时兴起,而没有强烈的热爱、坚定的信念、清晰的目标和超强的学习能力,转型成功几无可能。黄萱菁将其称之为因为热爱而衍生出的“强大的自驱力”。

摘编自《解放日报》2022年6月29日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文科人工智能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豆文科作品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数读人工智能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