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美学探究

2022-05-30卓瑶养

东方收藏 2022年8期

摘要:长久以来,遇林亭窑一直被认为是建窑的姐妹窑口,乃因遇林亭窑亦曾制作出大量的黑釉茶盏作品。而匠人在遇林亭窑作品之上所施加的“黑釉金彩”工艺,则多了一分“天人合一”的意蘊,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遇林亭窑作品,一直被看作黑釉瓷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此,本文拟从对遇林亭窑作品的研究出发,结合个人的创作所得,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遇林亭窑;黑釉;金彩;研究思考

一、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遇林亭窑遗址乃建窑系的重要遗址之一,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遇林亭窑窑址位于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村和武夷街道办白岩村的交界地带,紧邻风景秀丽的莲花峰景区,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建有龙窑9座,每窑烧造的瓷器应在8万至9万件之间,是一个精(瓷)粗(瓷)兼备、黑(釉)青(釉)并烧的窑口,产品除少量的盘、碟、罐外,主要烧制黑釉茶盏。在宋代,遇林亭黑釉茶盏盛极一时,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好和追捧。其产品大致可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类型,釉色则分为乌(绀黑)釉、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及杂色等六大类。值得一提的是,遇林亭窑还烧造一种名为“黑釉金彩”的茶盏,所谓“黑釉金彩”就是在茶盏中描绘有金色图案和书有铭文的黑釉盏。黑釉金彩茶盏中,有的题有“寿山福海、金玉满堂”等文字,有的饰有凤凰、花卉、山水、武夷山风光等图案,明暗相衬,尤显精美。但遗憾的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开创散茶之风,遇林亭窑逐渐停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遇林亭窑窑址才被发现,1998至1999年相关单位对其进行了局部的考古发掘,科学发掘揭示了这座尘封近千年的古窑场的真实面貌。而其所出土的金银彩黑釉瓷器,此前更是从未问世,它为建窑系的深入研究开拓了领域,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为传承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武夷山成立了多家相关研究所,致力于恢复遇林亭窑黑釉茶盏,如今已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相关产品相继成功面世。遇林亭窑黑釉茶盏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对遇林亭窑黑釉盏进行美学探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加深对这一宋代重要窑口的印象。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资料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法。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关于遇林亭窑、建窑、茶文化、考古遗址、墓葬发掘、古陶瓷修复方法等诸多资料,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归纳总结。此外,还将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出现过的遇林亭窑黑釉茶盏进行整理、统计和鉴赏。

二、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的美学探究

1.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的特点

从目前所见的遇林亭窑产品来看,大体囊括了青瓷、青白瓷和黑釉瓷三大部分。其中,青瓷以碗、盘等居多,青白瓷有碗、盘、瓶、杯、罐等,黑釉瓷则以盏居多,是遇林亭窑最具特色的制品。遇林亭窑所生产的黑釉瓷,釉色种类多样、绚丽多姿、千变万化,包括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曜变等,另外还有大量使用金银彩绘的黑釉茶盏,其山水花卉纹样和吉祥铭文别具一格。遇林亭窑的瓷器还伴随着国际贸易和艺术交流传播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当地的陶瓷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金银彩绘黑釉茶盏,在宋代时流传到日本,在日本被称为“金彩文字天目”,亦被奉为珍品,受到日本文人雅士的珍爱。1994年秋,日本茶道资料馆与MOA美术馆举办了“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的传世天目特别展”,“金彩文字天目”被正式确定为崇安(武夷山市)星村窑(遇林亭窑)产品。

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的特点,大致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器型方面,以束口居多,但总体高度略低,且盏腹弧度也和建盏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口径10—12、高4.8—6.3、底足径3.9—4.2厘米。另外,尚有撇口、敛口等器型。二是胎质以淡灰色和灰白为主,但也有少数青灰色,虽然颗粒较为粗糙,但也十分平整。胎土的含铁量也明显比建盏来得低,但较为轻薄。底足多数在盏底,露胎部分粗犷,但修刀统一,通常在下半部分和圈足根部之下,多采用斜切或近于平切手法。而圈足则大都低平,底部斜平,外高里低,斜削挖足,底足心浅而平。三是施釉的情况。釉层较建盏要稀薄一些,通常还会露出止釉线,釉色以纯黑、蓝黑色居多,但也有酱黑、紫黑、酱金黄等。口沿则因釉水向下流淌时变薄而显褐色,有的器物釉面上会有细短的兔毫纹以及不规则状的褐色小斑块等。

2.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的装饰之美

遇林亭窑窑址所发掘出来的“黑釉金彩”茶盏,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宋代“黑釉金彩”茶盏的产区在武夷山,回答了业界关于“黑釉金彩”茶盏产区的争论。在黑釉上描画金银彩绘图案的茶盏,是遇林亭窑的代表产品,也是宋代黑釉茶盏中除建窑铁系析晶釉盏之外的珍品。其装饰技法是在已烧成的黑釉茶盏上,使用软笔类工具蘸金银彩料绘就,经低温烘烧而成,它是以绘画手法在烧成后的黑釉茶盏盏心和内壁釉面上描绘花草、山水,书写诗词等,图案具有工笔画之规整,又有写意画之潇洒。笔画流利,飞禽走兽充满了生动感,山水画面也精彩纷呈,尤显精致,给人以华贵典雅之感。它在适应了宋代以来文人墨客点茶、斗茶之需要的同时,又增加了人们品茗消遣的趣味,蕴含着匠人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

3.遇林亭窑黑釉茶盏之精品

传世完整的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精品为数不多,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更是屈指可数。如202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淡扫蛾眉——颂德堂藏中国宋代瓷器”专场推出的南宋遇林亭窑黑釉金彩“寿山福海”盏,参加过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

“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特展,与其相似的一件黑釉金彩文字茶盏,被日本定为“重要美术品”,出版于小山富士夫编著的《陶磁大系 38 ·天目》(1974年)以及《龙泉集芳—I》(1976年)两本书当中,足见其珍贵程度。这件南宋遇林亭窑黑釉金彩“寿山福海”盏拍前估价20万—40万港元,上拍后经过激烈竞投,最终以100万港元的价格被一藏家收入囊中,创下迄今为止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茶盏在海内外拍场的最高成交纪录。

2018年,西泠印社拍卖过一件南宋遇林亭窑描银孔雀纹盏,也是十分精美。其高6、口径11.6厘米,敞口、斜直壁、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及底。盏内以描银工艺装饰孔雀纹,只见孔雀回首傲立,尾羽曳立,羽翼丝丝,绘制精细。2019年,西泠印社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中国首届宋元瓷器专场”成交了一件南宋遇林亭窑描银毫盏,其高6.2、口径12.6厘米,敞口,浅弧腹,圈足。通体施黑釉,内壁上满描银兔毫纹,丝丝缕缕,甚为条达,在黑釉的掩映下熠熠生辉。2022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推出的一件元代遇林亭窑“福山寿海”茶盏,高5、口径10.8厘米,形制小巧,敞口,敛腹,圈足。内外通施黑釉,近底足部位露胎,胎色浅赭。盏内壁描银绘团花纹,其间以描银书“福山寿海”四字,字体飘逸秀朗。此盏原配木匣秘藏,并附立轴书法“福海绕寿山”与之相配,可见器物的原主人之珍爱。

三、结语

遇林亭窑黑釉茶盏作为南宋时期优秀的艺术美学作品之一,备受世人的瞩目,如今对其的研究也愈发深入。本文提供了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的相关信息,期望能够为陶瓷爱好者提供鉴赏和收藏的帮助,从美学的角度去发掘遇林亭窑陶瓷的美感和价值。

时过千年,经过朝代与历史的更迭,也许金银彩绘釉盏的工艺早已被许多人遗忘,但笔者作为一名遇林亭窑烧制技艺传承人,有义务、有责任去延续这门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技艺。因为要创作一件好的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茶盏,考验的是匠人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老到的经验,图案是靠人为手绘出来的,必须一次勾勒,难度非常大。为了将工艺发挥到极致,笔者改变传统茶盏简单的图案,挑战了更多复杂繁琐的图案,并且采用纯金纯银描绘而成,而非市面上的金银陶瓷颜料。

可以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愿意慢下来,去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与匠心,去感受传统的文化与人情的温度。笔者在今后的创作当中将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使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更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意的产品来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柯小云.南宋遇林亭窑黑釉描金诗文盏[J].陶瓷,2021(07):150-151.

[2]卓瑶养.描金银彩绘武夷——从文化与历史中发现遇林亭窑之美[J].东方收藏,2020(08):54-56.

[3]李建东.一件金彩碗半部宋代史——宋代遇林亭窑黑釉金彩花卉文字纹茶碗赏析[J].理财:收藏,2019(4):6.

[4]杨驰,王甜,王芬,朱建锋,罗宏杰,孫建兴,孙莉.水吉窑与遇林亭窑黑釉系瓷的化学组成及呈色研究[J].中国陶瓷,2022,58(04):60-73.

[5]曾震中.遇林亭窑兔毫盏 武夷岩茶原产地 释疑[J].农业考古,2022(04):337-339.

[6]陈丹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金花乌盏”的研究——以武夷山遇林亭窑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01):283-284.

[7]陈丹妮,吴明真.朱熹《九曲棹歌》主题“金花乌盏”的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9):149-150+154.

[8]黄雄.试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走向[C].//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福建省茶叶学会,2006:127-130.

[9]胡雁溪.珍稀的宋代金彩黑釉茶盏[J].收藏家,1994(06):26-29.

[10]郑美清.宋代黑釉金彩碗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66-69.

[11]许绍银,许可编.中国陶瓷辞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卓瑶养(1980.9—),男,汉族。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遇林亭黑釉茶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南平市第一届民间工艺美术名艺人、高级技师。现为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福建陶瓷协会理事。从小便跟随父亲卓立旗学习遇林亭窑黑釉茶盏制作技艺;至今带徒有王林森、周文德、黄绍峰等。代表作品有黑底银滴、黑釉描金描银盏等。作品鹧鸪斑斗笠盏曾荣获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作品黑底银油滴荣获第四届满洲里文化展示交易博览会金奖;现代建窑传统束口油滴盏、敞口鹧鸪斑等作品先后被南平市博物馆、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闽越王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永久收藏,捐赠的宋代黑釉银彩铭文茶盏等15件作品被遇林亭窑窑址陈列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