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十年内不会出现垄断”
2022-05-30程洋卢亮白红国
程洋 卢亮 白红国
2020年9月以来,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驱动下,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体系中较为成熟的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行业高景气,光伏扩产忙。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也正在加速扩产,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特变电工等企业掀起新一轮扩产潮,投资规模均高达百亿。
而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光伏产业起步时间早、产业基础完善的先行区。
3月上旬,南都新实业调研团来到位于坪山高新区的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佳伟创”)。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在过去19年间,服务全球200多家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是全球领先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供应商。
此次南都新实业调研团由南方都市报编委王莹带队,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中心商业科技新闻部主任李颖、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秦志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基石资本投资部执行董事周伟纳等来自产学研资各界的嘉宾共同参与调研,深入了解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探讨行业痛点问题,共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三头在外”到“三项世界第一”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到2008年左右才逐渐进入商用阶段,相比于欧美国家而言起步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三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的情况,产业链长期受制于人。而时至今日,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实现了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和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三项世界第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光伏产业从最初的“三头在外”到政策支持下国内应用市场快速发展,再到国内市场高质量发展、海外市场遍地开花,经历了“由外到内,再到双循环”的发展历程。
在“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站上了C位。而捷佳伟创的发展历程,也是深圳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03年,从做清洗设备起家,到接过外企手中淘汰的光伏产能,于2004年正式进军光伏行业,逐渐走上自主研发、产业出海之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背后是深圳高端装备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踩准时代的节拍,随风起舞。在“双碳”时代,捷佳伟创荣誉董事李时俊十分看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说,光伏产业赛道又长又宽,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五大环节。“双碳”目标就是引导通过太阳能光伏的应用去解决碳排放问题。
在李时俊看来,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转换效率的提升,二是度电成本的下降。二者都需要依靠装备制造的研发来实现,捷佳伟创正是抓住了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火热,入局者众。李时俊认为:“当一个企业要进入光伏产业,它首先要问问自己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中,有没有带来转换效率的提升和度电成本的下降。”
李时俊表示,机遇出现在变革中,光伏产业的转型便是让电更廉价,而最佳最快捷的手段就是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转换效率,能为此作出贡献,企业就可以获得成功。
“规模化是一把双刃剑”
有与会专家提出,从长期产业观察来看,光伏企业倾向于通过规模化扩产,实现快速地占领市场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目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是否会形成垄断现象?
李时俊认为,光伏产业赛道宽广,技术门类丰富,单个企业不足以垄断整个市场,“至少10年内不会出现垄断现象”。相反,他认为,规模化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过分追求规模化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在创业初期,企业危机的意识更强烈,而当企业发展壮大具备一定实力时,很容易忽视潜在的危险。企业规模越大,出问题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一旦盲目扩产造成资金链问题,投资者的信心会迅速下降,进而会拖延或终止投资,而企业扩产恰恰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在规模化扩产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头脑,树立危机意识。”李时俊表示。
事实上,我国光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疫情冲击、国际物流费用高涨,贸易壁垒以新形式不断重现,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光伏产业供应链价格普遍上涨,导致2021年我国光伏新装机量不及预期,由55GW-65GW下调至45GW-55GW。
对此,李时俊表示,光伏行业发展存在一定波动性,供应链的成本上升是阶段性现象,涨价并不是必然趋势。对企业而言,应秉持“承受住暂时波动”的宗旨,拓宽自身护城河,平稳度过行业困境。
光伏行业将长期高速发展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等。
在“碳达峰”(我国承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标推动下,光伏发电作为新兴战略性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在70GW-90GW。为达成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行業将成为长期处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行业之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还显示,在过去10年里,光伏系统成本下降超过90%,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低于火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
此外,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高纯硅材料、硅锭、硅片、硅片辅料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4个环节产量全球分别排名前十的40家企业中,我国企业共有34家。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深圳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该如何发展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深圳坪山高新区顺势而为,已将新能源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深圳发展光伏产业,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南都新实业调研团专家成员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科研项目更倾向于支持世界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技术,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度还不够,制造业仍面临基础元器件装备的制约问题。
李时俊在光伏行业多年,今年2月刚从捷佳伟创总经理的位置退居二线。他表示,制造业需要很多基础的元器件装备,希望在未来产业扶持政策中,不仅仅是跟龙头企业多进行沟通和支持,也要跟更多中小微企业进行沟通和支持。
“广东省是全国发展光伏产业最早、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基础最好的省份,理论基础有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但是当年光伏薄膜的泡沫破灭以后,就缺少系统的、非常清晰的发展路线。”李时俊指出,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均衡,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还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发展光伏产业,就近输送到珠三角地区将是一件大好事。