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精神”的诠释
2022-05-30徐腾渊
徐腾渊
假期里,我读了《马兰的孩子》一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原子弹实验进入关键阶段,一大批军人、医生、科研人员和他们的孩子入驻新疆马兰。大人们研究原子弹,原本整天疯玩的小孩儿因为建了学校,也慢慢认真学习起来,他们也感受到了大人的艰苦。所有入驻马兰的人,都是祖国核事业发展的探路者,他们干了惊天动地的事,让祖国挺起了腰杆。
罗布泊风沙肆虐,在新文一家到来的第一天,弟弟新武就被刮走了;罗布泊缺水,每人一天的饮用水定量是两茶缸,很多人几个月不洗澡;那里粮食极度缺乏,大人吃的是榆树叶,他们把仅有的一点儿粮食留给马兰小学的孩子们……面对重重困难,奋斗在罗布泊的人们与天斗,与地斗,扩大基地耕种面积,找水打井,就像顽强的马兰花,深深扎根在罗布泊。在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这一群隐姓埋名的先驱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而这,只是他们在罗布泊荒原辉煌奋斗历史的开端。之后,英雄们继续弘扬马兰精神,实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壮举,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守卫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文中父亲严砺对儿子新文说:“该打的仗我们已经打完了,剩下的幸福生活就留给你们了。”新文耳濡目染,从一个不爱做作业、到处淘气的“野孩子”,成长为艰苦朴素、不怕困难、为伟大理想而努力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这群在马兰基地長大的孩子,他们如同马兰花一样扎根大漠,同祖国一起成长,最终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他们同父辈一样,是蘑菇云的见证者,是祖国核工业发展的探路者,也是马兰精神的传承者。我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生活与学习中,我也常常遇到困难,比如题目不会做,字写不好等等。我有时会生气、懊恼,有时会灰心、丧气。每当这时候,爸爸妈妈都来开导我,教育我。现在想来,比起新文他们,我的生活太幸福了,我面临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呢?
向英雄致敬!向马兰精神学习!“向我开炮!”困难,我不会怕你们的!
(指导教师:沈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