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史书体例,探索整本书阅读“织网式”教学

2022-05-30苏捷

语文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楼梦

苏捷

【关键词】史书体例,高中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织网式教学

《红楼梦》作为高中整本书阅读书目,因课时所限,教学时既不能简单地采用“单篇教学”方式来累加堆砌,也不能同对待“课外篇目阅读”那样,没有具体的课堂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其作为文学经典来读,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策略和方法。

目前,在新课标实施时间不长,统编教材还未完成一轮实施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对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处于摸索状态。目前比较成功的还是“网块结合式”教学法,即主要通过思维导图对全书内容进行网络式梳理,再结合教材节选篇目,按照大单元教学理念进行“板块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学生通篇阅读,并整理思维导图后,对教材中节选的重要篇目进行关联教学。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有效,但相对而言,笔者认为仿照中国史书体例,采用“织网式”教学法,可以使学习更生动有趣,也更系统深入。

我国的史书经历了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体例的演变。最初的编年体史书相对简单,例如整部《春秋》只是由大量的“时间、事件”组成,相当于一部大事年表。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后来有了详细记录各诸侯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如《战国策》,其中各国历史脉络清晰明确,还具有强烈的比照作用。纪传体史书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强调“人创造历史的主观能动”,便于后人以“个体”的角度去借鉴历史。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是基于《资治通鉴》重新编排的,与后者侧重历史大事的政治参考价值、以还原“事件”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通鉴纪事本末》更加清晰地分条陈列了事件本末与政治经验。可见,这些史书体例各有所长,是历代先辈为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规律作出的全面而透彻的探索。《红楼梦》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值得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学习。模仿上述史书体例对《红楼梦》进行研读,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仿照史书体例,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行“织网式”教学指导,体现出“不同角度”“综合性”的考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形成阅读文学经典的策略和方法。须要说明的是,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效率问题,充分利用前人的阅读经验,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来提升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效率,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组织学习交流。下面具体来探讨模仿史书体例,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行“织网式”教学的设想。

一、模仿编年体,整理大事记

模仿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为《红楼梦》编写“大事记”,是一种线性的整理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故事主线和基本内容,并对后续的拓展研读建立坐标。相比于整理思维导图,这一方法虽然因其精细(具体到年月)而要花费更多时间,但因其单线(仅按先后)执行阅读任务,所以也有其轻松之处。而且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红学名家的著作,如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红楼纪历》,让学生模仿其研究方法进行整理,甚至直接在其研究成果上进行加工。在整理“大事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而且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关于人物年龄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时间轴,学生往往容易按照“感觉年龄”去理解人物。林黛玉进贾府时只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姑娘,放在如今也就是小学入学的年龄,但学生阅读时会直接把她当成电视剧里那样十几、二十岁的模样来看待。明确了时间轴,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林黛玉的“早慧”,也能对林黛玉丧母之后离开父亲进入贾府的处境和感受产生共鸣。同样,学生对于宝玉的顽劣,尤其是他在金钏事件中若无其事的“逃跑”,会有更理性的评判。因为对于高中生而言,书中人就是自己的同龄人,甚至年龄比他们还小。(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第四十五回黛玉才说自己“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而根据周汝昌的说法,“按黛玉小宝玉一岁,实当十二岁。所叙明明不合,疑字有讹误,或后人嫌小,妄改‘二为‘五”[1])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反思其事,教益自身,学生会从文本中学到更多、思考更多。

通过模仿编年体,整理大事记,学生既能建立清晰的时间轴,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也能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获得人生启发。

二、模仿纪传体,为人物立传

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全书,他们的关注点会聚焦于贾宝玉、林黛玉等主人公或自己喜爱的人物身上,比较局限,也可能会由此而偏颇地看待甚至忽略次要人物或其他人物。模仿纪传体,为人物立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完整地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本。以探春为例,她并非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从她身上可以发现很多现代女性的特征。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我早走了,闯出一番事业来,自有我的道理。”这体现出她拥有现代女性的平等意识与独立意志。从她临时管理荣国府时采取的开源节流的种种措施,可以看出她具有现代管理的理念。探春身份特殊(庶出),却很有头脑,懂得长远计划。应该说,探春作为十二金钗之一,是曹雪芹“觉其行止识见皆在我之上”而为闺阁立传的本意,是不容忽略的存在。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探春的名字出现了六十回,因而整理《探春传》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红楼梦》电子书进行搜索,把与探春有关的情节和内容快速整理出来,然后删减无效信息,补写过渡衔接,以提升阅读效率,训练信息处理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选人物,分组分工进行整理,再开交流会进行人物传记简介和评论,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如此,学生能够关注到那些次要人物的完整人生,更好地理解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过程中所希望展现的女性群体,以及对封建时代女性命运的探究。

通过模仿纪传体,为人物立传,学生不仅可以强化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训练信息处理、沟通协作能力,而且能够全面把握文本中“多人物”“大体系”的主体,获得更丰富的人生教益。

三、模仿纪事本末体,编写事件“本末”

模仿纪事本末体,将《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本末”整理出来,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叙事,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人生。

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中选入《宝玉挨打》一文,同时在“扩展阅读”中节选了吴功正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而该节选部分正是以“宝玉挨打”一事为例,对《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层层铺垫、推举高潮),以及对事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科学处理进行了研究。如果单一地就《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的情节,去理解“宝玉挨打”这一经典事件,显然是难以领悟到这些的。正如在吴功正眼里,“宝玉挨打”事件自然不止于第三十三回。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编写《宝玉挨打本末》,那么学生也许自己就能更好地领悟“层层铺垫”“水到渠成”的叙事奥妙。因此,为《红楼梦》中的其他重要事件编写“本末”也有这样的裨益,比如编写《刘姥姥进贾府本末》,自然就可以读到王熙凤如何给刘姥姥恩惠,解此远房亲戚之困,以及后面刘姥姥如何报答恩情,解救巧儿。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读出王熙凤嘲弄刘姥姥的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人性的复杂和多面,也能够看出传统文化中“善有善报”的思想。模仿纪事本末体,侧重主要事件的完整性。通过对《红楼梦》中重要事件进行本末整理,学生自然对其叙事结构的展开、叙事艺术的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见,模仿纪事本末体,编写事件“本末”,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宏观的叙事策略、更具体的叙事技巧,更好地理解人生“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

四、模仿国别体,撰写家族史

模仿国别体,对《红楼梦》中各个家族的历史甚至其他诸如忠顺王、北静王、甄士隐、贾雨村的家史进行梳理、撰写,可以让学生从家族层面去理解封建王朝所存在的问题,清晰了解《红楼梦》所展现的宏大的社会图景。

1964 年8 月18 日,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再次讲了《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还背诵了“护官符”,并强调:这一段是《红楼梦》的总纲,意在说明它点明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治结构。[2]书里虽然只写了贾府一家的衰败史,其实是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政治的衰败史,预示了封建制度的灭亡。

通过对家族史的整理,学生不仅能够把宝玉的人生、宝黛的爱情放在封建家族的宏观背景上去理解,而且透過贾府、薛家的衰落史,更能够看到整部作品如何展现封建制度的没落。虽然四大家族基本上都集中到贾家来讲,但具体而言,贾母是史家的人,薛宝钗、薛蟠是薛家的人,王熙凤是王家的人。而梳理清楚了各家族史中的祖辈后辈,学生更能够理解封建王朝之所以必然衰落,是因为即便他们懂得经营资财、联姻勾结、读书捐官,但始终禁不住后代不肖。这样也就摆脱了看“小故事”而忽略“大世界”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封建家族辛苦经营,最终无法延续的关键就在于其始终是企图通过不平等的方式,长久霸占着大量的资源和利益,这始终是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相悖的。

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指导学生要明确文本的创作背景,文学著作之所以经典,很大程度上也与其能够展现时代背景有关。通过模仿国别体,撰写家族史,学生可以把作品放在“当时”和“现在”进行观照,形成背景意识以及科学的阅读自觉,更好地把自己与社会融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入时代中去。

上述四大史书体例,体现的是中国几千年“崇史学史”的传统。仿照这些体例,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织网式”阅读教学指导,凸显的是“借古鉴今”,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教学理念。它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