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无言,润物无声
2022-05-30李洪春
李洪春
在我眼中,父亲的身份有点复杂,除了乡村小学老师这个正式身份之外,至少还兼任了村里的调解员、公证员、志愿者、意见领袖这几大角色,直到患病后,所有的角色终于被“抗癌斗士”所取代。
父亲极少在学生面前发脾气,更不会暴跳如雷,口出恶言,总是亲切和善,循循善诱,有如春风化雨,润泽人心。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他待人和善,亲和力十足,又自带一股儒雅之气,因而人缘好。
文化生活匮乏的时代,电视是个奢侈品,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晚饭过后,家里多半就会热闹起来,打扑克,下象棋,围观的比上场的人还多,楼下的欢笑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是常有的事。物质匮乏的时代,一些人喝不上茶,抽不起烟,常会来家里蹭吃蹭喝,我们小孩子常常用鄙夷的神色招待这些常客,母亲也是不胜其烦,多有怨言,父亲听得多了,不急不恼,总是搬出“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的古训来做挡箭牌,还说得乐呵呵的,带着几分得意,颇有圣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味。后来,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好起来,住小洋楼的越来越多,来串门的越来越少,患病多年、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该是多么怀念那些穷并快乐着的岁月。
村里识文断字的人不少,但找父亲写信、写春联的却很多。临近年关,陆陆续续的就有人在串门的时候写了春联,大年三十那天,吃过午饭,父亲便忙活起来,迫不及待地展示他那毫无艺术性的“我字体”,写得快意十足,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遇到连红纸都没有的穷苦人家,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说:没事,我这还有。一点都不会让对方难堪。而母亲面对成堆的家务活,少不了又是一番抱怨,这几乎成了那些年腊月三十这天的固定程序。经济收入好转后,大家都到集市上去买现成的春联,闲下来的父亲多少有些落寞,他是多么地怀念过去的时光,无偿写春联,忙并快乐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绝不只是传播正能量的公益广告词,而是蕴含人生智慧的大白话。
父亲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因而威望高。邻里起纠纷,兄弟闹分家,也会请父亲去调解。有时遇到刁婆悍妇、泼皮无赖,撒泼耍横,村社干部都处理不清,最后请到父亲,父亲一贯的热心肠,不管母亲的提醒和阻拦,欣然前往。回家后我们都急着问:吵得厉害吗,有没有打起来?父亲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有我在场,闹不起来。多年后,我才明白,一个正直的人,自带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人们敬重他,不仅看重他的才能,更敬重他的德行。正因为他的人格力量:村里的小偷小摸很少会光顾我家的庄稼地;嗜酒如命、每喝必醉、每醉必发酒疯,最后死于饮酒过量的远房舅舅从来没有在我家撒过野;正在骂大街的妇女,看到父亲拄着拐杖走来,羞愧万分地往家里跑……
无论生活多么让他失望,父亲总是用真情去拥抱生活,用乐观的心态去享受现世的快乐。父亲生命时光的最后几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遇到好天气,我就会把他背到轮椅上,让母亲推着他满世界地走,望街上人来人往,看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他难得的快乐时光。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看我背着父亲上下楼、跑医院,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爸爸,你老了走不動路,我也要背你。在场的人都笑了,笑过之后,才发现眼里已噙着泪水。家住的小区有个陡坡,瘦小的母亲弯着身子艰难地推着轮椅,儿子就会在后面推着母亲,说是帮奶奶一起推,画面很搞笑,但是很温馨。如果能抓拍下来,可以去参加摄影大赛了吧,那饱含温情的画面一定蕴含着胜人一筹的力量。
父亲丧失自理能力后,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病重期间每活一分钟,痛苦六十秒,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他从未对我说过灰心丧气的话,依旧怀揣希望,相信未来,期待着总有一天能春暖花开,用实际行动传播着自己的快乐哲学,让我懂得:无论这个世界有多刻薄,都要热爱生活。今天的我:不成功,甚至很失败,但我快乐;不富有,甚至有点寒酸,但我健康。这不能不说是父亲晚年对我的最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