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妈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

2022-05-30真心爸妈

快乐作文(3.4年级) 2022年8期
关键词:蒙台梭男孩儿大人

很多妈妈都在特别努力地坚持亲子阅读,每天再忙再累,都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读书。

但有很多妈妈遇到一个特别大的烦恼: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是不高?为什么亲子共读了好几年,孩子上小学了,还是没能爱上阅读?这恐怕与大人带孩子阅读时做的一件简单小事有关,就是——给孩子“讲書”!

世界著名早教专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十五个月大的小男孩儿摊开一些色彩艳丽的明信片给她看,跟她说“汽车”。她知道孩子是想让她看汽车,但她从那些画面上看到的,只有风景、人物、动物——换句话说,上面根本就没有汽车。

于是她对小朋友说:“我没有看到汽车。”小男孩儿看着她,挑出一张明信片,很得意地说:“喏,这里!”蒙台梭利看到,画面中央是一只猎狗,远处有一个扛着枪的猎人,角落里有一座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线上有一个很小很小,几乎看不到的小黑点儿——孩子指给她看:“汽车!”

毫无疑问,孩子是对的,那条在画面角落的曲线,是一条路,而那个大人根本就不会留意的小黑点儿,代表着一辆汽车。

蒙台梭利觉得,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还没被吸引到那些“漂亮和有用”的图画上,于是挑出一张有长颈鹿的图片,指给孩子看:“看这长长的头颈。”孩子脸色阴沉地回答:“长颈鹿!”——于是,蒙台梭利没有勇气再讲下去了。

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已经非常懂得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想象,从画面中“读”到丰富的内容,成人的注意力却常常在画面最主要的、而且大人一厢情愿地想让孩子“知道”“了解”的那些东西上。可以说,阅读时,孩子和大人完全不在同一频率。

大人给孩子“讲书”,当然是好意,希望孩子在大人帮助下,能把一本书读得更“好”,获得更多理解和认知。但是,这恰恰背离了引导孩子阅读的初衷——培养他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原本的目标是让孩子愿意而且有能力自己读书。

给孩子讲书,会给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束缚和干扰。

1.大人的“成见”,会束缚孩子的思考和想象。

孩子的看法不一定和成人相同,你通过讲书,把成人的见解灌输给孩子,就把他对书的理解限定在了你给他的框架中,束缚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2.大人的讲解,干扰到孩子自己阅读。

一个兴致勃勃投入阅读活动的孩子,他的头脑中会发生很奇妙的“化学反应”,有时惊喜,有时惊诧,有时兴奋,有时悲伤,当孩子能完完全全把自己投入书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时,他才能真正地爱上阅读。

但是,在亲子共读中、在爸爸妈妈给孩子讲书时,孩子是失去了这种相当私人的乐趣的,他不得不配合大人的讲解,时不时表示我在听、我听到了、我听懂了,他头脑中那些奇思妙想会经常被打断,而且当他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表现得有点儿“走神”时,又常常被大人批评“不专心”。

孩子的阅读经常被干扰,他就会感到不快乐,对这种活动失去兴趣,这也正是很多妈妈发现自己那么用心地带孩子做亲子阅读,但孩子连阅读兴趣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阅读和吃饭一样,你介入越多,孩子困难越多。

孩子阅读时,大人到底该怎么做?真心爸妈有几个建议:

1.放弃对“亲子共读”的坚持,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

2.只在孩子要求给他读书时,照本宣科地读。不加任何讲解,让孩子原样获取书中的内容。

3.只在孩子提问时解释,不主动给孩子解释。孩子不提问,大人不解释。

4.在孩子想讨论时,和他讨论,孩子不发起讨论,大人不和他讨论。

为什么大人能听“讲书”,而孩子不能?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现在知识付费这么发达,很多成人都付费订阅“讲书”的专栏来听别人讲书,为什么爸爸妈妈就不能给孩子“讲书”呢?

这不一样。成人听别人讲书,是为了快速了解书中内容,获得书中的干货。但培养孩子阅读,是为了让他愿意自己读、有能力自己读,能自己从书中获取信息,让他用“听讲”的方式来读,在方法上就南辕北辙了,没有效果,当然也不奇怪。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两孩爸妈,用心研究家庭教育。著书《育儿基本》系列。

猜你喜欢

蒙台梭男孩儿大人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果没有了大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蒙台梭利在日本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