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韧性教育为依托的高中劳动教育方法浅析
2022-05-30黄雪军沈春东
黄雪军 沈春东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韧性教育在我国教育界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高中阶段,将韧性教育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能够让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
人生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如果学生能在高中阶段形成良好的韧性思维,就能在将来遇到挫折时做好自我调节,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不断锻炼自己的韧性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能力,可从劳动教育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一、高中劳动教育现状浅析
劳动教育在高中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各种实践,不断发展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各种劳动技能,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但在目前的高中教育实际中,有很多学生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对劳动教育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开展劳动教育并没有什么意义,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之中。劳动教育在高中阶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自然也就无法由此获得更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有很多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往往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求他们“扫厕所”或“打扫卫生”等,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将劳动教育推向了学生的对立面,会让学生将劳动教育视同于惩罚的途径。这对学生劳动观念的确立有严重不利的影响。
此外,很多家长对劳动教育也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考科目的学习之中,使得学生很少参与劳动。长此以往,当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迈入社会后,由于缺乏劳动教育和韧性教育,往往导致他们的内心过于脆弱,心理状态也不够稳定,这对其未来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二、探究基于韧性教育开展高中劳动教育的方法
1.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分层次制定科学的教育环节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在学科教育中无法获得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应提高对劳动教育的关注程度,以长远的目光去设计劳动教育的目标,并从高中三年教育的现状出发制定适合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适应劳动教育的活动与流程,并从中获得收益。
同时,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也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教师可以加强这个阶段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生活的价值观,为之后的劳动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对高二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劳动基础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自身在学科教育和生活中学到的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和素养。高三的学生升学压力比较大,教师应适当减少他们劳动教育的频次,重点夯实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巩固自身的劳动价值观,进而为升入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升入高中时,根据学生的喜好挑选适宜他们观看的劳动教育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劳动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劳动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同时,教师应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做好校园、班级内劳动教育的常规工作,如安排每名学生的值日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班级运轉所需要进行的劳动的意义,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重视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
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劳动能力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能通过亲自动手、体验,不断加深对劳动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改变不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和人生价值观。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充分意识到实践才是劳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和技能,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劳动教育活动之中。
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过分重视技术和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劳动活动中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劳动教育活动变成了另一个学科教育平台。因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扭转这种倾向,深入分析时代特征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喜好,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劳动教育活动。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科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劳动有关的文章,教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先引导学生对劳动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之后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文章中的描写,更直观地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这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3.促进学生体验实践活动,锻炼抗压能力
要想开展更加高效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明确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发展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能冷静进行处理,对自身情绪的状态进行调解,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投入感情,设身处地加以思考:当自己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个过程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调节情绪的机会,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应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向学生传递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家校合作中逐渐爱上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劳动基础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劳动实践任务。对于心理抗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逐层“加压”,让学生逐渐适应压力带来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当学生无法调解自己的情绪时,及时加以干预。
教师也可以利用体育课锻炼学生,让学生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感受到运动给自身带来的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提高心理韧性,能够以更加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更应意识到将韧性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韧性,提升抗压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
责任编辑:刘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