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从他所面对的黑暗,获得自身的形状
2022-05-30苏笑嫣
苏笑嫣
没有人喜欢焦虑和痛苦,但日常生活中的痛苦似乎不可避免。日复一日的工作任务和deadline,每一次重做的提案,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对过去未能把握的时机的懊悔,甚至在当今天下班后就已经想到明早还要面对的领导和客户的脸色。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如此巨大,它们足够使你闷闷不乐,并不只一次地怀疑人生。
也许,劳碌了一天的你在拥挤的城铁上看着窗外不断闪现而过的霓虹高楼,只觉疲惫不堪,又孑然孤独。这时,你会质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活着,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相对悠闲的生活方式。于是,很多人听着《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羡慕着他人移居大理,一面埋首在都市生活的忙碌和焦虑之中,一面想象着小院闲适、青梅煮酒、种花养草的平静生活。
但是,你为什么没有动身,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
因为从根本上你明白,逃离只不过是你对现实生活的一场矫情罢了。
记得读大学时,我喜欢过逃跑计划乐队,更喜欢他们对于自己队名的阐释: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个时代,我们看清了很多。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面对丑恶,面对创伤,面对死亡,事实上我们无路可逃。所以逃跑的真正意义仅存在于计划。
不錯,面对压力,面对痛苦,面对黑暗,我们总会感到深深的不安,而逃离是人最正常不过的反应。渴望摆脱无休无止的挣扎而获得安宁的念头,几乎人人都曾有过。但通常,人们想要逃离的,都是那个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要面对的东西。
人们感到黑暗来袭的那种焦虑、不安和动荡,是因为它们难以应付,更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种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上升的过程之中。这就如同破茧的过程,要经过相对漫长的成长、执着和努力,这个过程自然不容易,也自然会产生很多不可避免的困扰。
当人们面对某种黑暗,同时内心相对的坚持和希望却愈发深刻清晰。在对抗黑暗的过程中,你更加深切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想做到何种突破——即,你为什么对抗黑暗。那时,你心中的坚持变得无比明晰和坚定。而在你一步步从黑暗中跋涉而出的过程中,会发现黑暗的泅渡中赋予你的,是内心的明确和坚持,是使你成为深刻的自己,是赋予了你自身的形状。
一个人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面对的黑暗、他能够面对的黑暗,和他在黑暗中努力前行的脚步。因为有黑暗,我们的生命得以顽强有力。而正是在一次次面对和抵抗黑暗的路途中,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活着。所以有那么一句话:生活就像心电图,波波折折,一帆风顺的那是挂了。因此,你所恐惧的那些,一方面让你想要逃离,另一方面却又是必要的。
以适当的逃离来作为调节自然不错,闲暇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喝下午茶、听音乐、泡个热水澡……或者真的动身去往那些你向往的生活之地旅行。在你计划某些逃离的时候,尤其是当计划着“等到XX结束了我就可以……”的时刻,逃离显得尤为美丽而珍贵。它们首先成为你的动力,然后当然可以付诸实际地去实现。用适度的逃离来放松,让自己得以休息和蓄力,是日常生活中的憧憬和美好。而在计划的过程中,逃离和面对二者都同时具有了意义。它们让你现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渴望的状态达到了合理的平衡。
但以彻底的逃离来逃避黑暗,从此波澜不惊地“岁月静好”,就值得你深思熟虑一下了。如果你真的能够在一种大而彻底的无目的的生活中感到愉悦,那很幸运。但长期的这种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意味着一成不变的无聊和无所事事,意味着空洞乏味无趣。而这恰恰是因为,它波澜不惊、毫无挑战。彻底地逃离——比如移居,它并非解决了不安,而是扼杀了不安发生的条件。但它同时杀死的,是你面对丰富世界的可能性、自身上升的可能性,和你在生活的黑暗中逐渐磨砺出独具形状的自我的可能。
绝对的安宁是一种寂静,是静止,是庞大的虚无。是无所事事和不知如何是好。是浑浑噩噩而失去生活的动力和目标。当所有欲望都褪去,也就失去了可以由满足欲望时带来的快乐。最终,是什么都没有。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自我,淡去了形状。
当你决定要逃离黑暗,那么你放弃的东西,就不仅仅是那么简单了。
也许生活的真实感和踏实感就在于,面对黑暗之时的抵抗和挣扎:不断解决麻烦,消灭一个又一个的不安和焦虑。它们的确让人痛苦,但没有它们,生活又真的很无趣。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必须要去面对的黑暗,但它的拯救之物不是肤浅的快乐和未经世事的平静,而是从对抗中获得的满足感。
诗人老风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是黑暗包围了我,而是我打入了黑暗的内部。”这是面对黑暗,我们所能表现出的最有尊严和魄力的态度。其中意味着勇敢、坚毅和承担。
最终,每个人都从他所面对的黑暗,获得自身的形状。
选自《现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