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孩子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2-05-3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如今,正值“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暑假,学生的学习时间、劳动时间、娱乐时间有何变化?暑期的日常安排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一下孩子們这个假期都在做些什么吧!
孩子们在做什么?
漫漫(11岁,五年级):
这个暑假,漫漫的作业减少了许多,终于可以不用拘束在书桌前,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放松时间。
虽然书面作业减少了,但学校也布置了几项社区服务、体育锻炼、科学探索类的实践作业,帮助学生们假期放松之余在生活中学习,漫漫会和同学、父母一同利用假期时间完成这些实践作业。没事的时候,漫漫也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参与到家里的清洁工作当中去。
小豪(11岁,五年级):
小豪平时喜欢看书和写作,他的家长也鼓励他阅读与观察体验并重,多听多看多思考,养成广博的思维。
暑假中旬,小豪的父母带着他回了一趟老家,既是为了走亲访友,也是让小豪有机会领略与城市截然不同的乡土风貌,体会父辈由乡村走入城市的艰辛历程,增长对社会各方面的见识。如果可以将所见所闻付诸于笔端,将思绪化为文字,那也是一种学以致用。
娱乐时间的增加让小豪与朋友玩耍、自己玩益智游戏、看书、做手工的时间都变得多了起来。小豪的家长还鼓励他多参加兴趣活动,因此小豪这个假期便加入了自己喜欢的武术夏令营。
小然(10岁,四年级):
与轻松悠闲的漫漫和小豪相比,马上要步入五年级的小学生小然这个暑假则过得相当“充实”。
除了完成作业,小然的父母还在这个暑假为她报名了两门兴趣班课程,分别是美术与舞蹈,并且将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周一、周三、周六的下午要学习舞蹈;每周二、周四、周六的早上则有美术课。小然觉得,自己现在比放假前还忙,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她身边的同学也都或多或少在这个假期参加了一些非学科兴趣班。
随着兴趣班暑假课程的结束,暑假时间也已过去了大半,留给小然享受假期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家长有话说:
漫漫的家长表示自从“双减”以来,漫漫的作业量明显下降,这个假期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自己也希望漫漫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劳逸结合,既能保持学习的精气神,又可以通过锻炼、玩耍放松身心,更好地迎接假期结束后的学习任务。
小豪的家长对小豪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了限制,鼓励他多外出游玩。小豪的家长表示,小豪在不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哪怕是发呆畅想也可以。他们作为家长希望孩子能学会即使离开网络也能生活,这样才不会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形成惯性依赖。
随着校外学科类培训课程陆续被叫停,非学科类兴趣班已然成为了家长在假期帮助孩子成长提升的首选。小然的家长也不例外,他们表示,为孩子报名兴趣班的初衷是怕孩子不够自觉,沉溺于玩耍,自己平时工作繁忙能看顾她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依照小然平时的兴趣给她报了班,这么做也是希望能通过兴趣班为孩子增添一项特长,不至于荒废了时光。但如今的效果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小然的家长也有些说不上来。
微调查: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超过60%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这个假期的作业量与之前相比确实有所减少。
家长们表示,孩子这个暑假有更多时间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项目,在实践中磨练生活技能。
得益于学校方面的减负以及学生们课后活动的逐渐丰富,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个暑假的娱乐时间较之前假期颇有增加,孩子们的睡眠休息时间也比较充足。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指出,有超过半数的家长在这个假期为孩子报了兴趣班。其中,以体育运动与音乐歌舞这两类兴趣班最受家长青睐。
专家这样说:
据广州市荔湾区培真小学校长张翼凤表示,“双减”之后,学校方面就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减负,这个暑假布置的作业中,书面作业的占比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体育锻炼、社区服务等实践作业。低年级学生以劳动锻炼和拓展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辅以一定的书面作业。
多所中小学校在布置暑假作业时也沿用了同样的思路,让学生们在劳动与锻炼中强身健体,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生活、传承红色基因。
专家表示,多参与家务劳动、社区服务、阅读分享等活动不仅能培育孩子们的同理心和勤劳、好学的精神,更能帮助孩子们锻炼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然而,本该让孩子有所放松的假期,却因部分家长寄希望于兴趣班能起到“托管”“快速培养特长”等作用,因此让孩子的假期时间被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所挤占,这不免与“双减”的目的背道而驰。既没能很好地降低家长投入的教育成本,也让孩子因负担过重而影响了享受假期的好心情。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孩子的学习意愿为前提。兴趣班在假期中的时间占比也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否则学习效果或将适得其反。同时,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应明确其正规资质及服务范围,避免做无用功。
另一方面,家长的陪伴也是提升孩子们假期幸福感的重要一环,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与孩子进行互动,既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又能推动家庭教育的更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