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2022-05-30蔡苓

新校园 2022年8期
关键词:沂蒙名人家乡

蔡苓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创造出瑰丽璀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这一重要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笔者关注和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作了一些探索。

一、立足小學校园,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

1.课堂精选古诗词教学,学习国学经典文化

随着部编版教材在小学的启用,古诗文的教学对模塑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不断诵读,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便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古诗词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段,依据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的任务型学习。如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系家园”单元,选编了《少年中国说(节选)》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型学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查找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爱国情感。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志向与心愿”单元,选编了《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中可以采用“研究型学习”,让学生把比较阅读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查阅资料,研究三位诗人(李贺、于谦和郑燮)的不同点,明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托物言志,深刻感受主人翁的英雄气节和爱国精神。

2.课间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晨读、午写、课间十分钟、阳光大课堂、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如诵读比赛、书法比赛、汉字听写、话(画)说成语与成语接龙、作文大赛等,以提升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创立社团,譬如诗词协会、国学诵读社、书法协会、手绣社团、剪纸协会,以培养各式国学人才,丰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内容。

二、走近家乡名人,了解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

1.寻访名人足迹,捕捉名人风采

齐鲁文化是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开放的智慧之花,它以儒学为核心,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山东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与当地生活习俗结合在一起,具有最丰富、生动的生命力量。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常通过参观、开故事会、听讲座、上网搜寻等形式,利用节假日开展 “寻访家乡名人足迹”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历史、走近名人,从而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捕捉名人风采,从中受到启迪和感化。

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沂蒙文化资源的优势;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也要因材施教,充分展示小学教育的独特优势。笔者工作地费县是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围绕这一地方特色,教学中开展了“居真卿故里,做书法传人”的系列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并整理颜真卿的文字资料,邀请名人书法讲座,开展百日练字打卡和举办班级书法比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就地取材,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现实,就地取材,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利用地方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沂蒙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走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参观费县银光文创园,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民间老艺人们学习家乡的手绣、蛋壳画、制陶等传统技艺,使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搜集民俗风情,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必不可少。高学段的学生通过搜集关于民俗的古诗,系统了解了中国特色的民俗节日和相关的习俗文化。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家乡的民俗风情,在全班作交流汇报。当然,我们要宣传科学对待民俗的做法,激励更多人弘扬民间文化。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民俗风情非常有趣,因此,他们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深入了解了家乡民俗节日和民间文化。如开展班级故事会,讲一讲费县朱龙王的传说、楼景洞的传说等。

三、参观革命圣地,继承沂蒙红色文化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地区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要因地制宜,继承沂蒙红色文化教育。

1.参观大青山教育基地,温习沂蒙故事

革命战争年代,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对新生活充满强烈向往的沂蒙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军参战,碾小米、做军鞋、送弹药、抬担架……沂蒙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政治觉悟,无疑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来源。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家长可带领孩子参观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观看革命教育影片,共同回顾过去的艰难岁月,重温抗战光辉历史。革命先烈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将鼓舞着当代小学生,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洗礼。

2.学唱沂蒙山小调,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增广贤文》中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王维在《杂诗》中发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故乡是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临沂儿女的《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已扎根到临沂小学生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我的家乡”的代名词。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而是多学科联手,协同开发,共同教育。如学唱《沂蒙山小调》教学,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共上一堂课,由音乐老师专业教授,语文老师组织学生书写学唱《沂蒙山小调》心得体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沂蒙名人家乡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